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教研室发生了改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越来越高,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显著增强。然而,在一些地区,仍有一些顽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持续恶化。 其一,教研员素质弱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教研员是引领相关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一些地方的教研员队伍建设却陷入了窘境:教研室成了一些"官太太""富家小姐"的"养老院",这些所谓的"教研员"理论水平普遍不高,有些甚至没有实际教学经验,专业能力和素养堪忧;一些教研员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纸上谈兵的多,结合实际的少,表演作秀的痕迹重,与实践严重脱节;一些县级教研室对优秀学科教师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许多教师宁愿在学校做兼职教研员,也不愿意来教研室做专职教研员;教研室主任成了一些领导退休前的"避风港",只愿清静,不愿干事,且非教育出身的教研室领导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教研室职能的发挥;行政干扰太多,教研员难以静下心来搞教研。 其二,教研工作方式陈旧,跟不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前的教育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一些县级教研室仍然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活动形式单一,仍局限于延续了几十年的下基层学校听评课、组织论文评选、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示范课等活动;教研活动不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意识不足,没有将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教研工作中…… 其三,经费难以保障成为职能发挥的最大制肘。在一些地区,财政部门只能保证教研室人员工资,教研室又没有自筹经费渠道,经费紧张成为县级教研室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费捉襟见肘,成为令教研室主任最为头痛的事情,也严重影响了教研室职能的发挥,一些教研室甚至到了停水停电、报刊杂志都不能正常订阅的地步。经费不足也阻碍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影响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经费短缺还导致外出学习培训人数和次数的缩减,严重影响教研员的专业成长。 作为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县级教研室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在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多做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