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要像我这样学习


  嗯,我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不过,请千万不要夸我,也不要向我学习。
  对有些人来说,爱学习是件好事,应该表扬。但对我来说,我发现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做得有点过头了点。严重一点来讲,叫走火入魔。
  我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我会不断浏览网页看一些不错的文章,看到别人推荐的好书,我就马上去下载电子书 ……..我就象一块渴水的海绵,不断地贪婪地吸取各种知识。
  表面上看,这样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很好,不是吗?是的,我也觉得。
  但只是曾经这么觉得。因为后来,我发现事情不妙,问题接踵而来了。
  第一个问题,学习从方式变成目的。 我发现学习过程中若看到一些以前未知的新知识时,人会很兴奋,于是学习渐渐变成了一种瘾。也就是说,因为可以享受学习带来的兴奋感,我沉迷于学习这件事的本身。当然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只是当我注意到时,自己已经像一个沉迷于游戏的人一样,深深的陷入,不可自拔。
  第二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变得很不真实。我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或许我可以跟别人高谈阔论,说的一套是一套。但是我心里也清楚,自己说的很多事,也不见得做得到。这个时候的我,有点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徒有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我非常不喜欢。
  第三个问题,我好像有点困惑。这么多的知识,貌似我都很喜欢,也想学好。但也知道,自己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倘若都学,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啥都学不好,学不专,学不精。我知道应该有所选择,但要 "中毒"的我扔掉一些,额,说实话,有点困难。于是,我又迷茫又矛盾。
  第四个问题,投入远多于产出。我发现自己的脑力支出越来越大,弄得自己很疲惫,效率也越来越低。更糟糕的是,花了很多时间的一些学习,到最后可能不了了之。 过了一段时间,它们要么被我忘记了,要么就是躺在哪里变成了废品。
  看到这里,你还想夸我吗?
  事实上,现在像我这样学习和这样问题的朋友有大把人在。看上去,大家很爱学习,一开始把学习当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然而,很容易一不小心,到最后让自己从学习的主人变成了学习的奴隶。
  如果你也存在像我这样的问题,那么要小心了哦。若你也不小心中招,那么看看以下高阶学习者的一些学习方法,一起向他们学习吧:)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
  每次学习之前,先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这种"以始为终"的自我提问方式,有助于避免自己盲目学习,从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2.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
  每天我们都会从外界接收大量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吸收,不要让自己将太多的时间花在没用的学习上。
  3.知道应该如何去学习
  学习的方法很多,最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高效的。当自己明确要学习什么知识后,专注直到学专学精。不要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很多不同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相对效率低下。
  4.学习后要记得再思考
  孔子都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只有相结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而且你会不断发现更多深入的知识。
  5.让知识为自己所使用
  学了知识,却不能运用到自己身上,这样的学习浪费时间。真正的学习都应该能做到学以致用。可以看看赵周老师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赵周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易学的拆书读书法,通过对知识的思考、联系自我、激活经验、催化应用,让知识快速为自己所用。
  6.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识
  学习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知识,你若是今后再次利用这些知识,就要学会保存管理好知识。将知识存储在专门的工具里,整理归类,方便查找。
  7.学会与他人分享知识
  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促进的学习。通过与他人的分享,你有可能会从别人的反馈与彼此间的交流中得到一些启示。
  8.将知识进行自我创新
  看看自己,现在有多少时间是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东西(电视、音乐、手机),而不是生产你自己的东西?任何的学习,只有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产出,让这种产出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样的学习才是最高层次的学习。
  文/微一
  左岸记:光看不练假把式。上面微一提到的方法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至少从我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这样。知乎上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怎样充分借助互联网自学?这里引用一下其中的"收获总结,定向输出"的观点:
  【总结】
  读过一本书,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要利用所有学到的知识,写出一篇总结式的文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线批改、寻章摘句的刻板方式上。笔记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写,千万不要套用别人的笔记格式,那完全是本末倒置。
  笔记的价值并不在于内容,你就算记得内容清晰、数据翔实,复习起来也不会比翻一遍原文来得更快。如果仅仅是记知识点的话,在书上画线就够了。
  写笔记,目的是把书中的知识和个人的理解,两者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笔记写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写笔记的过程。这同样是碎片知识内化为整体知识的过程。
  将写好的笔记标注时间,然后存档。未来复习一本书时,随时往上面增加新的内容。
  【输出】
  把你这一阶段学到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大家,一定要找到适合的平台。可以在知乎写回答,也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博客,也可以去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论坛写写文章,和有相同爱好的人打打笔仗。
  写作就是一个思维整理与归纳的过秤,尤其是当你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这一点就会变得尤为明显。你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回忆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你还要思考文章的结构,怎么才能循序渐进地把一个复杂的道理讲得明白,讲得令人心服口服,讲得让人无懈可击。
  如果有某些细节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为了避免文中出现疏漏,你就会去查阅资料或者翻阅书籍,这就完成了一个巩固与复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你还会发现自己有哪些短板,还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自学时,在孤立状态下难以发现的。
  我读《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时发现,科学的进步来源于质疑和修正。那知识的进步来源于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碰撞和需求。人们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与他人进行思想和观点上的交锋,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会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所以,将知识输出的过程,就是与他人进行思想交锋的过程。
  我读书最多,效果最好的时候,是自己16岁时,跟六位同样热爱日本文学的网友,一起建立了一个"竹林(取竹林七贤之意,羞愧得很)读书会"。我们约定每周阅读同一本书。到了星期天,七个人每人写一篇书评,在群里轮流谈感想。
  因为害怕自己说得不好,所以每次看书都恨不得把一本书生吞活剥,把书里的内容嚼得血肉横飞,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其他人面前说出点儿别人没发现的东西。虽然那时候像个傻帽,看书看得十分做作。但如今我所读过的日本文学里,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当初硬着头皮读下的,而且每一本书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网站目录投稿: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