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需要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本文从教师课堂设计要重点突出、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创新教学、课堂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练、教学要突破难点、英语课教学要交替进行和变换、英语课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都要有新的突破、多媒体参与提高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等七个方面就初中英语课堂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优质高效 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然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好。反之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等原因的话课就会上得不好,往往"消掉"学生的兴趣,把英语课堂会变成俗套。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就提高英语课的质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谈一下观点。供参考。 一、课堂设计要重点突出 英语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之前,教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将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语言现象及技能方面的弱点全面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时能找出重点和难点,通过,各个击破。 对于英语单词学习,要求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应从音、形、义上下功夫,再通过在句子、文章中的运用去理解记忆。学习英语单词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背诵又是记单词的好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中学生学习英语,因没有语言环境,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唯一能弥补的便是多读书,对课文应多读、读熟,甚至能背诵,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加快做题的速度。 二、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创新教学 中考英语命题,题量大、题型多,知识覆盖面广且突出了能力的考查,使英语考试更趋于快速、准确、科学、合理。由于受环境和条件所限,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要从基础入手,分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因人而异。例如: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从整体结构到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有自己的主题思想、组织结构、逻辑关系和语言特色。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对原来处于空格处的词语做出准确的判断,填入恰当的、合乎原文内容要求的词语,保持原文的内容和语言特色。 三、英语课堂教学要精讲 以教材为主,狠抓双基。每完一单元或一项语法,都配以相应的同步练习或单项练习,学有所练,检测结合,适时地从词句扩展到段落篇章。知识的必须落实在能力的培养上,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整个教学活动重点放在怎样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上。例如: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句型时,同时比较sb. spend some time(in)doing sth. sb. spend some time on sth.使学生既了解英语词汇的丰富多彩,又能较准确地使用英语。适时、适量地配以练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习题的设计很重要,要精选,要紧扣课本,力求有较高的知识覆盖面。 四、英语课教学要突破难点 如何突破难点是上好英语课的又一关键。既要对学生的学习难点了如指掌,又要了解教材难点,找到突破口,从而在学生的难点、疑点与教材的难点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在过程中,既要尊重教材的系统性,又要紧扣双基。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均要找到突破口,不搞平均分配,恰当组织资料。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辅导,排疑解难。 五、英语课教学要交替进行和变换 重复主要指依靠机械性的大量训练,它起强化记忆的作用;变换主要是依靠联想进行以理解为主的知识积累和迁移的训练。在这两种中都含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成份,因此,在时应交替进行。如对特殊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语法规则、重要句型等需要进行以机械性训练为主的重复,但也要结合以理解为主的变换,巩固机械记忆的效果。 六、英语课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都要有新的突破 课讲求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尤其是英语课,它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课型,要注意在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同时,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广泛地、多角度地引发学生的联想,使所要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上得紧凑活泼,收到应有的效果。 七、多媒体参与提高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较强的视、听、说情景,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教师在课中通过播放录像、幻灯片或录音,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交际等能力。同时,录像、幻灯片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等特点,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增加课堂密度和知识容量,使原来需要几节课的知识,可以在一节课中得到系统,而且能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在英语中,我们必须按照大纲要求,尊重语言本身的规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