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特种设备,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失效事故,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人民财产的严重损失,因此,做好压力容器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事故实例 某厂40万t合成氨装置二段转化炉的中温管,采用了材质为II11的低合金钢无缝管,施工水压实验时在20MPa压力下发生爆裂。当时气温约0℃,爆裂的裂口约为850mm,几乎无膨胀变形。事故发生后,调查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进行了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事故管解剖 经解剖后看到,发生爆裂的中温管处有一长为220mm的纵向原始裂纹缺陷,与管表面垂直。初步分析为原始缺陷引起的事故。 2.材料试验 在进行了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断裂韧性试验后,得出的数据表明,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均符合规定,断裂韧性的启裂张开位移值也大于要求值,金相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试验表明原材料基本符合要求。 3.爆破试验 这一试验是对备用管进行超声检测。结果表明,当管子无任何宏观缺陷时,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一旦管子存在裂纹、分层、或壁厚不均匀,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爆破强度。 4.断口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无缺陷管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和强度;有严重原始裂纹管则爆破压力明显低于屈服压力,断口特殊。 5.钢管机制过程分析 原始缺陷从何而来,这是事故分析的中心问题。其腐蚀黑膜的存在,说明不是水压实验时新裂开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原始断口是解理型的,而高温轧制时是不会发生解理断裂的;金相组织正常,无加热所造成的脱碳、氧化现象,说明原始缺陷不可能是高温轧制时形成;II11管是热轧的,管胚未采用剥皮工艺,代之以酸洗研磨损工艺,形成热轧原始缺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原始裂纹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原始裂纹的形成是由于管胚仅采用酸洗研磨损工艺,而未采用剥皮法。在精整过程中,由于冷作形变最大,造成原始裂纹。因此,只要将已安装的管子经100%超声探伤(或再加表面检验),剔除缺陷部分,补上合格管,是可以安全使用,避免事故发生的。 事故成因的分析 分析这起事故,可以看到压力容器安全问题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有关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材料、焊接、热处理、无损检验、腐蚀、管理与维修、使用操作以及断裂疲劳等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压力容器的数量日益增多,压力容器的事故率还有增高的趋势。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4点。 1.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 选材不当,致使存在严重缺陷;焊接接头设计不当,致使产生焊接裂纹、应力集中、残余应力过大,夹渣等;结构设计不当,引起破裂。 2.运行管理方面的原因 包括因超压、超装、遮阳装置破坏、保温保冷材料破损等原因,导致储罐或容器升温超压引发事故,或者阀门操作失误、流量、温度失控导致压力升高造成事故等。 3.超压泄放附件方面的原因 安全阀或爆破片等安全附件因未设置、失修、腐蚀、使用不当等,致使超压时不能安全开启排放,引发事故。 4.安装维修方面的原因 在安装、技改、检修时,最容易发生现场焊接差、检验困难、采用代用材料不适当等引起焊接缺陷或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破坏事故。 压力容器事故的危害 1.冲击伤害 冲击波超压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气体爆炸事故更为严重。压力容器因严重超压而爆炸时,其能量远大于按工作压力估算的爆炸能量,破坏和伤害情况也严重得多。 2.碎片破坏 压力容器破裂爆炸时,具有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片,在飞出过程中动能较大,会造成很大危害。碎片还可能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引起连续爆炸或火灾,进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3.电击伤害 电器设备在事故中被击坏时,如果没有保护系统自动切断电源,会使现场人员受到电击伤害。 4.介质伤害 在压力容器所盛装的液化气体中有很多是毒性介质。盛装这些介质的容器破裂时,大量液体瞬间气化并向周围大气中扩散,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不但造成人员中毒,致死致病,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中毒区的动植物安全。爆炸释放的高温气水混合物,会使爆炸中心附近的人员烫伤。其他高温介质泄放气化也会灼烫伤害现场人员。 5.二次爆炸及燃烧 当容器所盛装的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容器破裂爆炸在现场形成大量可燃蒸气,并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混合气,在扩散中遇明火即形成二次爆炸,造成重大危害。 预防措施 要对压力容器的安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1.严把设计关 要严格遵照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结构科学"进行实施。 2.严把制造关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概率为33.9%,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杜绝粗制滥造是减少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焊接或制造中的缺陷,选用的材质及规格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严把档案关 设备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设备的主要依据,重点要做好容器的使用记录:包括容器的实际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介质、等);容器的使用情况(如:开始使用日期、每次开停日期等);容器的检验和修理记录(如:每次检验日期、内容、结果以及发现的缺陷和检修情况等)。 4.严把制度关 要保证容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容器使用单位应该在总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制定容器操作规程,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规程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容器的正常操作方法,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和温度,开停机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容器运行中的检查项目和部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判断方法和应急采取的措施,容器停用时的维护和检查。 5.严把使用关 压力容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如:加载要缓慢,运行中要防止温度变化过大,保持压力平稳等)。压力容器禁止超压运行,加强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附件要齐全、灵敏、安全和可靠,并做定期检验。 6.严把人员关 加强责任制建设的落实,配备责任心强、懂技术的管理干部。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安全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颁布的安全技术法规中的有关要求;熟记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和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技术参数等主要性能;了解工作介质的性质,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及应急措施,学会救护;对操作人员定期复审,努力提高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其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法规的自觉性。 7.严把监督关 加强安全监察工作,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将压力容器管理工作指标纳入企业法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并实施阶段考核奖惩,促使企业高度重视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做到全过程有效控制。 编辑韩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