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专业考察


  3月21日,天空微微泛着鱼肚白,我们怀揣着两年的期盼,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怀着对专业的全新认知,匆匆出发。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不知道我们的书是不是读的足够多,能不能支撑起未来十多天的旅途,但我们几乎拥有所有出行者的渴望和求知,也拥有他们所缺少的熟识和凝聚力。由于出发的时候身体不舒服,也惆怅于生活起居种种问题。怀着一种半是喜悦半是愁的心情踏上行程。而事实也告诉我,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你不是在虚度光阴,而是进行一场身心上的修行。十几天可以很短,短到还没有了解某一个人就回到最初。十几天也可以很长,长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刻下深深的印记。
  匆匆一瞥的恢弘——成陵
  天微微有些凉,潮潮的,有小雨。我们一行人到第一站成陵的时候用了不到三个小时。这座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草原上的蒙古宫殿从1729年以后经历了时光的雕琢,战争的破坏,一度迁移辗转,终于1954年在草原上安家落户,1956年重修后,它带着一代人的追思沉睡在这片净土中。并以它独有的方式守护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衣冠。尽管孤冢已逝,但达尔扈特人依旧满怀着憧憬坚实的守护着"伊金霍洛"主人的陵园。由于整个行程时间安排,我们没有进入这座恢弘的大殿中,只是在外面匆匆的瞥了几眼。却为这壮阔的景象所震撼。
  " 穿百里方圆,读草原盛世,一代天骄如隔世。征千顷数众,望两都琉璃,弯弓大雕俱往矣。斯人已逝,衣冠故冢,一抔黄土。"
  望着金色穹顶,湛蓝琉璃,成吉思汗跃马雕像,我从心底衍生出一种惋惜,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民族开拓者,带领着一个豪迈的民族开创大元盛世,一个外人眼中的精于算计铁血手腕的佼佼者,统领西征东就打出帝王版图,一个继往开来文明融合的带头人,紧紧的扣住汉族传统文化开创南北面官、行省制度的源流。成吉思汗,他到底拥有者怎样恢弘壮阔的一生,到底拥有者多少传奇故事?那个时代的辉煌也许不是局限在书本中的我们所能理解的。而今,斯人已逝,元朝的盛世也在一代代的压迫和民族矛盾下化为历史的记忆。朱重八的举旗打破了大元的最后一口气焰。我们只能从史书、地方志的掠影中看到一些雄伟的影子。可历史是缄默不语的,我们只能追寻到与那个时代相似的数据,却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这是历史学的遗憾,也是时代的遗憾。
  我们在成陵前合影留念,有对历史的无可奈何,也有第一站的兴喜。也许在我们没有看到的角落里,某一块石头,某一棵小草就真实的见证着那段记忆。走的时候,围栏内的马埋着头吃草,没有理会我们这些外来人的围观,任性的做着草原的骄傲。达尔扈特人也许正骑着这些骏马在伊金霍洛草原上巡望着,这些成吉思汗,你知道的吧?凝聚了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思念,传达的到吗?
  红色革命的圣地——延安
  朝着陕北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地形气候明显的区别。黄土高原上的肤施圣地依据着山水有利地形易守难攻成为兵家要塞。而作为陕北金三角的经济腹地的延安更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三秦阴锁,五路襟喉。这里孕育着革命的火种。也在革命中熠熠生辉。
  我们首先来到枣园,时中共中央书记处,1944年至1947年从杨家岭迁至此处。整风运动、大生产、和平建国、全面内战,甚至刘少奇同志与王光美的婚礼都在这里进行。1940年修筑的幸福渠安静的立在那里。我们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等同志的故居以及时政治会议图片资料。跳出书本图画,第一次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工作气息。陕北窑洞式民居建筑,大大的护窗,虚掩的木门,加上拐角的防空洞,构成了整个枣园的建筑体系。会议室里悬挂着灰白的照片,刘少奇同志旧居的中国时局图已经在岁月的打磨下泛黄辨认不出字迹。周恩来同志的旧居里也只是简单的摆设了一张床,和一套不知被多少人清洗整理了的被子。参观毛泽东同志的旧居时,我有些震撼。一个党派的首脑核心,竟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坚持工作,一次次做出理论突破和政策的抉择。一床薄被,一张书桌,挂上一幅简明中国地图,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年到1940年,1942年到1943年,中共中央就是在这个地方领导革命,毛泽东同志一次次做出理论突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这些成果就像杨家岭的孩子,在这里孕育成长。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论联合政府》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核心。也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经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稚嫩后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稳重。我在中共七大的会议旧址上逗留了许久,每一张木质的座椅上都写着参加代表的名字。我找到了朱德,找到了刘少奇,找到了高饶事件的高岗,也找到了习大大的父亲习仲勋。其他游客开玩笑说,都是一堆冷板凳,可是又有谁知道那积起灰尘的冷板凳上进行了怎样的讨论,做出了怎样的决策,改变了中国多少人的命运。我们始终都太渺小,那些革命背后的沉重,岂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理解的。
  老师说,其他地方的地方史就是地方史,而延安的地方史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革命党人在延安经过多少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为我们换来了现在安逸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但那些陈列在延安历史革命馆的一字一句,一画一图,一件一物都深刻的告诉我们上个世纪的不堪和革命无尽的光荣。延安革命纪念馆是1973年迁至王家坪,纪念馆的字是郭沫若先生1971年参观时所提。由张锦秋女士设计。广场上毛泽东同志的塑像显得威严无比,馆内分单元展出中国革命的缩影让人深思。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红军长征至陕北,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从自力更生到延安整风,从和平民主导夺取胜利。用过的枪械让人反思,旧人的塑像让人沉默,谢张的情谊让人动容,白求恩医生在战地上的努力让人涕零。在那里浓缩了整个世纪中华民族的风雨和革命人士的品质。看到彭德怀同志的塑像时,我深深的鞠了一躬,想到文化大革命时彭德怀的"我没有叛党"心中更是五味陈杂。同为党员,现在的人但凡有一半彭老总的革命气节就不会出这么多的问题。当然,同为党员,放在现在的人身上也许做不到那个地步。是什么让他们做到那种程度,我问自己,大概是信仰吧,为了共产主义,为了新中国,为了子孙后代,老一辈革命党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而我呢?我们呢?
  和之后在武乡县参观的武乡革命纪念馆不同,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在通达近现代党的历史情怀,武乡更加侧重于八路军在太行山地区活动的革命精神。地道战,游击战,在武乡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八路军那种自力更生与民同甘共苦的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战争年代半耕半战的艰苦。是具体的点点滴滴的感受,而在延安,我感受到的是无形的东西。这些东西真真切切的可在心里,却又说不出来。
  一路延安,一路随思,也许我们在那里比较差的住宿环境正好应和革命忆苦思甜的情怀,不要受糖衣炮弹的蛊惑,保证自力更生的品质,也是上一辈革命人给我们的启示吧。
  恰如李祚忠诗云:远道到延安,遥观宝塔山。枣园停脚步,窑洞忆艰难。
  地下陵园的极致——黄陵、汉阳陵、茂陵、秦陵、乾陵
  出发之前大家戏说,我们不是在参观陵墓,就是在参观陵墓的路上。事实上,陵墓也确实是我们考察的重要部分。陵墓的第一站实际上是匆匆一瞥的成陵,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参观要从黄陵开始。
  陕西省黄陵县是我们的第一个陵墓驻地。桥山的黄帝陵是供奉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衣冠冢的地方。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有天下第一陵之称。进入黄陵首先要登上一个九十五阶的台阶,象征着黄帝的九五之尊。陵前有黄帝手植柏,传说是黄帝亲手所植,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高大的柏树,被围栏圈在里面,虬枝蔓延,既像一个古老的故事,又似一个年老的守护着默默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历史与神话。下马石旁文武官员徒步行,轩辕桥旁的青石台,轩辕庙恢弘的矗立在顶端,挂甲柏诚心亭安静的屹立在风中,烟雨弥漫,让人心旷神怡。记忆最深刻的是两侧立的碑文,有汉武帝年间的碑文,有清雍正期间的石刻,有现当代台湾同胞的贺文。从古自今,我们经历过分离,战争,文化演变,唯一历经千年没有变的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定位。我想正因为有这种执念,才在潜意识中将中华儿女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增强我们的凝聚力。在时间的车轮面前我们是渺小的,但在古人留下的情感面前,我们是共同的,多少年后,两岸和平统一后,也许会有人热泪盈眶的说一句,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有共同的血脉。
  按着历史的脉络追寻,每一个王朝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在汉阳陵我们就见证了这样一个奇迹。二婚的王皇后怎样让汉景帝刘启废太子立刘彻为储的奇迹故事。当然这是后话。历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却又一次次的出乎人意料。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父亲,夹杂在两位风格迥异大有成就的帝王中间,汉景帝刘启显得不是特别的出众,他的光芒被武帝的大一统遮掩,被文帝的节俭遮盖,然而也是他同父亲一起实施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让经历了坎坷的汉朝稳住根基,也是他恪守先业,自致保民开创了文景之治,奠定汉朝稳固的经济基础。古人大多事死犹生,景帝驾崩后以"亚"字型的陵墓规划将他的地上王国转移至地下。这座从景帝前元四年一直修筑到汉武帝元朔三年,长达28年的工程,在今日以它的浩瀚展示在人们面前。后陵与帝陵遥相呼应,从葬坑数量之大,南阙门遗址已塌,重修过后不显往日英姿。我们首先参观了汉阳陵出土的文物,以陶俑为多,大概有六七十厘米高,赤身裸体,没有胳膊,讲解员说,这些俑原是穿着华美,有木制胳膊,但由于时间的积淀和出土后的氧化反应已经全部腐朽了。我们依旧能很清楚的看出那些俑的表情,平和安详。仕女俑个个身姿妙曼,乐伎俑形态各异,战马整齐排列,其中夹杂着几尊宦官俑,他们原本地位显赫,穿着华丽,是帝王身边的红人,可在时间的打磨下,华美已经不在,露出了他们难以启齿的不堪。我们经带领也参观了汉阳陵的地宫,那些没有出土的,在每一号坑中或破碎或完整的俑被尘土掩去了光泽,在玻璃栈道之下安静的躺着人人观摩。只有一小部分的俑整齐的排列着,还是由于盗墓贼的无心插柳。动物俑摆放着猪、鸡等等,也显示出时人们的饮食生活状况。活体殉葬的动物只剩下骸骨难以分辨,精心打造的车马也在岁月下不露痕迹。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在,可我们不难想象在陵墓的最初浩大精美的地下王国是怎样的卓绝。
  "往日辉煌,弹指之间,幸不过我辈尔。千里孤堤奈何?人道是,卢纶转转。"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汉景帝刘启一生勤俭,在人们以为其子武帝是何种存在时,刘彻早已大刀阔斧的开始他的戎马关山。平匈奴,固长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封禅泰山。这一时期大汉王朝达到了鼎盛。也同样是这一时期,长生不老、寻仙问道,轮台诏己,籍礼之田,外戚分拨。汉王朝开始走上衰危。在路上我就在想,这样一个功过兼之的人,会有怎样的地下寝宫呢?我以为茂陵会是那种豪情壮阔的山川之陵,却出乎意料的山清水秀,更像一簇大院。东西两个展示厅陈列着石雕,卧马、石人、马踏匈奴等等,多属于国宝级文物。中央部分是霍去病墓,碑文记载着霍去病的戎马一生,东边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禅的墓地,青草厘厘,看不出情绪。正赶上茂陵的编钟表演,我们聆听了苏武牧羊这些曲子,有些感动也有些遗憾。
  "青冢孤坟瞩苍柏,玉竹葱葱话当年。
  去病石前轻抚刻,飞燕匈奴诉旧时。
  编钟凄凄不复见,苏武当年牧羊景。
  休屠不知立储子,却到汉家也称臣。"
  汉朝的盛世为我们目睹,却无法览尽。我走出大汉却迈进盛唐。曾经那个魂牵梦绕的驼铃之世,那段女子为李的传奇故事,那时佛音袅袅的辗转安宁。乾陵,唐高宗李治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合墓。因山为陵,长安建制,无字碑、六十一藩臣,让人望而生畏。陪葬墓的等级高,数量大让人难以言喻。在登上主峰梁山之前,我们参观了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两座陪葬墓,墓中建制相似,属于斜斗型,圆顶方板显示出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两侧有厢房,陈列着唐三彩等陪葬物。墨玉黑漆的棺椁经历千年纹丝不动的在那里,守护着一代女子的混乱。十几岁香消玉殒的永泰公主,不得志的章怀太子,他们传奇的一生载入史书,他们或孤单或寂寥的幸与不幸却再没人能懂。
  登山层层台阶,看到白色的无字碑,背面后人镌刻的功过评价,两侧缠绕的龙纹,一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女子如何创盛世,如何开殿试,如何兴佛教,如何让男子自愧不如。两侧的石狮屹立,背靠梁山的英姿。六十一无头藩臣经历了多少风霜有的已经被磨损。同学们一鼓作气爬上了梁山,山顶风景怡人,我们惊呼着,微笑着,相互搀扶着,埋葬在山中的古人,听得到吗?是我们打扰了你们的宁静还是打开了你们的视线呢?现在男女已经平等了,女皇你看的到吗?你知道的吧。
  "因山引水因为陵,垂柳朔风阵阵香。
  天圆地方通骏达,章怀永泰谁人知。
  无字孤碑今有铭,六十藩臣首难寻。
  梁山秀景话当年,只晓盛世不知辛。"
   陵墓的最后一站是在西安的第一天,一行人从曲江来到临潼。带着久违的晴天,来到秦陵,也亲眼见证了与"筑金人十二,以为固"相似的震撼。秦陵博物馆与学校有长久的联系。我们没有用门票,没有排冗长的队,金牌讲解员金老师在德国总统和尼泊尔总统之后亲自为我们讲解,也让我们觉得身价倍增。真正的兵马俑一号坑要比课本上的鲜活许多,陶俑在洪流般的游客中被二氧化碳包围着,有些早已失去的色泽。早知道兵马俑千人千面,不论从发型上,还是表情上,都找不出类似,我仔细的观察每一个俑的形象,神色有激动、有泰然、又紧张、有愁容,每一个俑仿佛都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让人不忍去触碰。空气里弥漫着夯土的味道,铜车马、将军、将士排布整齐,英姿飒爽,其阵容足以抵御从任何方向来的攻击。与汉阳陵的陶俑相比,秦俑显得更高大,威严,少了汉俑在无为而治下的安宁却多了一丝浩大。这座历时39年建造而成的王国集中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生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造了统一的中央集权,首创皇帝制度,沿用两千多年。薨后,又以其难以比拟的地下王国成为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相媲美的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不是昏君,而是暴君,君临天下却不愿媾和六国余众,大兴土木,建阿房,巡天下。这是秦朝的悲哀也是始皇的悲哀。
  博尔赫斯说过,使人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一两件不二挽回的事。始皇帝如果知道暴政的结果,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等到一切都已经通晓的时候,再看骊山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从人文初祖黄帝陵到大秦帝国,从大汉一统到李唐盛世,我们穿越了千年,寻找了千年,也回味了千年。"寻龙脉,望苍穹,再回首,已至今。"
  一纸经书渡凡尘——法门寺、白马寺
  对于佛教的理解似乎一纸停留在人生八苦和苦集灭道之间。似懂非懂的知道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故事。而真正的见到佛寺是从法门寺开始。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东汉明帝十一年因塔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唐初改名"法门寺"作为皇家寺院供奉着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而成为佛教圣地。进入法门寺首先要经过菩提、般若、空门三门,让人修心步入空空无我的境界。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和座下菩萨。地藏王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观世音的大千化身。日光佛和月光佛竟是孙思邈的两个儿子。世间万物均是红尘中苦渡的修行者。佛手将一座宝塔围在手中,塔不压人。进入塔中,未来佛弥勒佛笑脸相迎,左进右出,摈弃杂念。我们无缘见到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讲解说,有缘惜缘,无缘修缘。我们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我们匆匆一瞥是无缘。佛前求五百年也许才能换今生一擦肩。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经历文化熏陶逐步本土化,唐朝儒释道合一,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法门寺我们很清楚的看出唐朝的崇佛态度,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繁荣的唐王朝的自信和对外域文化的开放。经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到底是怎样的繁荣才能让异域的虔诚安家落户。
  "晨钟暮鼓,木兰簌簌。
  犹诉当年,楼兰丝路。"
  "天下第一古刹,当唯洛阳白马。"这样的感慨是在参观白马寺之后才有的。 始建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建的第一座寺庙,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寺院坐北朝南,一进门便听到佛曲悠悠,左右两侧的钟楼、鼓楼矗立,正对香经袅袅的大雄宝殿,许多虔诚的信徒在那里上香祈福。左右两侧茂密的松柏中各一座坟冢,即有名的二僧墓,腾摩大师墓和竺兰大师墓。清凉台如空中庭院般在寺院中央,联想夏日里僧人对坐讲经,好不壮观。老寺庙的西侧有国外友人资助建设的泰国、缅甸、印度风格寺庙,乍一看让人耳目一新。与中国传统的拱木型建筑相左,这些建筑风格穹顶泛金,尖顶上挂着佛教环铃,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同学戏说,当和尚当成这样,也算一门艺术。想来也是,那些佛教大家所言所行,不是我们这些俗世中人所能参透的。在缅甸风格佛寺中,印象最深的是毒蛇王的雕像,青色的蟒蛇盘绕,头部盘坐一尊佛像,双手合十,好不虔诚。我们远看的时候再讨论那是龙还是蟒。细细一想在中国古代龙是正义的图腾,而在诸多国家龙代表着邪恶。亲眼所见的感受与文字图片不同,我登上寺顶,看着一尊尊佛像,不是佛教虔诚信徒的我也被震撼到了,佛渡人间,佛游世间,什么是佛?
  "闻琴瑟笙声声起,吉祥古桑处处歪。
  白塔金顶域风情,缅泰天竺渡佛海。
  香经袅袅颂真言,白马一度缭红尘。
  古刹孤影今犹在,佛心素手游世间。"
  遗憾的是嵩山少林寺和西安大慈恩寺由于时间原因,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并未领悟其中道悟所在。老师说,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以后长路漫漫,谁能言喻呢?
   活着的历史脉络——陕西历史博物馆、半坡遗址
  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院是在西安的最后一天。博物馆的建筑突出了盛唐的风采。"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使得陕博更具有一丝文化气息。从远古时期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器具,跨越一百多万年的时间,将古老的生活场景复苏在世人面前。序言厅、基本陈列、有序的排列开来。三个展厅将历史氛围七个部分。人猿揖别、凤鸣岐山、大汉雄风、盛唐气象。由于游客比较多,我们从第三展厅一路向下,逆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却清楚的感受到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差异。五祀卫鼎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内壁的铭文记载着一个古老王朝的轶事。鸳鸯莲瓣纹金碗以它精湛的技艺显示了古人智慧。泥与火的碰撞唐三彩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色泽鲜艳,釉壶的烧制更是栩栩如生,我赞叹古人的技巧,也回味到一丝古人的淘气,从古至今,时代变化,制度变化,文化演变,唯一共同的只有人。仿佛能够理解到他们的生活,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陕西的樱花开的很好,有人在树上祈福。人们尊敬的也许不是一件又一件陈列品,而是这漫长的历史。这些承载了一代代人们虔诚敬意的地方,也将随着史学的发展更加宏伟,博大。
   相对比于陕博,半坡遗址所体现的就不是特别宏大,它像一个小村落,记载着仰韶文化的先民的生产生活。如何制造简单的房屋,如何祭祀,如何进行丧葬。通过讲解我知道人面鱼纹的陶器竟是用来埋葬夭折的孩子,尖底瓶是用来提水,形形色色的出土文物几乎能让我们看到6000年前先民的生活状态。在半坡遗址原址上,看着积累的几千年的文化断层,厚厚的夯土被压折的忘记了生活的模样。几幅出土的人体骸骨,还清晰可见。二次葬的骨骼葬礼从中也很容易辨认。早在6000多年前,阶级等级制度就已初见原型。这对分析中国古代阶级社会提供了文物依据。这些展品在山西博物馆中也有陈列,却总觉得这里更加厚重让人生畏。
  博物馆是考察的又一重要部分,但记忆深刻的只有这两处。愈是参观就愈觉得自己知识的浅薄,好多功课没有提前做足也是遗憾。
   时代的随影——龙门石窟、乔家大院、镇北台
  提到洛阳首先想到的是牡丹,这次出行正好改变了我的想法。龙门石窟卓越的雕刻技艺,一次次震撼了我。从新修的大石门进去,穿越千年,回到大唐,左侧伫立着龙门桥连接东西,北大门上郭沫若先生的题字依旧熠熠生辉。在西山石窟,我们首先来到禹王池、潜溪寺。潜溪寺供奉主佛阿弥陀佛,两侧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面目慈善,仪态文静,并成为西方三圣,掌管极乐世界。宾阳洞区多为北魏时期开凿,佛坐莲台,足以证明时对于佛教的崇敬之情。万佛洞更是技艺超群。越过龙门桥到达东山石窟,印象最深的就是千手千眼观音像龛,墙壁上雕刻着纤细的手指,仿佛要触摸世间的一切。连接东山石窟和白园的要算香山寺,石楼,九老堂分列其中,蒋宋别墅在寺后方尽显威严。与共产党领导人旧居相比,这里显示的要豪华的多。之后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这座豪华别墅也曾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1968年杨成武将军受林彪集团的破坏被囚禁在香山寺两年之久,其母临终前想吃一颗鸡蛋都不能实现。让人动容,参观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想来心底泛着难以名状的难过。
  穿过香山寺北部不远就到达白园。白居易的墓园也就在此处。除去了浓浓的宗教气息,白园要怡人的多,青谷的池塘里有鱼儿在游动,竹子在风吹动下簌簌作响,牡丹池、琵琶峰各显其异。想赋诗一首,又自识无知,不敢在古人面前班门弄斧。草草结束,流连忘返。
  "香山一隅晚来匆雨,九老言书祈若听竹。
  石阶青谷鲤堂天乐,隐鸟潺溪道时峰骨。
  白亭牡丹乌兰幽道,碑刻铭石草堂伏笔。
  亦忧亦散亦喜亦具,斯是未闻不觉而已。
  乔家大院是在旅程快结束的时候参观的,六堂分布整齐,家训严格,想想晋商大户的经商之道,再看乔家在走西口时的贡献,总觉得这不单单是一处民居,更是时代的典型。乔家大院距离我们的时间还不算太远,但它从骨血里对中国传统的浓缩足以与千年建筑相媲美。透过电视剧,站在乔家这片土地上更加了解一代晋商乔致庸这个人。也更加了解时代的民俗。在中堂、德兴堂、突出展示了清末的生活气息。每一块牌匾都给予人启示,笃诚、德兴、出出入入注重个人品质教育和培养。总觉得这样的一个宅邸,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也不为过。闲暇做打油诗一首,聊以慰藉。
   "桂馥兰芳乔僖居,钟灵毓秀德兴堂。
  红盏幽窗勤贻立,笃诚予人德润身。
  秀水崖石乔家史,门海盂内祈安康。
  中堂犹在人昔逝,吉字底墙佑子孙。 "
  原以为山西博物馆后就正式踏上了归途,老师们却出乎意料的驶到镇北台。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也算登过长城的人了。镇北台秦时始建,明时发挥重要作用,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台下方有一砖城名曰"款贡城",是蒙汉官员进行贡奉的场所。登上台顶,整个城池尽收眼底。不远处有一方池水,又名桃花水。相传明朝国力强大,鞑靼瓦剌看到镇北台就会心生恐慌。我们脚踩石阶,瞭望远处,想想那个年代的战火、纠葛,物是人非。
  " 烽火镇北马面坡,马道斜斗望城郭。
  鞑靼瓦剌触目惊,楼台高处远山近。
  春来琼宇粉衬红,凸台舒气望苍穹。
  遥想旧时朱家地,驻瞭桃花水盼归。 "
  走到这里,十一天的行程已经告于段落,我们走过了千年,穿过红色的革命圣地,踏过古意盎然的岁月小巷,看到了帝王将相的英姿,领略了妙曼女子的风姿绰约,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浸润了革命的豪情。归途中的我们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我说不出来,凝聚了、团结了、大家都成长了,遥远包头寄来的关怀让我们感动,经历了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变幻,我第一次那么认真的认为,活着真好。哪怕击不起历史的一点点尘埃,哪怕身边的人匆匆而过,哪怕社会的压力让你捶胸顿足,哪怕生离死别八苦不能参透,哪怕你我在多年的岁月里再不能重逢。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我们又成为学校里最迷茫最辛苦的一帮人。一切又似乎有所不同,我们已经有了多余常人千万年的阅历。此行不虚!最后附上对我们家庭大家长千里关怀的感喟:
  "近山遥水暮色起,幽山冗洞觅围阳。
  方思游子路尤远,千里寄往着衣情。 "
   2016年4月
网站目录投稿: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