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讲了"格物"与"知行合一",今天说说《心学》的"心即理,心外无物" 先说"心即理" 通俗的理解:就是说我们的心,本身就拥有一种能力,能通晓宇宙万物之理,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下面说说这种理论的根据: 现代天体物理学,认为宇宙的起源于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无限小,但蕴含无限的能量,宇宙大爆之后,产生了天地万物。这就是说宇宙中的物质都来源于奇点。宇宙中所有物质,包括你我,本是同源。我们与世界万物本是一体(即奇点),我们每个生命体,也是来源于这个奇点。根据量子力学的量子纠缠现象,我们每个人天生就与世界万物有着某种"纠缠"。正因为这种"纠缠",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洞悉宇宙万物之理的能力。我们之所以失去了这个能力,是因为后天的私欲蒙蔽了我们的内心(这个在前面的文章里提过)。我们想探求宇宙万物的真理,只需向内心探求,用"格物"的方法,去掉蒙蔽在自己心灵上的灰尘,即私欲,这样你的本能就会再次恢复。 心即理,是整个阳明心学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了后来的格物、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再说"心外无物" 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阳明和一群学生到山中游玩,看到山中,山花烂漫,非常迷人,一个学生就问:师傅常说"心外无物",可是这些花在深山中总是自开自落,和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意:下面是我理解的,阳明先生当时的解释: 你看花的时候,花的形象,颜色映射于你的内心,于是花存在了。你没有看花的时候,花虽然客观存在,但它是一种"寂"的状态。物质处于寂的状态,其实与你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在你的心里是不存在的。只有关乎你心,即与你"关心"之后,物体才存在于你心。因为我们的内心只察觉与自己有关联的事物,与自己没有关联的事物,我们的内心是忽略的。 为何说"无视"一个人的存在,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比如你喜欢一个人,这个人的喜怒哀乐,你都非常关心,这个人的存在与你有关。如果你对一个人毫无兴趣,漠不关心,则他的存在与否,与你毫无关系,你的心中其实是没有他的。 同理,当你的心里有很多的人和事物的时候,你的心就变得非常大。当你心中只有自己的时候,你的心就非常小,因此,心外无物: 即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