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2、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4、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7、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8、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11、甘苦自得。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6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6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66、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6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8、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6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7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7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7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7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7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7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7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7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8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