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曾国藩败经败经中析败防败的妙


  《败经》是曾国藩晚年大彻大悟的奇想,是为官从政,为人处世的宝典,是曾氏思想的精华。他分析败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又说‚军事之败,非骄即惰,二者必居其一。骄者必败,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他总结出‚居官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他还总结出‚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败的分析既全面又透彻。
  卷一本败
  忧虞之际蓄气长智
  [原文]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靡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砺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译文]
  古人在患难忧虑之际,正是品德业绩进步的时候。其功劳在于胸怀宽广,总结失败的教训,其效果在于修身养性,身体健康。这就是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圣人贤者之所以成为圣贤,信奉佛教的人之所以能修炼成佛,他们成功的诀窍全都因为在遭受磨难挫折的时候,将心放得踏实,修炼得机灵;有活泼乐观的胸襟,有坦荡开阔的意境;这样,身体虽然表面有点毛病,但不会伤到内部。
  谚语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平生德业长进的时候,也在受挫折和受侮辱的时候。所以,在人生艰难的征程中,务须咬紧牙关磨砺意志,积蓄锐气而增长其智慧,切不可恭然气馁,一蹶不振。
  主敬身强怠惰事亡
  [原文]
  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曰强,安肆曰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译文]
  主敬就身体强健。敬这个字,是儒家用来教育人的。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们,也常常提到它。到宋代二程、朱熹他们千言万语,都离不开敬这个主旨。内心专静纯一,没有杂念,外表整齐严肃,这就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会见重要的宾客,役使老百姓时如同去参加重大的祭祀活动,这就是敬的气象。修养自己以安天下百姓,笃诚恭敬则天下太平,这就是敬的效验。程子认为:上上下下都能恭敬,那么,天地自然安于本位,万物自己发育,气无不和,风调雨顺,各种祥瑞都会到来,人的聪明智慧,也都因此产生。并以此敬事上天和事奉当今皇帝。所以说恭敬则一切美事没有不具备的。我认为敬对人们最切近的功效,尤其能使人健肌肤,强筋骸。人若庄重恭敬,身体就会越来越强,人若贪图安逸,身体就会越来越差。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虽然年迈多病,但一遇到坛庙祭祀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不自觉感到悚惧,不由人精神为之一振,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敬能够使人身体强健。如果人能在无论人多人少、无论事情大小的情况下,都能恭恭敬敬地做,不能松懈怠慢,那么,身体必定强壮,又有什么怀疑的呢?
  求仁人悦不仁事多
  [原文]
  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地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自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万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译文]
  追求仁,人们就会感到愉快。大凡人的出生,都是禀赋天地之理而成灵性,得到天地之气的化育才成形体。我与人民万物,从根本上说是同出一源,如果只知道爱惜自己,而不知道给人民恩惠和爱护万物,那么,就违背了同出一源之说,而受到了损失。至王做大官,享厚禄,高居人民之上,则有拯救人民于水火和饥饿之中的职责。读圣贤们的书,学习古人,略知大义,就有启蒙后知后觉者的职责。如果只知道自我完善,而不知道教养人民,就会大大地辜负了上天厚待我的本意。
  儒家教人,没有比求仁更大的了,而其中最急切的,就是自己若想成就事业,首先要帮助别人成就事业,自己要想显达,首先要帮助别人显达这几句话。已经成就事业的人对自己的成功不必害怕,如同富人家各种东西都有,并不需要向别人去借;已经显达的人继续显达,不会出问题,这好比身份显贵的人,登高一呼,四面响应的人很多。人哪有自己不想成就事业,让自己显达的呢?如果能够推己及人,让别人也能成就事业,能够显达,这样就与万物一同进入美丽的春天。后世谈论追求仁的人,没有超过张载的《西铭》的,他认为推仁于人民与世间万物,广济天下苍生,都是敬事上天的人理所应当做到的事。只有这样做,才算是人,不这样做,就是违背了做人的准则,只能算贼。如果真的如张载所说的那样,使天下的人都能成就事业,都能显达,而自己却任劳任怨,那么,天下还有谁能不心悦诚服地拥护他呢?
  忧劳兴国逸娱亡身
  [原文]
  习劳则神欣: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劳,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不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苟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而鬼神不钦。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译文]
  习惯于勤劳的人,则神都会喜欢他。按人的常情和本性,没有不好逸恶劳的,无论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安逸而害怕劳苦,这是古今相同的。人们每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食,与他一天所做的事情,所出的力基本相称,那么旁人就会认可,鬼神也会赞同,认为他是自食其力了。像种田的农夫、纺织的农妇,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不过获得数石粟数尺布;而富贵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什么事都不做,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豢养的奴婢成群,高枕无忧,一呼百应,出力多而收益寡,不干活而得利多,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同意,这样,能够长久吗?
  古代的圣明君主,贤德宰相,比如商汤能通宵达旦地工作,周文王只顾工作竟无暇吃饭,周公旦处理国事废寝忘食,坐等天亮。他们都是无时不以勤劳激励自己。《周书·无逸》篇是周公告戒周成王勿耽于享乐之辞,文中提到人若勤劳,便会长寿,人若贪图安逸,便会夭亡,这是万古不易的真理。为自身着想,则必须练习技艺,磨炼筋骨,遇到困惑,不断学习,操心远虑,居安思危,然后才会增加智慧,增长才干。为天下着想,则必须自己忍受饥饿劳苦,只要一人没有收获,就应该当作是自己的罪过。大禹治水,乘车环绕国中四年,历尽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为天下人谋福利;都是以极其节俭来对待自己,以极其勤劳、不怕困苦,而拯救人民。所以,荀子非常赞赏大禹墨子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特别勤劳为民的缘故。
  自从组织军队以来,往往见到有一材一技之长,并能忍受艰难困苦的人,都能被人任用,得到当时人的称赞。而那些没有才能技巧,又不习惯勤劳的人,都被当时人所唾弃,最后被饿冻而死。因此,勤劳的人便会长寿,安逸的人就会夭折;勤劳,便会有才能,就能为人所用;安逸,就不会有才能,就会被人抛弃。勤劳,便能普济众生,连神都会钦佩仰慕;安逸,则无任何价值,无补于人,鬼神都不会保佑他。所以,君子要想成为人们和神都能信赖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习惯于勤劳。
  诚则能胜不诚则败
  [原文]
  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中,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
  用兵久则骄惰自生,骄惰则未有不败者。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一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立意要将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以诚字为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译文]
  天地之所以长久运转不息,国家之所以建立,圣贤的德业之所以能够广大长久地布行于天下,都是因为一个诚字起的作用。所以说,诚这个东西影响着世间万物的生死存亡;不诚,就没有一切。
  我们应当永远追求诚心,并虚心处世,心诚就志专气足,即使千磨百折,也不改变它的原则,终有顺理成章,获得成功的一天。虚心就不会矫揉造作,没有私心,最终可以为大家所谅解。
  用兵时间长久了,骄傲懒惰的毛病就自然产生,骄傲懒惰就没有不失败的。勤奋之所以能医治懒惰的毛病,谨慎之所以能医治骄傲的毛病。这二字之前必须有个诚字作为它们的根本。一定要下决心,把这事了解透彻,看得彻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鬼神也会回避,其关键在于自己要有诚意。以真诚为本,以勤奋、谨慎为用,这样才可以免于大的罪过,免于大的失败。
  有志事成丧志业败
  [原文]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位,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人如果能自己立志,有志气,那么想做圣贤、做豪杰,什么事情不能做到呢?还何必去借助别人帮忙呢?我欲得到仁的品德,这仁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儒学,别的什么都不学,这样,谁能比得上我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向,这样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住在一起,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还是我,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想有所作为的读书人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甘心做下流人;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获就骄傲自满;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卷二显败
  得时大行背时龙蛇
  [原文]
  君子先实后名,重内轻外,但求所以自立,不必定以强项为高;但欺无歉于心,不必动以贝锦为虑。至难进易退,出处之通义,苟心存淡泊,亦不容薄视轩冕。古之贤者,虽处高官厚禄,而方寸未尝无清凉世界也。
  [译文]
  君子大都注重内在的、实际的学业修行,而看轻别人和社会所加给的虚名。他们只希望自己拥有得以独立于世的本领和能力,不会因为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而沾沾自喜;只希望无愧于自己的心灵,不会因缺少锦衣肉食而劳心伤神。即使在很难向上发展,只有功成身退的时候,尚且能够心存淡泊之意,也没有说是看不起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古代的贤者,虽身处高官厚禄的地位,可是心中并不是没有一方清凉世界啊!
  势要败落形同残卒
  [原文]
  凡民有血气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心。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者,常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此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不足深较也。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才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译文]
  大凡有血气天性的人,都会不甘久居人下,油然生出超过他人的念头。他们看不起卑微的职位,一心想谋求一个有权有势的高位,讨厌贫穷困苦的生活,觊探并希望得到荣华富贵,忍受不了默默无闻孤独的日子,羡慕那些声名显赫者的生活。这是人世间的常情。而大凡人中君子,大多常常是终身寂静藏锋,淡然地隐居,他们难道跟一般人天性相异吗?实际上,他们才真正看到了大的东西,而知道一般人所争逐的是些不值得往深处计较的东西。自从秦汉以来,直到现在,
  所谓的达官贵人,哪里能数得完呢?当他们高据权势要职时,举止仪态都装作从容高雅,自以为才智超过他人万万倍。但等到他们死后再看,他们跟当时那些熙熙攘攘为利而生活着,又草草地死去的贫贱的老百姓,做低下行当的买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有那些靠功业文章猎取虚名的人,同样自以为才智超过他人万万倍。但等到他们死后再看,他们跟当时那些熙熙攘攘为利而生活着。又草草死去的贫贱的老百姓,做低下行当的买卖人,也没有什么不同。然而现在那些身居高位,稍有名气的人,自以为文章高明,才智超人而地位显贵,因而泰然自若地自奉为高明。竟然不知道自己跟眼前那些整日劳碌执劳役供使唤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一样都将要同归于尽于这个世界,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难道不让人感到悲哀吗?
  高言深论行之不远
  [原文]
  近恶闻高言深论,但好庸言庸行。虽以作梅之朴实,亦嫌其立论失之高深。其论公之病,侍亦虞其过于幽缈,愿公从庸处浅处着想。圣人言:"不逆诈,不亿不信。"吾辈且当不逆死,不亿不起,以为养生之法,不逆败,不亿不振,以为行军之法。
  [译文]我最近很讨厌听别人那些道理深邃的高谈阅论,只喜欢那些平常的话,平常的事。就象作梅先生的朴实,也嫌他立论失之高深。说到你的缺点,我认为也是过于深邃虚渺,希望你多从平常处浅显处着想。圣人说:不要有那么多的顾虑,不要疑心丛生,像我们这样的人,应该放开生死问题,不去想会发生什么事情,不忧心忡忡,作为我们养生的方法。抛开胜败,不考虑将会遇到怎样的对手,只管做好平时的准备训练,作为我们带兵打仗的方法。
  漫无审量出军多败
  [原文]
  敌加于我,审量而后应之者,多胜;漫无审量,轻以兵加于敌者,多败。
  如贼来渔亭扑营,我军各营专心静守,示之以弱,若不欲战者然。
  待至申酉之际,贼众饥疲,头目欲战,散贼欲归之时,然后出队击之。兵法中所谓"击其惰归"者也。从前李忠武公打仗,专以此法制胜。
  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阁下结营得地,依山凭河,敬求坚守数日,待两路贼匪猛扑一、二次,巍然不动,然后贼情毕露,形见势绌,然后以鲍公马步七干会剿,必可得之。
  [译文]
  敌人进攻我,仔细审查考虑然后再采取对付方法的,大多能够取胜;漫不经心,毫不考虑,轻率地进攻敌人的,也大多失败。
  如果贼军来渔亭攻营,我军各个营队只须专心静守,故意表现出疲弱的样子,就象不想打的样子。等到太阳快要落山,天将黑的时候,贼军大多又饿又累,当官的想要再攻,而当兵的想要回去的时候,再派出军队反攻敌军。兵法中这叫击其惰归,从前的李忠武公在打仗时,专门用这种方法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一般打仗的时候,冲锋一次又一次,而敌方却一动也不动的,气势必定会衰退;一般攻打营垒的时候,进攻一次又一次,而不能攻克的,气势也一定会衰退。你只要依靠大山,凭借河流,在占据地利的地方安营扎寨,希望坚守数日,等到两路贼兵猛攻一、二次,你却巍然不动。然后贼兵军情完全暴露,气势受挫,军心不振对,再和鲍超的骑兵、步兵七千人一起围剿,一定可以消灭贼兵。
  倔强砺志日进无疆
  [原文]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的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砺志,则日进无疆矣。
  [译文]
  至于倔强这两个字,却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建功立业,还是著文述章,都必须有倔强这种精神贯注其中,否则的话,就过于阴柔菲靡,不能够做成任何一件事。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这两个字引发出来的。我们兄弟几个都秉承母亲品德的多,这样的好处也正在于倔强。如果能够抛弃忿怒的念头来养护身体,保存倔强的精神来磨砺志气,那么每天的进步就不可估量了。
  最重自立不贵求人
  [原文]
  唯鄙意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凡附强不附弱,人与万物之情一也,中国与外夷之情一也。
  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吾苟整齐严肃,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无端欺凌。既不被其欺凌,则处处谦逊,自无后患,柔远之道在是,自强之道亦在是。
  吾辈当细心察看,师其所长而伺其所短,不说大话,不疏礼节。彼若讲信修睦,吾不稍开边衅,彼若弃好败盟,吾亦有以御之。
  [译文]
  只是我个人认为用兵打仗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能够自立,最看不起的是求人。指挥将领的办法,最宝贵的是能够推心置腹,以诚待人,而不看重施展权术。大概归顺强者,而不归附弱者,人与世间万物的情况相同,中国与外国蛮夷的情况也相同。
  孔子说: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敢来欺侮?我们如果能做到队伍整齐,纪律严明,各方面都调度得法,他们也不至于无端欺凌我们。既然不被他们欺侮凌辱,就处处谦虚谨慎,自然没有什么隐患。柔则致远的道理在这里面,自强不息的道理也在这里面。
  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习他们的长处,掌握他们的缺点,不说大话,也不缺少礼节。他们如果讲信用、和睦相处,我们绝不会挑起边境的战争,他们如果背信弃义,我们也有办法防御他们。
  卷三安败
  天道求缺不可求全
  [原文]
  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译文]
  我曾观察过《易经》中的道理,研究事物盈虚消长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太阳到了最高处,就要西下,月亮圆了就开始消蚀。天缺西北,地缺东南,没有常是十全十美而没有缺陷的事物。周易中的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顿,可这正蕴含着相对应的复卦,阳刚重返,生气勃勃,因此君子认为剥卦是可喜的。周易中的夬卦,是讲君子强大小人逃窜,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夬 卦,也仍然潜伏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本来是吉祥的,由于吝啬可能变成不吉祥,本来是不吉祥的,也可以由于改悔变成吉祥的,君子只知道有灾祸,知道世上有许许多多不吉祥的灾祸,就保留住缺憾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小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完美既然得到了,吝惜和不吉也就随之而来了。大多数人都有缺憾,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十全十美,都是老天爷的安排,难道不是很公平吗?
  君子之道泊然无求
  [原文]
  君子之道,不汲汲于名望,要在案牍律例之中,诚能三折肱而九折臂,则阅时稍久,亦终为僚友所推,上官所许。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其曰 "耐"乎。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或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者,或以干请为荣,则耐闲为要。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矣。
  [译文]
  君子之道是不热衷于名望,关键是在案牍律例之中,如果真的能三次折肱而九次折臂,那么历时既久,终将为僚友所推崇,上司所赞许。我有一个字奉送给您,请您在今后的几年里照着去做,这就是一个耐字。不为达官贵人所器重时,要耐得住冷落;缺柴少米时,要耐得住清苦;处理公务不胜其烦时,交际应酬不胜其扰时,要耐得住辛劳;与自己同辈的人,有的因为意气相投而得到好处,比自己年轻的人,有的因走后门、拉关系而得到晋升,这种时候,一定要耐得住居。安分守己,竭尽全力去工作,对一切都淡泊得如一无所求,像这样,不到两年,就必定会为上司和同所钦佩。
  势不多使自然悠久
  [原文]
  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译文]多次叮嘱要大家严格遵守的只有两句话,不过就是: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罢了。有福而不过分享用,所以总是以勤俭为主,少用仆人奴婢,少花费钱财,自然就是珍惜福分了。有势力而不多加使用,就少管闲事,少评判是非,虽没有人感谢你,也没有人怕你,可以避免招灾引祸,自然可以保持长久了。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
  [原文]
  弟之志事,颇近春夏发舒之气,余之志事,颇近秋冬收蔷之气。弟意以发舒而生机乃旺,余意以收蔷而生机乃厚。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星冈公昔年待人,无论贵贱老少,纯是一团和气,独对子孙诸侄则严肃异常,遇佳令时节,尤为凛不可犯。盖亦具一种收蔷之气,不使家中欢乐过节,流于放肆也。余于弟营保举银钱军械等事,每每稍示节制,亦犹本"花未全开月未圆"之义。至危迫之际,则救焚拯溺,不复稍有所吝矣。
  戈什哈王廷贵自京中回,言京城及沿途道阁下威名甚好,至为欣慰。唯望阁下常守"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戒,不稍涉骄矜之气, 则名位日隆矣。
  唯新军初立,频奏奇捷,仍望慎之又慎,终始以分兵为戒,以持盈为怀,是所至恳。
  [译文]
  弟弟你立志做什么事,颇近似于春夏生发舒长的气象,我打算做什么事,颇近似于秋冬收敛吝啬的样子。你认为生发舒长则显生机旺盛,我却认为收敛吝啬才会生机深厚。我平时最喜欢前人所说的: 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我认为珍惜福祉,保持安泰的道理没有比这更为精当的了。我们的祖父星冈公过去待人接物,无论贵贱老少,都是一团和气,唯独对子孙小辈和各个侄儿则是异常严肃。逢年过节时,尤其是凛然不可侵犯。这大概是一种收敛气象,目的在于不让家中欢乐过度,以致于恣肆放纵。我对你军营中的保举官员、银钱、军械等事,常常稍作节制,也在于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意思。至于危险急迫的时候,如救水火之灾,不敢稍微有所吝惜。
  刚听戈什哈王廷贵从京城中回来说京城及路途上到处都称赞您的威名,特别感到欣慰。只是希望你时常遵守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告诫,不要沾上骄矜之气,那么名声与地位就会蒸蒸日上。
  只是新军刚刚建立,便接连打了胜仗,仍然希望谨慎之后再加谨慎,至始至终不可分兵,以保持丰盈为心中最大之责任。这是我最惦记的。
  功成之时隐退为上
  [原文]
  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又无:"怕临老打扫脚棍。"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自金陵告克后,常思退体藏拙。
  即弟备尝艰苦,亦须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在国之义。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副成功难居之意。蕴蓄于方寸者既深,自有一段谦光见于面而盎于背。
  霞仙系告病引退之员,忽奉严旨革职。云仙并无降调之案,忽以两淮运使降补。二公皆不能无郁郁。大约凡作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纪泽腊月信言宜坚辞江督,余亦思之烂熟。平世辞荣避让,即为安世良策。
  [译文]
  祖父星冈公教导我们时常说: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又说:怕临老打扫脚棍。我现在年事渐高,身体又多病,处于位高名重的地位,很顾虑被别人打扫脚棍。自从金陵被攻下之后,我时常想退下来,以保平安。
  即使弟弟经过许多艰难困苦,也必须谨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辛苦劳作是为臣子的本分,福份权位是国家给予的这个道理。时时刻刻保存天下许多美好的东西不轻易给人的想法,保存盛名难付功高难就的想法,蕴藏在心中时间长了,自然会有谦虚的光采表现在人的表情上,从人的背影中漾出。
  霞仙是因病引退的官员,忽然接到用语严厉的圣旨而被革除职务;云仙并没有降职调动的过错和原由,却忽然被降补为两淮运使。两位先生都不能做到心无芥蒂。大概凡是做大官的人,处在安定荣耀的地位,就时时存在危险耻辱的隐忧,就是古人所说的富贵常蹈危机。纪泽腊月间写信说最好坚决推辞掉两江总督的职位,我也把这件事反过来想了很多,觉得和平年代推辞掉荣誉和地位,就是保以平安的最好办法。
  卷四势败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原文]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译文]
  目前咱家正处于鼎盛时期,我又身居将相的位置,沅弟率领的军队近二万人,季弟率领的军队四五千人,近世以来像咱家这种境况的能有几家?沅弟在半年之内受到了皇上七次表彰,近世以来,像弟弟这种情况的又有几人?太阳到了正午以后就要偏西,月亮圆过之后就要出现亏阙。咱家此时也处于盈满的阶段。
  自我限制的方法是什么呢?也就是清、慎、勤三字。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也的确有可以下手去做的方法…… 我因为名气太大,官位太高,时常担心祖宗留给我们的福泽由我一个人享尽,因而时时用劳、谦、廉自省自勉,也希望两位弟弟用此自省自勉,来达到自概之目的。
  物极必反居安思危
  [原文]
  诸弟生我十年以后,见诸戚族家皆穷,而我家尚好,以为本分如此耳;而不知其初皆与我家同盛者也。兄悉见其盛时气象,而今日零落如此,则大难为情矣。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亨之境,即可使吾明曰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馀补人之不足。君子之住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译文]
  各位弟弟都比我小好多岁,你们看到各家亲戚都很穷,而我家还不错,就以为本来就是这样,而不知道当初的时候他们都是和我们家现在一样的兴旺。我看到过他们兴旺时的景象,再看看今天他们破败冷落的景象,真是感到难为情。一般说来兴盛与衰败在于气象,气象盛那么即使挨饿也快乐,气象衰那么即使饱食终日也忧愁。现在我们家正处于全盛的时候,弟弟们不要以为这区区几百两银子数目太少,不足挂齿。
  假设让弟弟们去过像楚善、宽五等人那样的艰难日子,或让你们处于葛、熊两家那样的境地,弟弟能够忍受一天吗?大凡人的际遇的厚薄顺逆,都是命中注定的。即使是圣贤也不能自作主张。命运既然能使我们处于今天丰厚顺达的境地,就也能使我们明天处于楚善、宽五那样的窘境。君子处在顺境的时候,常战战兢兢,总觉着命运对自己太钟爱了,自己应该把自己多余的东西拿去弥补别人的不足。君子处在窘迫的境地时,一样的战战兢兢,总觉着命运待自己优厚:并非真的优厚,比起那些更为窘迫的人,自己的处境已经很不错了。古人常说看境地要看不如自己的人,就是这个意思。
  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原文]
  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邀非分之荣,祖父母皆康强,可谓盛极矣。现以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惧,不敢求非分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食如常,阖家平
  安,即为至幸。万望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勿以男不得差,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
  [译文]
  大凡天下的道理,自满就会招致损失,骄傲就会出现过错,太阳升到天空的中间就会向西偏斜,月亮满圆之后就会出现亏缺。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我本来没有什么学识,却官至大学士,多次得邀过分的荣誉,加之家中各位老人身体都很康健,我们家可以说是盛极一时了。现在京官翰林中,没有人像我家这样喜事频频,只有我家独享这种难得的福泽,所以我常感到战兢不安,不敢谋求过多的荣宠,我只愿家中各位老人饮食正常,全家平安,这就是我们家最大的幸运,千万不要以我不放差,六弟乡试不中而忧虑,那我就大感安慰了。
  宁为牛后不为鸡头
  [原文]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磨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金陵,余屡信多危悚儆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今少荃二年以来屡立奇功,肃清全苏,吾兄弟名望虽减,尚不致身败名裂,便是家门之福。老师虽久而朝廷无贬词,大局无他变,即是否兄弟之幸。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养身却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
  [译文]
  天下之事哪能尽如人意呢?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一半是天缘相凑,一半则是勉强迁就。
  攻克金陵,就本朝来讲是大功勋,就千古来说是大功名,但这都得凭借上天意旨作主,怎么会完全由人力决定呢?上天对于大功名非常吝啬,要经千百次折磨,遭遇无数次艰难劫乱之后才能给予。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是说不敢身处天下第一等大功名的意思。弟弟前年刚进围金陵的时候,我曾多次写信给你,说了许多恐惧儆戒的话,深知大名是不能强求的。少荃自同治二年以来屡建奇功,肃清了江苏省的全境,相比之下,我们兄弟的名声虽然有些降低,但还不致于身败名裂,这就是我们家门的福分。历年征战,军队疲惫困顿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而朝廷并没有斥责之词,整个局势也没有出现意外的变故,这就是我们兄弟值得庆幸的事。我们只能敬畏上天,认识天命,而不能埋怨上天,归罪别人。这也是我们用来保养身体,却除疾病的方法,也是我们用来维持家道盈满、顺达、安泰的方法。
  昏傲者败贪诈者亡
  [原文]
  念人生苦不知足,方望溪谓汉文帝之终身,常若自觉不胜天子之任者,最为善形容古人心曲。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怍,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昔年曾以居官四败、居家四败书于日记,以自儆惕。兹恐久而遗忘,再书于此,与前次微有不同。居官四败: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译文]
  想来人生最苦于不知道满足,方望溪讲汉文帝一生总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天子的职责,最善形容古人的心事。大凡人常怀愧对万物的想法,便有了承受福惠的器皿,修养德行的门径。比如觉得上天待我过厚,我愧对上天;君主待我恩泽过厚,我愧对君主;父母之待我过于慈爱,我愧对父母;兄弟们待我非常友爱,我愧对兄弟; 朋友待我情深义重,我愧对朋友,这样以来便觉得处处都是和善之气。如果觉得自己无愧于万物,只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上天对自己太刻薄,那么就会觉得处处都是不顺和之气。良好的德行会因自满而受到损害,厚泽的福分会因骄傲而减损。……
  早年,我曾经以居官四败,居家四败写于日记中,用以自戒,现在担心时间长了会淡忘,因此,重新写于日记中。这次所写与上次所写稍微有些不同。居官四败是:昏愦且任用庸才者败,骄傲且任意妄为者败,贪婪卑鄙且无所忌惮者败,反复无常且多疑者败。……
  战兢则胜意满必败
  [原文]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自仆行军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兢恐惧,上下怵惕者,其后常得大胜。或当志得意满之候,各路云集,狃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
  瑞州一军,自初一、初四大捷,各营渐有轻敌之态。顷闻黄泽远添营已至,王吉昌虎勇亦来,周梧冈及舍九弟亦将毕集于此,鄙怀惴惴,辄有鉴于九江小池口往辙,或致意外之失。闻峙衡思深虑远,乞足下与之精心默究。在己有少满足之怀,则针砭之;将士有矜慢之渐,则戒饬之。关系至大,千万千万。
  [译文]
  太阳升到了天的正中就要偏西而下,月亮盈满之后就要出现亏缺。所以,古诗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句子,君子都以此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自我行军以来,每当疑胜疑败的时候,心里战兢恐惧,上下怵惕,其后却常常获得大胜。有的时候志得意满,得意洋洋,加之各路云集,兵足马壮,且满足于多次获胜,将卒往往有倨傲轻慢的表现,其后却常常遭受意外的损失。
  瑞州的部队,自八月初一、初四取得大捷以来,各营都滋长了轻敌之态。刚刚听说黄泽远率领添营,王吉昌率领虎勇,以及周吾冈和国荃都将率部云集一处,我感到惴惴不安,而且有鉴于九江小池口先胜后挫的往辙,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败。峙衡一向以思深虑远著称,希望您能遇事经常与峙衡商讨。如果您自己稍有一点满足之心,就应立即克服;如果将士有骄矜轻慢的表现,就应立即责戒。所有这些关系重大,要千万千万小心谨慎。
  卷五靠败
  靠己能胜靠人必怠
  [原文]
  捻逆大股逼近湖团,该军甫经出队,即行扬去,殊可愤恨!刻下该镇既已全部拔动,作为游击之师,应即尾追紧蹑,期于力战数次,独当一路,不必依傍他军以成功。度该镇之才力足以办此。会商进剿之说,不过使彼此声势联络,使该逆有所牵制,而我得专力一方。至于临敌应变,则非他人之所能为力也。大抵打仗贵于自立,不可存借助将伯之心,使弁勇稍生怠忽;谋事贵于谦下,须常存广询求助之心,使他军乐于亲附。二者看似相反,实则相成,均不可少。 [译文]
  捻军大股逼近了湖团,你部刚刚出战,捻军即迅速远去,实在可气!眼下你部既已全部开跋,作为游击之师,就应该对捻军尾追紧蹑,我想你部经过多次苦战,定能独当一面,不必借助于他军的援助而成功。根据你的才力完全能够办好此事。致于会商剿捻的说法,不过是为了造成一定的声势,使捻军有所顾忌而为我所牵制,如此以来我们的剿捻方案才能顺利进行。至于临敌应变之事,必须依靠自己,别人是无能为力的。一般说来,打仗贵于自立,不能有求助他人的想法,
  从而使官兵滋长轻漫之心;与别人商量事由时一定要谦虚恭敬,要时常有广询求助的想法,使别人都乐于援助。这两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性质相反,实际上则互相补充,互相成全,二者缺一不可。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原文]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士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凡当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为,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译文]
  就一般人来说,大多数都希望子孙后代做大官,而我则不希望子孙后代做大官,只希望他们成为读书明理的圣人君子。勤俭节约,自我修身,吃苦耐劳,既能过舒适安逸的生活,又能过艰难困苦的日子。我做官二十年,不敢沾染一点官宦习气,衣食住行,一直恪守勤俭节约的家风,最为俭约也可以,略微丰盛也可以,但过多的丰盛我是不敢的。一般说来,官宦人家,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而由奢侈返回节俭是难之又难的事。你年纪还轻,千万不可贪恋爱慕奢侈荣华,更不可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不论是官家还是农家,无论是手工之家还是商贾之家,只要注意勤劳节约,就没有不兴盛的,如果骄奢懒惰,没有不衰败的。
  大凡富贵功名,都是命中注定的,一半来自人为的努力,一半则在于机缘。只有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与所谓的机缘无关。我曾立志学作圣贤,遗憾的是年轻时缺乏居敬工夫,到现在偶尔还不免有不稳重的话语和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这是你入德的起码要求。
  逆来顺受否极泰来
  [原文]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始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译文]
  朱子曾经说:悔字好比春天,万物经过蕴育积蓄而开始萌发勃勃生机。吉字好比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吝字好比秋天,万物开始萧条。凶字好比冬天,万物已经枯萎凋谢。又用元、亨、利、贞与四季相配,于是有了元字配春天,亨字配夏天,利字配秋天,贞字配冬天。我认为贞字就是我所说的硬字诀。弟弟眼下正处于艰辛危难的逆境之中,如果能牢记硬字诀而去效法冬天收藏容纳蕴育万物的德行,牢记悔字诀去开启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许有益于你眼下的处境?
  师夷长技抵御外侮
  [原文]
  师夷之智,意在明靖内奸,暗御外侮也。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粤中猖獗,良可愤叹。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则此方生灵,免遭涂炭耳。有成此物,则显以宣中国之人心,即隐以折彼族之异谋。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
  [译文]
  我们学习洋人的先进技术,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平定内乱,而实际上是在暗中做准备,以抵御列强的欺侮。列强是中华几千年未遇到过的强敌。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购买他们的轮船和机器,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打击剿平叛逆,而是为了陆续购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外国人在广东一带活动猖獗,实在令人可恨可叹。外国人如此的嚣张、放肆实有损于我们的国体。等我们有了轮船机器之后,就可以驯服他们。这样以来,我们的百姓就可以免遭劫难了。有了这些先进的机器,从外表来看,可以稳定国内的人心,增强凝聚力;从深层上说,可以拆穿和抵御外国列强企图侵华的阴谋。如果全国各地都能这样仿照着做,并且能渐而广之,我认为这是中国自强最根本的事情。
  斗狠者败积德者强
  [原文]
  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
  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译文]
  凡国家的强盛,必须依靠众多贤良的臣予相辅佐;一个家庭的强大,必须依仗多出贤良的子弟。这些事也关系到天命,不全由人来谋划。具体到一个人的强弱,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况。孟子能集思广义而使自己满足,这和曾子的自我反省而能进能退一样。只有实践曾子、孟子与孔子告诉子路的强胜道理,才稍微可以久长。此外,斗智斗力的强大,则有因强大而兴盛的,也有因强大而惨败的。像古代的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他们的智力都横绝一世,而他们的灾祸与失败也不同寻常。近代的陆、何、肃、陈也都是自知胆识过人的人,而他们都不能保全其终。所以,我们要在修身养德方面谋求比别人强胜方可,在比别人强胜的地方逞强于人则不可。光想得别人的好处,专门在胜人的地方逞强,这种强究竟能不能强到底还不得而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度日,也是不为君子所称道的。
  卷六实败
  事实物化虚实相宜
  [原文]
  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若人数单薄,尤宜知此诀。若常扎一处,人力太单,日久则形见矣。我之形既尽被贼党觑破,则势绌矣,此大忌也,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之状。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此次以三百人扎牛角岭,已是太呆,正蹈形见势绌之弊。除夕曾函止之,十一日五旗失隘后,再以第三旗扎此,则更呆矣。仰即熟思审度,不可扎则竟撤之,聚合一处,俟贼至则并力决战,得一胜而锐气全复矣。如虑贼抄我军后路,即退保乐平,亦无不可,不必定有进而无退也。
  [译文]
  兵法中最忌讳形见势绌四个字。经常应该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敌军不能够完全探视到我方军中的机密情况。如果人数单薄,更应该懂得这个秘诀。如果经常驻扎在一个地万,人力太单薄,时间长了军中情况就会全部显露出来。我军的情况已经全部被敌方暗中看破,那么我军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这是最大的忌讳,必须变化不测,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表现虚,有时表现实;有时显示怯弱,有时显示强壮,具有神龙千变万化的样子。我湘军中的老部队过去巧妙的地方,全在于这些。这次你的部队三百人驻扎在牛角岭,这样做太呆板了,正犯了形见势绌的毛病。除夕已经写信制止这件事,十一日五旗失守后,再把第三旗驻扎在这里,这就更呆板了。请你们深思熟虑,审度时势,不能驻扎,就应退守,然后,军队合到一起,等敌人来时,就联合起来与之决战,只要有一次得胜,锐气就会振作起来。如果担心敌军抄我军后路,就应该马上退回去保住乐平,这也不是不可以的,不一定是只有进而不能退。
  用兵之道奇正互用
  [原文]
  凡用兵,主客奇正,夫人而能言之,未必果能知之也。??中间排队迎敌为正兵,左右两旁抄出为奇兵;屯宿重兵坚扎老营与贼相持者为正兵,分出游兵飘忽无常伺隙狙击者为奇兵;意有专向吾所恃以御寇者为正兵,多张疑阵示人以不可测者为奇兵;旌旗鲜明使敌不敢犯者为正兵,赢马疲卒偃旗息鼓本强而故示以弱者为奇兵;建旗鸣鼓屹然不轻动者为正兵,佯败佯退设伏而诱敌者为奇兵。忽主忽客,忽正忽奇,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能一一区而别之,则于用兵之道思过半矣。
  [译文]
  凡是出兵打仗,主兵和客兵、奇兵和正兵,大家都能说出来,但不一定都真的能深刻认识到这其中的奥妙之处。……中间摆开阵势,正面迎击敌人的为正兵,从左右两边包抄敌军的为奇兵;力量雄厚、坚守驻扎在老营跟敌人相持的为正兵,一小部分机动部队游移不定寻找时机给敌人以出其不意打击的为奇兵;有主攻方向,我军依仗着用来对付敌人主力的为正兵,多方布置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揣摩不透的为奇兵;旗帜鲜明使敌人不敢侵犯的为正兵,老弱残兵,不事声张,本来强大而故意向敌人显示弱小,用来麻痹敌人的为奇兵;大张旗鼓屹立在那里,但不轻易妄动的为正兵,假装败退,设下埋伏而故意诱敌深入的为奇兵。忽然为主兵,忽然为客兵,忽然用正兵,忽然用奇兵,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如果能一一区别对待,那么在指挥作战的正确性上也就差不多了。
  弱示之强强示之弱
  [原文]
  休宁之贼,弃城而逃,郡城必不以为然!即窜清华婺源之贼,亦必憾休贼之经遁,必酌分贼股添守徽郡,再据上溪,图攻休渔两处。我军办法不患歙城之不能克,而患休城之不能守;不患贼之直攻休宁,而患贼之先攻渔亭。现派唐桂生驻守渔亭,兵力太薄,极不放心。应请阁下督带所部迅回渔亭,深沟高垒,严防婺贼回上溪口,而犯渔亭,老湘营守休邑,城大而兵少,不能分兵援渔,闻阁下向日濠墙不能坚固,此次务祈加修。如渔亭能保守一月平安,则郡城之贼三月必退,此弟之可以理断者也。凡用兵之道,本强而故示敌以弱者多胜,本弱而故示敌以强者多败。
  [译文]
  休宁城的敌军,放弃县城而逃走,郡城的敌军一定不同意这种做法,即使窜犯到清华婺源的敌军,也一定不满意休宁敌军的逃遁,一定会酌情调来一部分敌军驻守徽州府城,再占据上溪口,企图攻占休宁、渔亭两个地方。我军的办法是不担心歙城不能攻克,而是担忧休宁城不能坚守;不担心敌军直接攻打休宁城,而担忧敌军先攻打渔亭。现在派遣唐桂生驻守在渔亭,兵力太单少,很是不放心。应该请您督促带领你的部队迅速撤回渔亭,挖深沟垒高墙,严加防范婺源的敌军再侵回到上溪口,而攻占渔亭,老湘营部驻守休宁城,城大而兵力少,不能分出部队去支援渔亭,我听说你往日战壕城墙不是很坚固,这次一定请加强修建。
  如果渔亭能够保证守驻一个月平安无事,那么郡城的敌军三个月一定会撤退,这些弟弟可以据理来判断。凡是出兵打仗,本来强大而故意示敌以弱的多胜,本来弱小而故意示敌以强大者大多失败。
  勿慕虚名不求实利
  [原文]
  第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兄昔在京中颇著清望,近在军营亦获虚誉。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誉望一损,远近滋疑。弟目下名望正隆,务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倘围攻半岁,一旦被贼冲突,不克抵御,或致小挫,则令望隳于一朝。故探骊之法,以善战为得珠,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第三义。愿吾弟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则不特为兄补救前非,亦可为吾父增光于泉壤矣。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译文]
  又不过好的名声,是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的。兄长过去在京城,也很有声望。近年在军队,也有些虚名。但是开始好不一定始终好,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名望一旦下降,远近的人都产生怀疑。你目前名望正高,务必要坚持不懈,有始有终。治理军队的道理,能征战是第一要义。如果围攻半年,一旦被敌人冲突,不能取胜,或者受到小挫折,那么你的名声一个早晨的时间便下落了,所以说探骊的方法,以善战就能得到珠,能爱民为治军第二要义。能调协上下官员、绅士的为治军第三要义。希望弟弟兢兢业业,一天比一天谨慎,一直坚持到底决不松懈,那不仅为我补救了从前的过失,也可以为我父增光于九泉之下。精神这个东西越用越好用,不可以因为身体虚弱而过于爱惜;智慧这个东西越是苦越闪光,不可以因为偶然遇到挫折,便立即就放弃。
  人心中虚其实无妄
  [原文]
  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
  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一有著则私也。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译文]
  人一定要虚心,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而后才能做到真实无妄。所谓真实,就是不欺骗。人之所以欺骗他人,是因为他心中一定别有私见,不可告人,也不敢告人,而后就制造谎言来欺骗世人。倘若他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又何必欺骗世人呢?人之所以自己欺骗自己,也是因为心中存有其他私心杂念。他外表上、言行上所表现的是追求道德,而他的私心杂念驱使他去追求一切物欲。如果不能去掉追求物欲的私念,就不能不欺骗他追求德行的思想。所以,要做到诚实,就是不欺骗。不欺骗,就必须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无任何私欲,也就达到了虚怀若谷,所以天下至诚的人,也就是天下至虚的人。当你读书时,就一心想着读书,心里不要存有见客的杂念,当你接待客人时,就一心接见客人,心里不要再想着读书的事。
  心中一有附着,就产生杂念。那些灵明的人就不会附着任何杂念,事情发生了,就顺应它,事情没有发生,就不要考虑它。正在做一件事情,就不要想着别的事情,已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再也不要想着它,这就是所谓的虚心,也就是所谓的真诚了。
  大言不实实言无华
  [原文]
  以诸葛之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韩之经纶,不能制夏之一隅。是知兵事之成败利钝,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近年书生侈口谈兵,动辄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近年书生,多好攻人之短,轻诋古贤,苛责时彦,此亦大言也。好谈兵事者,其阅历必浅;好攻人短者,其自修必疏。今与诸君子约为务实之学,请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请自不轻论兵始,自不道人短始。地方新复之后,善后事宜,俱应悉心整理。惟求治亦不可过急!该署牧甫经抵任,即思百废俱举,政教并兴,事虽易言,宜就所当务者次第施行。做一件,算一件,行一步,算一步,读书人之通病,往往志大言大,而实不副也。
  [译文]
  以诸葛亮的智谋勇略,不能攻占魏国的一个城市;以范仲淹、韩琦的谋略,象西夏占有一隅之地的小国而没有办法征服。因此而知,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不顺利,都是在天意,而不是人所能控制的。近些年,读书人张口空谈论兵,动不动就说攻克城市多少多少,拓展领地多少多少,这是说大话。孙子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近些年,读书人大多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轻易诋毁诽谤古人,批评时政,这也是说大话的表现。
  信口谈论兵事的,他的阅历一定很浅;喜欢攻击人们短处的,他的自身修养一定不足。现在和各位君子约定,要做到务实,一定从自己禁止说大话开始。要想禁止说大话,请从自己不轻易议论兵事开始,从自己不再议论别人的不足开始。地方才收复以后,各种事情都应小心认真整理。但力求治理也不可过急。你这个代理州牧才到任,就想让百废俱举,政教并兴,事情虽然说着容易,你应该选择最关键的按顺序去做。做一件,算一件,行一步,算一步,读书人的通病,往往是志向大,大话多,但实际行动却不是这样。
  卷七疏败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原文]
  臣之愚见,愿皇上坚持圣意,借奏折为考核人才之具,永不生厌释之心。涉于雷同者,不必交议而已;过于攻讦者,不必发钞而已。
  此外则但见其有益,初不见其有损。人情狃于故常,大抵多所顾忌,如主德之隆替,大臣之过失,非皇上再三诱之使言,谁敢轻冒不韪?如藩臬之奏事,道员之具折,虽有定例,久不遵行,非皇上再三迫之使言,又谁肯立异以犯督抚之怒哉?臣亦知内外大小,群言并进,即浮伪之人,不能不杂出其中。然无本之言,其术可以一售,而不可以再试,朗鉴高悬,岂能终遁!方今考九卿之贤否,但凭召见之应对;考科道之贤否,但凭三年之京察;考司道之贤否,但凭督抚之考语。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核实乎?臣所谓考察之法,其略如此。
  [译文]
  我的意思是,希望皇上您坚定心意,借奏折作为考核人才的方法,永远不会产生厌烦心理。涉及雷同的,不必交大臣讨论就行了;攻击指责过度的,不必抄发就行了。除此以外的,就只见它有利,而不见它有害。人们都习惯于旧有的常规,大部分有许多顾忌,如国君德行的盛衰,大臣的过失,如果不是皇上再三诱导他们,使他们讨论,谁肯轻易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如藩、臬上朝奏事,道员呈递奏折,虽有固定的条例,却长久不遵照实行,如果不是皇上再三督促他们发表言论,谁又敢标新立异,以至触怒督抚呢?我也知道,内外大小官员,许多建议同时呈交上来,就是那些轻浮虚伪的人,也不可能不混在他们中间。但是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论,骗人伎俩可以施展一次,而不可能反复使用,皇上您就像一面明朗的镜子一样悬挂在高空中,那么这些人的鬼蜮伎俩怎么能逃脱出您的最终鉴察呢!如今考核九卿的贤与不贤,只依据召见时他所陈述的言论;考核科道的贤与不贤,只依据三年的京城考察;考核司道的贤与不贤,只依据督抚的评语。这些做法是不够妥善的,如果能让人人都发表见解,相互比较参考对证,难道不更为核实吗?我所说的考察人才的方法,大致就是这些了。
  事晓则成人昏业败
  [原文]
  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事晓则成人昏业败
  [原文]
  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中养福。
  [译文]
  智、仁、勇这三个通行不变的道德中,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明。
  古往今来,那些才能出众的人,常常被称之为英雄。英就是明。所谓明有两种:他人只看到近前的东西,我则可以看到极远的东西,这叫高明。他人只看到粗大的东西,我则可以看到精细的东西,这叫精明。所说的高明,好比是身在一室,所能看到的距离毕竟有限,登上高楼所能看到的就远了,登上高山所能看到的就更远了。所说的精明,好比是极为细微的东西,用显微镜来观察它,它就会被放大一倍、十倍、百倍了。又好比是粗糙的米,捣上两遍,就可以把粗糠全部除去,捣上三遍、四遍,那么它就精细白净至极了。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天赋,精明则有赖于后天方面的学问。我们曾氏兄弟如今侥幸居于高位,天赋都不算十分高明,全靠学问来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买显微镜来观察事物,好学如同捣击熟透了的上等米。总而言之,一定要心里了如指掌,然后才能做出自己的决断。心里明了再做决断,这叫英断,心里不明白就做出决断,这叫武断。武断自己的事情,产生的危害还不是很大,武断别人的事情,招致的怨恨就太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决断,才能保住自己的福份。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原文]
  圣门好言仁。仁即恕也。曰富,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辈有声势之家,一言可以荣人,一言可以辱人。荣人,则得名,得利,得光耀。人尚未必感我,何也?谓我有势,帮人不难也。辱人则受刑,受罚,受苦恼,人必恨我次骨。何也?谓我倚势,欺人太甚也。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设身以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译文]
  圣门喜欢讲仁道。仁就是恕。说的富、贵、成、荣、誉、顺,这一切,是我所喜爱的,也是人们都喜爱的。说的贫、贱、败、辱、毁、逆,这一切,是我所讨厌的,也是人们都讨厌的。我们这些有声势的人家,一句话可以使人们得到荣耀,一句话也可以使人受到耻辱。使人得到荣耀,就是得到名,得到利,得到光耀。人们还不一定感恩于我,为什么呢?说我们有权有势,帮助人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使人受到耻辱,就是让人受到刑,受到罚,受到苦恼,人们一定恨我入骨。为什么呢? 认为我们倚仗权势,欺压他们太狠了。我们兄弟一定要在恕字上痛下功夫,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设身处地想想。自己要想步步站得稳,一定要让别人也站得稳,这就是所说的立己也立人。自己要想处处行得通,一定要让他人也行得通,这就是所说的达己也达人。今日自己处于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于逆境的时候;今日自己用盛气欺压人,要想到他日别人也会用盛气欺凌自己,或者欺凌自己的子孙。时常用恕字提醒自己,对人处事时常留有余地,那么棘手的问题就会减少了。
  程功立事目见为效
  [原文]
  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楼,基于平地;干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文王之圣,而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仲山甫夙夜匪懈,其勤若此,则无小无大,何事之敢慢哉?诸葛忠武为相,自杖罪以上,皆亲自临决。杜慧度为政,纤密一如治家。陶侃综理密微,虽竹头木屑皆储为有用之物。朱子谓为学须铢积寸累,为政者亦未有不由铢积寸累而克底于成者也。秦始皇衡石量书,魏明帝自案行尚书事,隋文帝卫士传餐,皆为后世所讥,以为天子不
  当亲理细事。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若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陈平之问钱谷不知,问刑狱不知,未可以为人臣之法也。凡程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见者为效。
  [译文]
  古代成就一番大业的,大都是从小事上勤勤恳恳而得来的,百尺高的大楼,是从平地而起;千丈的丝帛,是一尺一寸所积累而来的;万石的粮食,是一铢一两所积累而得的。周文王非常圣明,从早到晚都在处理政事,没有时间吃饭、休息。周公旦非常敬慕他并向他学习,夜以继日,幸而做到了这样,处理公务每每到天亮。周宣王时卿士仲山甫日夜不懈怠,如果勤政到这个程度,那么无论大事、小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怠忽的?诸葛忠武身为丞相,而自判杖刑以上之罪行的,都亲自裁决。南朝晋武帝时的辅国将军杜慧度治国,细密的就如治家。晋时陶侃,管理各种事务,邃密微妙,即使竹头木屑都储存起来,最终成为有用之物。朱子说治学一定要铢积寸累,治政也没有不是从铢积寸累而坚持不懈最后达到成功的。秦始皇勤政到以衡石量书,魏明帝亲自巡视尚书之事,隋文帝勤政到让负责警卫的兵士传送食物,但他们都被后世人所讥笑。认为贵为天子不应当亲自审理小事。而我却认为,天子或许可以不亲理细事,但作为大臣的,就一定不能不亲理细事。汉文帝时陈平的问钱谷不知,问刑狱不知,不可作为大臣们效法的榜样。凡是衡量一个人的功劳与业绩,一定要以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为实际的功效。
  不思则昏昏则必败
  [原文]
  军事不厌辨说。既不能临阵阅历,又不于平日讨论,则更无明了之时,凡不思索考核,信口谈兵者,鄙人不乐与之尽言。遇有考究实事,多思多算者,未尝不好与讲明也。国藩所知者,军中须得好统领营官,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算路程之远近,算粮仗之阙乏,算彼己之强弱,是第二义。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虽多,调度虽善,有效有不效,尽人事以听天而已。
  [译文]
  有关军旅或战争之事,不厌烦辨析论述。如果不能身临战阵去实践,又不在平日讨论辨说,那么就会更加没有明了的时候,凡是不加思索考核,张口就谈论兵事的,我不乐意和他们畅所欲言。如果遇到有考索研究的事情或情况,多思多算的,没有不好跟他讲明白的。据我所了解的,军队中一定得有好的将领,将领又一定要诚实忠厚,这是第一要义。算计路程的远近,算计军粮和兵器是否缺乏不足,算计敌我双方力量的强弱,是第二要义。除了这些方面有把握外,另外的好方法虽然很多,安排、调遣虽然很妥善、得力,也有成功与不成功的时候,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了。
  卷八愚败
  情态察人以取贤才
  [原文]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译文]
  容貌是骨骼的外在表现,常常能够弥补骨骼的不足。而情态是精神的外在表现,常常可以弥补精神的不足,常久的注视可以观察到人的精神,而猛的一看首先看到的是人的情态,只要是大家情态,如高官名贵之人的举止,即使有羞涩之感也是一幅佳相;反之,只要是小儿般的情态,愈是用又跳又叫之类的幼稚举动去掩饰真相,反而愈是显得幼稚和粗俗。观人的情态大处要分辨清楚,而对于细小之处不但要分辨清楚,而且要分辨出主次来后方可以做出取舍。
网站目录投稿: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