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传太极拳,是从筋骨的抻拉和撑起开始训练的 当下,全世界有三亿人在打太极拳(网络资料)。这些众多的习练者,几乎都是从筋骨的放松开始训练的。而对筋骨的抻拉和撑起,却没有要求。 但古传太极拳,却是从筋骨的抻拉和撑起开始训练的,这和当下的太极拳,要求相反。 实际上,筋骨最大限度地抻拉和撑起,是在让筋(筋群)"吃劲",这是古传太极拳训练的核心,也是古传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会有疑问:如果这个抻拉和撑起,没有呼吸上的调整,那么,它是一定会产生屏气,努气等现象的。而这些现象,是要损害我们肺部的健康呀!? 没错,的确如此!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智慧的祖先,才创造了"行气单操",并且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呼吸上的问题。 2)古传太极拳,通过行气单操,解决了呼吸问题 习练行气单操,既可以保证我们身体的筋骨,做最大限度的抻拉和撑起,让筋(筋群)"吃劲",同时,又可以使我们的呼吸保持放松和平稳。 行气单操功成后,还为我们训练出了一个良好的呼吸习惯,使我们在习练太极拳以外的时间,甚至在激烈对抗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呼吸的平稳和顺畅。 这个行气单操的训练成果,不但在武术技击上意义重大,而且在养生和防治疾病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呼吸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筋骨抻拉和撑起状态下,肌肉组织的相对放松 也许大家已经关注到,人体肌肉组织的紧张与放松,和我们的呼吸紧密相连。 当我们用力而使肌肉紧张时,我们的呼吸也是紧张的;当我们的肌肉放松时,我们的呼吸也是放松的。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在我们的筋骨都抻拉和撑起的状态下,也就是让筋(筋群)"吃劲"的状态下,还会使我们的肌肉放松,进而达到呼吸也放松呢? "抻懒腰,打哈欠",这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本能。对于人类来讲,只有在"抻懒腰,打哈欠"的状态下,才可以做到筋骨抻拉和撑起的同时,肌肉有相对的放松。 这个特有的现象,被我们的祖先所利用,创造出了古传太极拳的"行气单操"。 4)古传太极拳为什么只强调练筋(筋群),而忽视对肌肉组织的训练? 古人认为,筋劲同源。训练筋,一定会增强劲力。古人还认为:肌肉组织的每一根肌肉纤维,都是脉络。脉络必须畅通才可以输送气血。所以肌肉组织不但不可以僵硬,而且还要尽可能的放松。 但这里请大家注意,放松并不意味着漏掉了训练,因为这个放松,是在筋骨抻拉撑起状态下,也就是在筋(筋群)"吃劲"的状态下,肌肉组织的相对放松。肌肉组织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可以更好地输送气血,增长我们的功力。 我们智慧的古人,首先抓住了筋这个训练主体。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筋和肌肉之间,分别对它们的训练量,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因为练到了筋,一定跑不掉肌肉;而用当下体育的训练方法,练到了肌肉,却一定会漏掉筋。 在这里,我例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前奥运冠军刘翔,一个是前NBA中锋姚明。这两个人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们也都有世界上顶级的教练和随队医生。但是,就是这两个人,都在他们运动生涯的巅峰时期,因为肌腱损伤,而影响了比赛。 肌腱是肌肉和骨骼的连接部位。我们的古人,把这个部位叫筋群,把筋群以外的筋,叫大筋。 也许古人的智慧就在这里。他们是把筋和肌肉,分离开来。让筋(筋群)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吃劲"的状态下,来完成各项训练。 而肌肉却是相对放松的,这就使得每一根肌肉经络的气血通循旺盛,所以肌肉也自然跟随着筋的训练,得到了合理相应的训练。 这样一来,筋和肌肉可以承受的运动负荷就达到平衡了。 而现代体育,没有区别对待筋和肌肉,而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训练。这样训练的结果,是肌肉练的十分强壮,而筋(筋群)却经常负伤。 5)让筋(筋群)"吃劲",需要"见筋",才可以进行实操 对于抻拉和撑起的躯干和四肢,我们通过行气,来让肌肉组织放松。这个时候,由于筋骨还"撑"着,所以筋(筋群)才会"吃劲"。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肌肉的放松,和筋(筋群)的"吃劲"是同步产生的。这个同步产生,带给我们身体上的感觉,是这一时刻的"阵痛"。这是会被瞬间捕捉到的。 这个被我们捕捉到的,就是"见筋"。有了"见筋",才有"耗筋"的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尽可能多的抛开肌肉,尽量只针对筋(筋群)和骨的训练了。 所以,古传太极拳,无论是"行气单操",还是"动作单操",都是围绕着大筋和筋群这个主题,来展开训练的。 综上所述,人体的筋(筋群),是和肌肉组织包裹在一起的。当代人通过各项体育运动,可以把我们的肌肉训练的十分发达和强壮,如健美运动等。但是,对于我们的筋骨,特别是筋(还有呼吸),在人体养生,运动,技击等方面的功效和作用,却了解不多。 所以,本着溯本求源的态度,重拾传承千年的古传太极拳,让筋(筋群)重新引发我们的思考和重视,是古传武术和当代体育都刻不容缓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