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校管理者发现学校部分教师在写反思、总结、教研文章等时,不敢写,写不出,写不好,对此状况,他不是在口头上不断要求、敦促,而是开辟一块供教师"蹒跚学步"的园地——开设年级部月刊,要求每位教师每月交一篇教育教学类的文章,发表在月刊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而他自己呢?则发挥自身优势,甘愿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审读每一篇文章,在每期的卷首对"亮点"文章以及文章中的"亮点"做精准的点评,以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文笔提升。 学校管理者是教师的领头人,如何领着教师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设法弥补教师的短板,督促教师走上一条艰难的"进取之路",使其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得更加笃定,更加专业,更加智慧,无疑是最值得追求的,也是值得更多管理者关注的。 管理能帮助教师弥补缺漏,一定是益处多多。首先,有利于激发教师从"被发展"走向"自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团队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品阅教师的作品并对此进行公开的肯定性点评,不但可以让作者本人感受到来自领导的表扬与鼓励,还能让他们在对照反思中学会如何写好文章。对于旁观者,既有"他山之石"的获取,又有读与思,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进的强烈冲动。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根据木桶定律,对学校这个组织来说,"短板"往往决定他的高度。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能发挥自身及管理团队成员之所长,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带动教师达成自身瓶颈的各个击破,则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说,学校教师的成长与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与后劲。 当然,也有利于提升管理者本身的非权力影响力,便于凝聚管理力量。管理者督促教师使其"悄然发生着变化",获得成功的教师,自然不止是表面上的"兴奋",也会感恩带他跨过隘口的领导。久而久之,该教师会对领导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至此,教师岂有不服从领导,不拥护决策,不心甘情愿并创造性地干好交待布置的工作之理? 如果揣摩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对教育已然有许多最本质的理解和诠释。尽管教育依然要创造,要有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但决不能忽视在成熟理念之下,学校管理者带着教师从短缺处突破,让他们时刻得到专业化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