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智文大和尚说法《正信的宗教》之时,他提到六道轮回。陶姐问我可能接受,我说可以啊。因为我见过一些文学作品有这方面的内容,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其他作品也都有这种色彩。佛学与艺术关系密切。在参访香泉观音古寺时候,听住持界虚法师说法。他提到《西游记》中孙悟空与菩提老祖那段,师父说原型是《坛经》中慧能,神秀与五祖弘忍的事情,这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慧能作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昨天听诵《地藏经》时候,我看到经书上"天龙八部"的字眼,于是想起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我在想金庸是不是也受到佛学的影响,得到他武侠世界的创造灵感呢?今天上午听九华山甘露寺住持藏学法师说法,听到他提到《红楼梦》中有关惜春出家的句子,感觉很多创作者似乎都或深或浅地受到佛学的影响并且将之融入到经典之中。我现在去想《红楼梦》,觉得它之所以永恒不老的原因之一,在于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红楼梦》之中,你可以看到"学优则仕",可以看到那些高僧大德和空空道人,这难道不是儒道释三家文化的融合吗? 第一天界无法师为我们讲解佛教仪轨时候,我请教他大雄宝殿门口的紫香炉鼎脚上的图案,他说是龙之九子之一。另外他提到寺庙的规格与彩绘,最高等是皇家建筑的和玺彩绘。说到这儿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校选修课《民俗生活与传统》老师有讲过彩绘的几个档次和所适用的场所,而我那时候"钓鱼"去了。殿堂的屋脊仿造故宫建筑,只不过等级原因,故宫太和殿屋脊有十二神兽,而这里最多的有五个。我请教界无法师。师父告诉我,第一个是仙人骑鸡,后面的都是神兽。(他擦了一把汗,说幸好以前是导游,大家此时都笑了。)大殿内佛像供桌上镂刻的一些镀金图案以及佛陀的衣饰都是表示吉祥。师父们后来为我们演示击鼓鸣钟。先是击鼓,师父双手持着鼓锤,敲击。一开始节奏不快,过了一会你可以看到鼓面上响起密密麻麻的鼓点,节奏加快了。不久,节奏减缓直到停止。这时对面师父开始鸣钟,他一边撞钟一边唱诵《叩钟偈》。钟声一下一下又一下,和着唱诵声,飘荡在这大殿内外。那一刻我内心跟着震撼了,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之后师父教我们拜佛,他说课诵之时念着"阿弥陀佛"环绕大殿,又叫"二龙戏珠"。我对法器很感兴趣,请问师父为什么叫木鱼。师父解释,木鱼,一则木头制成,二则鱼眼时刻都睁着以保持清醒。木鱼用来警醒要保持精进的心境。这其中,我才知道原来钟和磬不是一样东西特别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它们的样子。 第二天讲座上,我见到了老师。我很惊喜,因为我没想到老师会来。后来师兄告诉我,老师很好,每年都来,讲座说得很好。老师主要是讲述了国学发展的历史,以及与人文素养的关系。讲座过后,我去问候老师。老师一见我,便温和地笑着说"哎呀你来啦"。这是来自故人的一声问候,让我感到分外亲切。那晚在和一位师兄交流,他说他是理科生,听不懂老师的讲座。我很吃惊,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讲座并不难懂,属于讲解介绍性质的。我没想到他会听不懂啊。我和他说,就像我作为文科生要了解一些理科知识一样,理科生其实也需要去看看文史哲的书籍,文理互修,实在有益。这点在昨天听诵《地藏经》一个细节可以见得。我由于学习过古代汉语,对繁体竖排的书籍比较熟悉,非中文专业同修或许由于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书籍,识认经书显得有点困难。我只是在陈述这样的现象,这不是责怪。我当时在想,不论专业,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担当传承的责任。汉字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繁体字被称作"正体",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乃至去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哪里只是那一些人的事情呢? 从表面上来看,我觉得佛学和养生关系重大。今天智文大和尚的弟子——观音古寺住持界虚法师(出家前学习过中医和美术)也提到中医与佛学的关系。你看啊,晨钟暮鼓,生活作息规律而从容。这其实与社会上快节奏并且浮躁的生活是相悖的。我看朝时课诵和暮时课诵,念经拜佛绕佛,无一不是在陶冶情操,清净灵魂。"病从口入",师父说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谈到与之相关的经络学说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师父提到现在社会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总想通过一些属性的证明来维护自己的存在感。前天参访褒禅山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记载),禅修时候绍云老和尚也提到这点。的确这样。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互动环节,我这个笨蛋问了师父很多的问题。包括为什么"阿弥陀佛"中"阿"要念"a"而不是"e",禅修与冥想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早晚要做功课,以及佛法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如何传授等等。师父不耐其烦一一解说。我和师父说,我觉得修行在修心,或许养生的意义就在这里吧。和我一起居住的有个女孩,她很与众不同。因为她从六年级就被父母送到庵里生活,师父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她也照常上课。我敬佩师父的恩德,羡慕她有这样清修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一定心里很安静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