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非执法难在哪儿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行动)进入了全面启动、大力实施阶段,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国家安监总局4月21日发布了我国今年一季度安全生产情况,数据显示,由于非法违法生产而造成的重大事故12起,占事故总量的80%,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状况进入4月份以来并没有得到遏制,令人愈加感到"打非"行动执法的艰难。当前"打非"行动执法的难点究竟在哪儿?
  一是"打非"线索少。我们虽然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来征集"打非"线索,如通过24h的有奖举报,或者发动各级监管部门拉网式地进行排查等。然而,我们还应看到,人们辨识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能力还很低,公众的安全意识还没有达到一见到"非法"生产经营就人人喊打的高度。举一个简单例子,根据笔者实际调查和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各地老百姓每月需要的油漆等日用化学品可以用数千吨来计算,但是,各地在册登记的油漆储存零售商却不到三五家,而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油漆却并不是本地品牌的油漆,许多品牌油漆都是从国内大城市甚至国外进口来的产品,难道真如零售商们所说的都是每天从外地拉过来供货的吗?显然零售商们在向我们说谎。这就给各级政府提出一个难题,"打非"的线索究竟从哪儿来?
  二是执法人员少。据我们了解,目前许多地区的基层执法人员队伍建设距离安全监管的要求差距很大,其中既有队伍编制的问题,也有队伍能力建设的问题。而这一现状又恰恰与当前"打非"执法行动发生矛盾。如一个县的执法人员不足七八名,有的三五个人,加上临时聘用的乡镇执法人员,也不到三五十个,而一个发达县的生产经营单位就有数万家。安全监察本身执法任务就比较重,往往还要抽调相当多的人员来进行综合执法工作,此外还有统计报表、受理举报、进行安全检查等日常性工作。基层安全监管人员面临的现状是:几乎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而又天天坐在火山口上,唯恐出事故。这就给各级安监部门提出一个难题,"打非"执法的队伍如何建设?
  三是体制机制不顺,执法权受限。"打非"执法涉及到一些相关部门的职责,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应该说联合执法是个非常好的机制,一方面能解决安全执法权受限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高强度突击"打非",通过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可以增强合力,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毕竟只是短期行为,由于各地政府的多种原因限制,不可能长期联合执法"打非"。所以各地的联合执法"打非"也只是阶段性地整治一下,可能一时效果比较明显,但一旦停下来又会倒退。
  在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今年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由此看来,把"三全"管理融入此次三项行动之中,融入"打非"执法之中,才是安全生产治本之策。要真正长期解决"非法"行为问题,建立和依靠打击非法行为的长效机制,仍需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来提高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执法人员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打非"执法建立在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之上,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打非"执法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非法"生产经营一出现,就会呈现出人人喊打的局面。所以,"打非"执法要着眼于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基层的群众工作,着眼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编辑边 安
网站目录投稿: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