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生下来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慢慢地,他们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学会用其他声音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图。通常,我们会把婴儿的哭声看成是宝宝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如果能够认识到哭声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那么,我们就知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区别对待婴儿的哭声了。那么婴儿哭闹到什么情况下需要抱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婴儿哭闹到底要不要抱婴儿哭了,究竟抱还是不抱,这要看孩子多大了,以及他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啼哭,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6个月: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宝宝 1.小宝宝怎么宠都不为过 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6个月之前,我们怎么宠宝宝都不会把他们宠坏,因为那个时候,宝宝的思维还没有高级到利用假哭来指使别人。刚出生的宝宝,他们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饿了,困了,不舒服了 而父母要对他们的哭声反应迅速 抱、喂奶、查看尿布等等。这些行为消除了宝宝不舒服的因素,并且让他们感到关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这就是最初的母婴依恋。 三四个月的婴儿,在饿了的时候放声大哭;当妈妈靠近他们的时候,还没开始喂奶,他们就停止哭了。这说明,在前几个星期里,他们意识到了妈妈的照顾行为。当他们发现妈妈靠近了,就停止了哭声,其实是对妈妈的照顾行为的一种期待。婴儿就是这么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被宠的宝宝,长大后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0~4个月时如果妈妈爸爸对婴儿哭声反应迅速,这些婴儿到8~12个月的时候,与那些哭声被忽视的婴儿相比,反而哭得少了。因为,这些婴儿的需求常常能得到迅速满足,他们不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哭泣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到了1岁左右,他们的其他沟通方式发展也比较快,像牙牙儿语和其他手势。这些婴儿,常常和父母有更为良好的依恋关系,将来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人际关系也比较良好。 3.给宝宝稳定规律的回应 有些父母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忽略他们。有些父母不管是漫不经心也好,刻意不 宠 也好,长时间地忽略孩子的哭声。这些方式都损害了宝宝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因为父母给他们的回应不稳定、不规律,导致宝宝不知道该怎样传达信息和需要才能得到父母的回应。这些孩子,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抚下来。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是焦虑型依恋,会损害他们将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所以,对待0~6个月小婴儿的哭声,尽量多抱和多安抚。企图通过让孩子自己哭个够,坚决不去抱,培养独立精神,其实是不对的。 6~18个月:用一些方法放下怀抱中的宝宝 6个月之后的宝宝,哭声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经过前半年的观察和学习,他们逐渐知道可以利用哭声来召唤父母、获得关注和陪伴。 1.宝宝会用哭声控制大人 这个阶段,宝宝哭闹并不全是为了生活上的需要,有时候会利用哭声来控制大人,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通过前半年的练习和声带的发育,他们对哭声的控制更加娴熟,不仅会大哭,还会尖叫,变着调子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阶段,宝宝一哭我们就飞速去抱,就会像很多妈妈抱怨的那样,他们会越来越频繁地利用哭来让父母抱。 2.大人要主动和宝宝一起玩 从6个月起,宝宝对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手眼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对语言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当我们发现宝宝有了利用哭声来召唤我们的能力,就要注意不要被他们控制,而是要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索。 这个时候,我们要经常不等宝宝来召唤,主动和他们一起玩。跟他讲话,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如果我们能够安排宝宝各种有趣的游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醒着的时候经常有事情可做,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很无聊,而且经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会一天到晚让妈妈抱。 而且,当宝宝越小的时候,多花时间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就会从学着怎么玩,慢慢过渡到怎么自己玩。当他们1岁多的时候,可以自己玩一会儿,而不会时刻需要人陪。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慢慢增加宝宝自己玩的时间,让他们慢慢习惯自己玩,到他们十几个月大的时候,就不会时刻哭着让我们抱。 3.父母和孩子的情绪会相互影响 这个阶段,婴儿的哭声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那就是生理需要方面的哭声逐步减少,而社交需要的哭声逐步上升。比如,需要妈妈关注,陪着玩,哭;妈妈说不能爬到茶几上,不听,哭!随着婴儿会爬会走,这种由于妈妈禁止做危险的事情而表示抗议的哭声越来越多,而且为了表达强烈的情绪,往往是大哭和尖叫。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些变化要有预期和耐心。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婴儿哭闹到什么情况下需要抱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