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病后,由于长期卧床必须有别人帮助才能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再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患者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及逆反心理。长期卧床的老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呢?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本站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 一、长期卧床的老人有孤独寂寞心理 经本站调查发现82%的病人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最多的时间是接受家人的护理和照顾,许多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心理上与家人不处于平等地位,从而产生孤独感。 二、长期卧床的老人有依赖心理 经本站调查发现88%的病人会对家人产生依赖心理。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事情都是由家人代理完成或者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久而久之,患者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任何事情,对家人和辅助工具产生浓厚的依赖感。 三、长期卧床的老人有被遗弃心理 经本站调查发现12%的病人会产生被遗弃心理。部分病人由于以往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优越感,常有今不如昔的感觉,特别是身体遗留残疾,卧床,身边较为冷清,无形中产生被遗弃感。 四、长期卧床的老人有焦虑心理 经本站调查发现96%的病人会产生焦虑心理。认为自己失去了自理能力,家人对自己不够重视,稍有不顺心就会对自己周围的人发脾气,过度的自我保护。 这就是本站小编为您提供的关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的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及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请您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