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乐 胡居东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9SJA2005) 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中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实施产业化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体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江苏省相比之下,经济发展较早,属于制造业的发展代表。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江苏省工业的发展属于当前形势下,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也是转型的关键。但是,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这样就导致制造业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一旦产业结构优于就业结构,失业的现象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另外,其他的矛盾也开始不断地突出起来,这样就导致就业质量不断地下降。因此,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以江苏省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分析,分析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中国制造2025"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成为国家的热点。从世界的范围上看,最先提出的国家是德国,在德国工业4.0的引导下,全球的范围内,都纷纷响应工业革命,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推进"智能制造"、"再工业化"制造等[1],展开制造业发展之路。我国也在全世界的应召之下,迈入全国的行列。加快转型经济的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构建工业化的进程。首先需要对我国产业化的升级的机遇,然后需要对我国的劳动者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需求。 江苏省是东部沿海的开放性的区域,一部分的城市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上,在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延伸。江苏省在2018年的时候,经济生产总共产值在76086.1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较,增长了8.5%。针对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是33550.5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7%。工业生产总值是29385.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2]。从改革开放之后,工业生产总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业是江苏省工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面对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延伸,就业的岗位量也呈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局面,这样劳动成本就会提升,就业人员需要就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另外,针对于大学生来讲,就业形势比较的严峻。对江苏省2019年6月毕业的学生进行统计,54.8万人,总体就业率只有92%,这就说明了还有接近4万人的应届生没有得到及時的就业。就业结构的调整,明显地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因此,这个时候,如何才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保证充分的就业,保证高质量的就业,这才是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3]。 二、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江苏省制造业和生产总值的区域性差异上看,江苏省制造业的规模处于较大的扩张状态,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根据调查发展,制造业一共可以分为31个门类。除了烟草制造业,金属制造业,机械设备维修制造业,其他的29个行业,全部属于非重点的制造业。 第二,从江苏省制造业的就业或者生产总值的结构偏离度上看,产业偏离度的指标需要随着制造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发生一定的变动。然后在就业结构的影响下,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苏南的制造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明显的高于苏中或者是苏北。这三个区域的就业结构全部低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但是,劳动力的需求还没有达到对应饱和状态,发展呈现了不均匀的状态[4]。根据区域产值的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的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剩余的就业,完成就业与产业机构的协调发展,达到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从一定的程度上看,三大区域的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性,发展不同的产业组合。苏南需要加大科研的投资力度,向着制造业技术型的方向或者是资金密集型的方向进行延伸。苏中或者是苏北,需要承接苏南的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利用自身的优势性,促进产业化的发展,提升劳动身的有效性。从产业偏离上看,三大区域的就业结构存在很强的滞后性,苏南偏小,苏中较大[5]。 三、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措施 (一)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促进就业量,解决区域性差异问题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产业升级的冲击带来的可能是结构性的失业,还可能是扩大之后的再生产能力,需要在产业实现转型的过程中,统筹规划。科学的安排产业升级的路径,制定产业升级的战略与就业的策略,以此来进一步稳定就业的计划。 第一,需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性,大力发展新型的产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江苏省在发展新型工业的时候,主要根据经济的结构,不断的提升产业的层次,然后协调数量化的关系,解决就业机构滞后性的问题。另外,江苏省的优势产业就是传统制造业,但是人均资本较低。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扩大企业规模的方式,发展配套的新兴产业,立足各个产业的实际[6]。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劳动者。将转型看成主要的,取缔看成是辅助的。将高新技术引入到其中,延伸产业链条。 发挥政府的优势性,在引进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创新。不断的优化人才、技术、资本之间的配置,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构建城镇化与产业化的集聚效应,使用合理的规划,以经济开发区与工业集中区域为载体,实现行业之间的资源分配,降低行业的人才流失。保证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就业的进一步延伸与稳定的增长。 第二,需要加强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增强江苏省进一步的再生产力。健全法律体系,保证科技与信息、金融等内容的战略性联合。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增强新部门与新岗位的吸引力度。 第三,转变就业的理念,进一步鼓励自主性的创业。全社会应该形成一种稳定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加对应的渠道,加大应届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待业人群的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7]。 (二)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提高就业的质量,解决结构偏离的问题 第一,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提升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在政府的监督上,提高管理的控制能力,加大权力的维护。其次,需要解决劳动市场信息不均衡的问题。接着,需要在现代化网络的基础上,建立透明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增加双方的匹配程度。最后,需要提高就业的质量,正规化劳动市场中介,降低劳动力的流失。 第二,需要提高劳动力的综合性培训素质,在大型的培训活动或者是培训制度下,避免江苏省区间不均衡的现象。在高校的基础上鼓励产学研的进一步发展,向着科技创新成果的方向进行延伸。 第三,需要不断的完善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就业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延伸。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在城镇化集聚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中下層岗位,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范围,维护更公平性。首先,需要深化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合适岗位[8]。其次,需要完善市场保障体系,在职业化的基础上,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接着,需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鼓励企业稳定发展。最后,需要重点的扶持特殊就业的工作,在差异化的过程中,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住房的补助政策,最终保证江苏省制造业的整体发展与延伸。 结束语: 从就业的层面上看,需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改革。实现产业的延伸,创造合适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协助,减低失业的现象,加大劳动的素质培训,提高就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保障就业的数量,提升就业的质量,提升对应的工资水平。对江苏省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在完善的就业机制上,进一步保证江苏省的全面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传忠,许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3). [2]丁海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基于广东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 [3]欧阳艳艳,陈浪南,高洁.产业结构演变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基于58个国家的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10). [4]乔红学.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6(08). [5]陈瑞,郑毓煌,刘文静.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7(04). [6]王世贤.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7]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8(05) [8]吴振球,程婷,王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基于我国199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 作者简介:于乐乐(1990-),女,汉族,江苏省宿迁市人,宿迁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胡居东(1989-),男,汉族,江苏省宿迁市人,宿迁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