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目的不是勤奋本身,而是偷懒 我一个朋友是宝洁的中层,工作上顺风顺水,但最近却有两个下属因为升职这事闹翻了脸,这令她很是烦恼。在这里暂且把她两个下属分别称作小A和小B。小A属于任劳任怨型的员工,工作态度很积极,是部门里每天最早到公司,又最晚离开的人,但他的缺点是经常用蛮力工作,缺乏思考。 而小B恰好相反,属于冒险、进取型员工,喜欢尝试新事物,方法总比困难多,但他的缺点是总喜欢掐着点上班,掐着点下班,有时候想临时交待他一些工作,一回头就见不着人影了。论勤奋程度,小A明显甩他几条街。 按道理,没人会不喜欢勤勤恳恳的下属,小A更有可能得到提拔才对,但事实却与之相反。我问她原因,她说小A太沉迷于无效的勤奋,而忽略勤奋的目的本身。 她向我举了个例子,小A和小B每天的工作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报表,她从小A和小B白天的精神状态发现了他们两个在工作方式上的差距。工作量再大,即使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任劳任怨的小A都不会抱怨一句。但正是他这种不抱怨的精神,使得他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去改变这种需要经常性熬夜加班才能完成工作的局面。 而小B就截然不同,同样的工作负荷,他一开始做得也很吃力,但因为他生性活跃,不喜欢经常性加班,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去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尝试用excel的函数公式去减轻重复性工作量。于是,摸索一段时间之后,小B又开始掐点下班了。 朋友选择提拔小B而非小A的原因看似很难懂,其实很简单。勤奋的目的不是勤奋本身,而是偷懒。怎样的偷懒?就是用更短的时间把事情做好,是让自己做以前做不到的事。小A虽是勤奋,但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已经没有精力去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小B看起来没那么"勤奋",但擅于思考,对大局观的掌控能力较强,更有能力胜任管理岗。 你读了这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也就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什么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我开始思考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大多数人的勤奋只是流于形式,并且个人非常陶醉于"我在进步"的假象,反而疏忽了去做那些真正能自我提升的事情。 比如说,有些人在朋友圈标榜自己热爱阅读,一年读300本书。但你和他们真正接触时会发现,虽然他们读了这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 为什么呢?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人本末倒置,把读书当成目的,忽略了学以致用,把书本理论内化成自身的思维体系才是最终的目的。只追求看书的数量,而忽略看书的质量,其实就是想用"勤奋"的表象掩饰自己"懒与思考"的事实。每天看书,一年看多少书,其实都不是勤奋。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书本身,当然也没问题。但你就别抱怨别人看书比你少,掌握的知识却比你多。 雷军说过一句话,不要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你在战略上的懒惰。大部分人对勤奋的理解只是流于表面的仪式感,而忽视了勤奋的本质意义。重复地做一件事,没有思考;或者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没有思考,这都不叫勤奋。有益的思考+长期的坚持,这才是完整意义的勤奋。 有益的思考+长期的坚持=勤奋 90后自媒体红人李叫兽,凭借对文案背后人性的深刻洞察,将大众营销科学化而受到追捧。他曾提出书读再多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书籍本身并不能造成知识体系的差异,甚至接触信息的数量本身也不能。为什么有些人总让人感觉"充满洞见",语言充满"启发性",任意场合都能"谈笑自如",而有些人却不能?这并不是他们看了更多的书,接触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为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看书的方式与众不同。 有些人只是机械地看书,以为"把书翻完"就等同于"我在进步",其实这样做收效甚微。李叫兽在分享他读书心得的时候提出了读书不能简单地把书翻完,而是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他谈到他每次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就会停下来在大脑中搜寻有哪些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如果不找出至少5个现象,他就不会善罢甘休。 他说有一次他在阅读一本心理学书籍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放到任何人身上,可能都只需要5秒钟就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而博学多才,天资聪颖的李叫兽却坦白自己学了几个小时。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联想,去搜寻有哪些商业案例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 最后,他弄明白了为什么类似"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这样的话语不能被记住,而雷军的那句"台风口上,猪也会飞",却被常挂在嘴边,原因就是因为后者的表达更加视觉化。类似例子还有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也明显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 正是因为李叫兽在看书的时候比别人多一份思考,而不只是简单地把书翻完,一味追求看书的数量,止步于表面的"勤奋",才搭建了这么完整的营销知识体系,取得了远超年龄的成就。 低头做事的同时,也请记得抬头看路 没有思考的"勤奋"称不上真正意义的"勤奋",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好比是这世上没有一个工人,因为砖搬得又多又快而当上老板。做一百套卷子的意义不在于做了一百套卷子,而在于弄懂了十道易错题。就算是派传单,你也可以统计不同地段的人流量,接受传单的人群分类、性别和年龄比例,从而更高效完成。 那些披着苦行僧外衣,"勤奋"却不被重用的职场人,如果真的想要进步,就别再用勤奋掩饰自己的懒惰。低头做事的同时,也请记得要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