"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发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了解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解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信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 來到幼儿园的这几年,我深深地体会了陶行知先生在《教师歌》中说的这段话,并常常以这段话自勉。这几年里,在美术活动中,我更是深有体会。 案例一:明明的"话" 明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他从来不和老师、小朋友一起交流、玩,也从来没看见过他的笑脸,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都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去引导他。 记得第一次,我们班开展绘画活动,主题是"我的家"。在我说绘画要求的时候,我就发现明明和平时不太一样,他的眼睛这一次看着我了,而且是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当时我都被明明那认真的样子打动了。等我把要求说完,其他孩子都开始画的时候,明明还是望着我,没有动手,但我知道他这次没有再看着我,我猜测他大概是在思考。我没有立即去打断他,而是一直在旁边观察着他。过了几分钟,明明开始动笔了。我不敢走得太近,我怕自己会打断明明的绘画。但后来我知道是自己想多了,明明开始画画后根本就不受外界干扰! 时间慢慢过去了,已经有小朋友画好、向我展示他们的作品了。此时,明明停笔了。他将笔放下,我似乎看见他的唇角微微笑了一下。我轻轻地走到明明身边,望向他的画。我惊讶了,不知该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才好。明明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画家! 他还是不说话,但我从他的画上看出了他想说的一切。他"告诉"我们:他的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他。爸爸喜欢看电视,爷爷爱看报纸,妈妈和奶奶在做饭,而他自己在玩玩具。让我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还有他的色彩。我以为像明明这样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应该是比较暗淡的,但明明给了我一个惊喜,他的图画色彩搭配很温暖! 从此,我懂了:明明虽然是一个不爱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人,但他画的画能把他想说的话全部表达出来,而且明明是一个打从心底温暖的人! 案例二:老师,我画了?? 宣宣今年快6岁了,他是一个思维很跳跃的小朋友。经常是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今天天气怎么样?他告诉你:我老家有什么什么之类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答非所问"。然而宣宣又是一个很积极的人,我们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所以有时明知他会"答非所问",我们还是会请他回答问题。后来,我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发现了一个秘密。 宣宣画的画,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完全是不知所云,整张画纸上都画满了,但又不知道到底画了什么东西。也许一般的成人可能就受不了了:"你画的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呀?!"但我没有这样,我庆幸我没这样做。因为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就将失去很多"听故事"的机会。 宣宣:"老师,我画好了。" 我接过他的画:"宣宣画好了呀,来,你跟老师说说,你都画了些什么?" 宣宣:"??" 宣宣开始讲他的画,听了之后你会发现,他的画非常丰富,就像一个故事一样精彩。他会告诉你他都画了些什么,画上的动物们、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等等,让你听完之后对他的想象力产生由衷地佩服。 谁还敢说宣宣是"答非所问"呢? 他正通过他的画向我们展示着他的世界呢! 案例三:老师,我不会 这学期班上来了一个新小朋友,周周。第一次进行绘画活动的时候,我看见周周坐在那里没动。于是我走过去蹲下身来:"周周,你为什么不画呢?" "我不会。"周周用重庆话回答道。 "没关系,老师教你好吗?" "不会!" "画画很简单的,就画一些线、一些点就可以了。" "跟你说我不会!"周周的语气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那我们拿着笔试一下好吗?"我仍轻声细语地和他说着。 "不会呀!" 我见周周情绪波动有点大了,就放弃了继续劝服他:"那行吧,我们等下一次再画。" 第二天,我和孩子们分享了一本绘本《点》。在分享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周周的表情。他从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渐渐的被吸引,慢慢的他迷上了这本书。故事讲完了我还专门把书拿给周周又看了一遍。期间,我什么也没有对周周说。 又一次绘画活动,我看见周周自己拿起了画笔,开始在画纸上画画?? 一次又一次,周周的画面越来越丰富,他甚至迷上了画画! 其实,我举的例子只是千万个中最普通的一个。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请不要轻易的放弃每一个孩子,请尝试着用画画的方式让他们的心灵点上一盏明亮的灯。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