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北京中学名校四大超常班揭晓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缅怀最近去世的科学家钱学森时表示,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需要从娃娃抓起。记者昨天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和部分中学获悉,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本市部分中学已进行多年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中四中、八中、师大实验中学、人大附中等名校的"超常班"尤为突出。
  名校四大"超常班"露脸
  北京四中的科技俱乐部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摇篮,科学的经历帮助学生们完成了数十篇科学论文、心得体会及其考察报告,科技俱乐部已成为四中优秀学生队伍的领队,成为学生们心仪的组织。
  八中少儿班至今已成立24个年头了,主要面向整个北京市招收10岁左右的儿童,用4年时间完成包含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8年课程的学习。学校根据报考者当年学业水平、先天遗传素质和将来发展潜能选拔生源,经过初试、复试和试读后最终确定人选。
  师大实验中学开办了培养拔尖人才的理科实验班、外语实验班。学校有步骤发展学生特长,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人大附中少年科学院是学生自发成立的学生科技组织,其宗旨是面向全体同学,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乐趣。
  拔尖人才培养秘籍曝光
  所谓创新人才,指的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接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孩子,要求其须具有优秀的品质、超常的智力和强健的体质。记者发现,这些名校培养拔尖人才都注重以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基础,锻炼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培养出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另外,四大"尖子班"也逐步确立较为客观真实的选拔标准,基本程序包括:由学生自愿申请,着力培养对某项活动兴趣浓厚的学生;以学生的成绩为参考;在活动中请专家或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审核,学生每次成就都获得相应积分点,并通过活动进行分流。
  据了解,四大名校"尖子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各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参见上表)
  人才培养遭遇三大瓶颈
  "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目前面临三大问题。"部分专家和中学负责人介绍说,首先,培养目标和社会导向存在冲突。在现有高考制度约束下,平时学校开展自主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保证上均不能满足拔尖创新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进入高三后往往为了顺利考上大学而停止一切创新研究性活动。
  其次,目前培养拔尖人才的资源仍显不足,开展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指导教师的报酬都存在一定困难,学生的培养很难得到相关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指导,一些水平较高的项目,设备、器材、场地等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
  再次,评价学生创新潜能的标准不够明确。现行评价体系主要是创新大赛形式,其中评价方式欠公平,评委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中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评比过程还搞平衡,不全面。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有关专家建议,高考录取可考虑增加学生能力和创造性评价;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时应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较为公平的、宽泛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使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中学生脱颖而出。
  首席记者 罗德宏
网站目录投稿: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