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普洱的茶虫来说,想要成为一个资深茶虫,光知道了普洱茶分生熟,如何冲泡普洱茶这些知识,那肯定是不够的。想要深入了解普洱茶,就应该先从它的历史开始,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今天,昆仑说茶就从普洱茶的历史讲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上古时期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可知,商周时期云南茶叶的种植传播到巴蜀之地。《茶经》中《七海》云:"巫山株橘,南中茶子",均指巴蜀为茶之故产地。 三国时期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而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发西南,使得云南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开展。 至今,云南仍有茶树乃"武侯遗种"的传说。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里,至今还流传着"武侯遗种"的传说。武侯便是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公元225年,他率军南征到了缅甸北部重镇腊戎,因而打通了通向印度、缅甸的商路。因为云南一带气候湿热、蚊虫很多,军中疫病盛行。当地医师用野生茶叶煮水让战士服用,使得疫病得到操控。 诸葛亮认识到茶叶的功用,在南征后回来蜀国的时分,他看到许多病弱的战士不能跟从其回国,只能留在当地,所以诸葛亮做了两件对茶叶开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一是从当地部落领袖哪里购得茶籽运回蜀国耕种;另一个就是让那些留下来的战士在当地兴种茶叶,将茶叶作为今后跟蜀国交换的商品。 诸葛亮的这两项行动不仅为留下的战士找到一条活路,还推动了茶叶在当地的开展。到现在为止,当地的基诺族还奉诸葛亮为茶祖,每年举办祭拜活动。 唐朝 唐,陆羽所著《茶经》(公元780年)有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译文:茶是中国南方出产的一种优良木本植物。树高有一尺、两尺甚至几十尺的。在巴山峡川一带,有主干粗到两人才能合抱的茶树,砍掉枝条,才能采到茶叶。茶树的外形似瓜芦木,叶子似栀子,花似白蔷薇,种子似棕榈,蒂似丁香,根似胡桃树。 唐朝时,樊绰所著的《蛮书》记载了很多关于云南的前史,其间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资》(公元863年)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银生城,即今日的景东县城,城界诸山,即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其两山余脉。涵盖了今日的普洱、版纳、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越南的部分区域,这便是公认的最早关于普洱茶产区最早的文字记载。 元朝·明朝改名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因为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其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前史。 普洱茶,最早记载为"普茶",明洪武十六年(1383),明太祖改"普日"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统辖,后"普耳"改称"普洱"。明人饮普洱茶蔚成风气,明代方志学家谢肇涮著《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明太祖·朱元璋 明清时期 清朝为普洱茶的极盛时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见其时盛况。无论是王公贵族仍是精致人士,都以饮用普洱茶为风潮,更有"冬饮普洱,夏饮龙井"的习俗雅兴。其时,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质料生产区域,而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以普洱(现宁洱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乃至欧洲。茶叶,成为了衔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普洱府正式建立,云南省每年都向请朝廷进贡普洱茶,普洱茶因被定为贡茶而名扬全国。 曾经的普洱府 设普洱府本是为推广改土归流,加强清政府对云南西南边远地方的统辖,此时,因为普洱府统辖的扩展,六大茶山正好划进了普洱府统辖区,普洱所产名茶悉数进入朝廷,呈于皇帝和王公大臣的案头。皇帝除了自己饮用外,还将普洱茶赠送给功臣和外国使节等。 普洱府秋集图·茶马古道上的清明上河(局部) 乾隆时期,普洱茶行销全国,名动国内,成为官府的重要税收来历,据《普洱府志·食货》记载,"洱茶名重全国,每年纳茶六七千驮(每驮60公斤计,合36万-42万公斤),如山作茶者(指茶商及工匠)数十万人,茶客收购运于各处。"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今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普洱建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再次兴旺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结前,因普洱产区一些私人号制茶运营普洱茶,一些普洱茶得以保存下来,被称为"号级茶"。 1951年12月,经中心私营企业局核准,"中茶牌"(民间称"八中茶")商标注册成功,因为中茶商标中的茶字是手艺盖印,因印色之别有了红印、黄印、绿印之称,这期间产的茶称之为"印级茶"。 1972年,"中茶牌圆茶"停用,开端改成"云南七子饼茶",仍用八中茶商标,但因印色不同有红印、黄印、绿印、水蓝印之分,便开端了"饼级茶"的时代。 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钟爱普洱之人,必先观其历史脉络,在这滚滚长河中,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瑰丽。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润土茶业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