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评论写作谈教育评论导引我望山见水寄情怀


  "推窗见绿、望山见水、乡愁可寄",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理念。我两年的短暂教育评论之路,正好可以借用这句话。教育评论,从本质上也是在教育园地导引我践行绿色教育发展观。
  教育评论,导引我推开了教育之窗,见到了教育园地的绿意盎然;导引我可以仰望教育高山之景;导引我可以倾听着教育流水的淙淙之音;导引我可以用评论笔端,寄托满满的教育情怀。
  与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相遇,就像和恋人一样,经过了相遇、相知和相伴的三个阶段。
  相遇,必然推开教育之窗,悦见教育绿地。偶然的原因,在《中国教育报》看见了中教评论的征稿启事,再加上自己所在学校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于是我在2016年10月29日登录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成功注册独立评论员账号,开通了个人工作室。我的教育评论之旅从此正式开始。
  根据实际教学中的"听评课"现象,我撰写了第一篇评论文章《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这篇文章的题目连基本的评论观点都没有。可想而知,接下来连续发布的三篇文章,都没有得到编辑的认可。直到11月15日,我才有了首发锐评文章《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此文的阅读量当时近300人次,而且它也让我第一次收获了评论奖并收到了稿费50元,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坚持写教育评论的信心。至此,我就开始时常琢磨我的原稿和发表在锐评稿件的区别,由此我也真正地和蒲公英评论相遇了。
  相知,自觉感受教育大格局,理性地"望山见水",思考教育现状。教育发展时有阵痛,它需要我以沉静之心,感悟教育脉搏之律动。2017年,我撰写了25篇评论,其中,有10篇被锐评选中,有5篇被犀言选中;2018年,我撰写了近40篇评论,其中,锐评发表20篇,犀言发表8篇。虽然我写的教育评论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在撰写评论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和教育评论相遇相知,就是在把握教育的脉搏、熟悉教育的原理、剖析教育的现状、探索教育的规律、寻找教育的办法,然后表明自己的教育态度,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议。如此,以教育评论人的微薄力量,为教育摇旗呐喊。
  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篇教育评论,是2018年5月14日撰写的《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也能给学生考前减压》一文。这篇文章于5月17日刊登于《中国教育报》中教评论版,标题被修改为《考生父母也要注意减压》。不久,这篇文章被各大媒体网站和报刊转载。这篇教育评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是成功的。现在来看,我觉得它抓住了教育评论的特点。
  一是话题有关痛痒,有温度,接地气。每年5月中下旬,是家长和学生在高考和中考前最紧张的时期,而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点,往往都在学生的心理层面,对家长关注甚少。我在《考生父母也要注意减压》开篇就提出,"很多学校忽略了学生考前由父母的焦虑情绪带来的压力。如果家长在考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学生的焦虑和压力自会减小不少"。这个观点似乎戳中了考生父母柔软的内心,也让学校教育工作者看到了考生压力现象的另一个侧面。这个话题的关注点肯定是有温度的,也把家长和学校很少想到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摆上了台面。教育者、教育对象都能从文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这当然是最接地气的。
  二是语言干净利落,逻辑严谨缜密。我在撰写《考生父母也要注意减压》时,运用评论的短句形式,语言上没有拖泥带水。逻辑上,从说现象、析原因、类比联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一气呵成,严谨缜密。对学校教育者的建议思路清晰:以采用心理暗示、积极调适、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法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考生家长也有了目标:努力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步调,让学生回家时,能够感受一种平和的家庭氛围。
  三是立场鲜明坚定,有锐气。在观点上体现"锐"字就是要鲜明坚定。我在评论考生家长的心理时,也是直指家长心理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大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没有患"考前焦虑症",认为自己只是在关心和鼓励孩子。殊不知,他们情绪的负面传染性才更大。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些观点,首先我经历过做考生家长的阶段,其次我也查阅了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并在评论中进一步强化观点: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感染"给另一个人,这种"感染"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一眨眼的工夫,而当事人也许并未察觉到这种情绪的蔓延。
  相伴,诗意地寄托教育情怀,用理论去指导教育实践。每次蒲公英评论网发布一个评论话题,或者我在浏览教育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教育新鲜事,我都会先思考:这种教育现状和我们当下时代的教育环境、教育政策和教育方法到底有哪些联系。随后,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搜寻事件的相关背景、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再对我之前的思考重新定位,并形成自己成熟的观点。在工作之余马上动笔,初稿完成后,反复斟酌字词,最后才发布在我的评论工作室。借此,我也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类著作,还撰写了几篇"好书读评"并发表。
  2018年的下半年,我成为了蒲公英评论网的志愿编辑,每周基本会参与修改三篇左右的稿子,共计修改了其他教育评论人的近50篇文稿。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当然要感谢编辑和评论文友给我的学习机会,让我对评论更加了解,也让我对教育理解更加透彻。当年的暑假,我在给全校教师做培训时,就大量引用了蒲公英教育评论中的事例和素材,把评论中的教育观点和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案例结合起来,和同事们一起,让最美的教育在心中生根发芽!
网站目录投稿:谷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