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商鞅如何使秦国由弱变强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变法。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是最弱的,别的诸侯国都瞧不起它,"六国卑秦,不与之盟",不愿意和秦国结盟。
  可是,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秦国"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商鞅到底用什么良策,使弱小无助的秦国变得如此强大呢?
  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条款中,有两点至为重要:
  第一,取信于民,诚信待民。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告示把一根木条扛到指定地点,重赏十两黄金,结果没人敢做。商鞅又告示说给五十两黄金,有人就扛了那根木条,结果真的得了五十两黄金。
  商鞅的这个举措,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意义,它是在向民众宣布政府的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才能够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广大民众不可欺,欺骗一次可以,欺骗多了,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在秦国取得成功,与重建政府的诚信是分不开的。
  第二,确立土地私有制。
  在变法条款中,允许人们开荒,谁开的荒地就属于谁,除了交纳一些税收外,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想卖掉也可以。这是确保全民就业的举措。
  确保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无疑会调动成千上万的民众开荒垦田,谁不想赶紧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呢?
  政府用法律保护农民土地的私有权,农民交给政府一些税收,并向国家输入军队,这是一种契约式的交易。
  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相应地,政府的收入就会增加,国家就会强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版图不断向四围扩张,就是因为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广大的民众不断开荒置田,然后在上面劳作,在事实上扩大了疆土。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本能的亲切感,因为土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他们财富的源泉,是第二个"家"。土地养育了农民,大地被称作母亲。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政府,既能取信于民,又能确保民众的经济生活来源,怎会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呢?
网站目录投稿: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