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桩悲剧的发生,让世人深痛不已。 据新浪媒体报道:2021年4月8日下午一点,在四川乐山中心城区一所小区内,一名17岁的高中女学生却从33楼天台跳下,永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了解,该女孩多次轻生,患有抑郁症。造成这样的悲剧,家人有很大的责任,社会也有一定的责任。愿死者安息,生者警惕!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识抑郁症,不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疾病负担源;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抑郁症,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包括抑郁障碍,产后抑郁,创伤后抑郁等。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一般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 临床诊断为抑郁症,其核心症状是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约1/5的抑郁症患者会自杀。 抑郁症也满足以下症状: 嗜睡或者失眠,食欲改变,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集中注意能力降低,思维迟缓,自卑,浑身乏力,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无用),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孤立无援(无助),认为前途暗淡悲观(无望),由此产生的自残,自杀。每次出现持续两周以上。 同时伴随的躯体症状还包括便秘,慢性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还可以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很常见。 抑郁症的人群基本以下性格多见: 1. 内向、孤僻性格的人,容易患抑郁症。这类性格的人群不太善于表达而多将压力和负面情绪堆积在内心,长期累积就会陷入更严重的抑郁绝望之中。 2. 敏感多疑和认真固执性格的人,也容易患抑郁症。 这类人群通常做事追求完美,达不到心目中的标准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自责感。又因为固执促使其喜欢钻牛角尖,考虑问题比较极端。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更加重心理压力,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以上性格类型多见,但并不等于这样性格的人就一定得抑郁症。 研究数据表明,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女性大概是男性的两倍。其它不同的年龄,职业等因素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抑郁症发病率的差异并不大。 特别需要知晓的是。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所以抑郁症患者需要愈后预防性治疗。发作三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多数研究认为应该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 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可达60-70%,因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时服药,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缓解,且能够恢复病前的状态,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临床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通常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等。 同时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抑郁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量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防止复发。 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防可治。最可怕的是对抑郁症不知不问不理不治。了解抑郁症,关注身边的亲朋好友,如果有抑郁倾向的可以多给关心和照顾。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向专业医院或心理咨询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