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及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建设,从政府各部门到企业的发展都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成为了政府部门重要的战略性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时间较短,加之缺乏对人力资源柔性内涵的理解,导致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始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从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内涵及特征出发,在分析了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人力资源 柔性管理 管理模式
  如何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发挥最大的价值,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中心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关注员工的各方面合理合法需求,不断满足其自我要求,增强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忠诚度,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和员工共同发展成长。
  一、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内涵及特征
  1.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依靠原有的、固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事业单位员工,不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运较为灵活的管理方法,让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事业单位的目标相一致,逐渐建立一种具有柔性和弹性的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的目标是使事业单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构建创新协作的事业单位文化,加强事业单位内外的沟通交流,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团队协作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
  2.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特征
  内在驱动型。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突出员工在事业单位中的主体地位。事业单位和领导通过积极授权,构建信息交流反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等方式,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事业单位中的价值,使得员工更加主动参与到事业单位活动中,以此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持久性。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通过柔性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性,使得员工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心的承诺,使员工主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念,事业单位愿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得员工在轻松愉快的工作坏境中主动工作、创新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
  激励有效性。根据马斯诺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采用柔性化管理,通过满足员工不同方面的需求,使员工真正融入到工作中,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二、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是通过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将事业单位意志变为员工自觉意识的一种过程,以此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来实现事业单位的共同愿景。实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目标的最大动力之一来源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忠诚度、凝聚力。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动力所在。柔性管理模式从以前的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主的管理,通过不断满足人的个性需求、丰富工作内容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采用不断激励、评估、开发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让员工为了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做出最大努力,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满足事业单位员工需求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主要是突出员工在事业单位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动力,增强事业单位效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指出人的需求是一个逐渐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会更注重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员工随着不断的发展和成长,员工会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尊重感。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模式通过不断激励、关注、肯定员工等方式满足员工的这种高层次需求。
  3.有助于全面激励事业单位员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激励员工全面发展,让员工不断为事业单位愿意而努力。柔性管理利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评估,使得他们都在合适的岗位做出最大的贡献。通过营造创新协作的工作氛围、构建学习型事业单位、构建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的联动合作机制、举办素质拓展等方式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让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断创新,使得事业单位得到发展。
  三、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分析
  1.事业单位规章制度柔性化
  规章制度是一个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有序健康的完成工作。但是规章制度对于员工的强制性较强,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行为举止、工作绩效等都做了明确的硬性规定。随着社会发展,员工的自我个性越来越明显,他们的自我表达意识、参与意识、利益意识等不断加强,对于刻板的规章制度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模式应注意事业单位规章制度的柔性化建设。在规章制度制定前,对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事业单位发展、员工发展、富有弹性、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过程中也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对于制度实施过程中有不合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规章制度做到位事业单位服务、为员工服务。
  2.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柔性化
  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结构大多采用直线式管理或者金字塔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领导的威严性较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事业单位遇到突发情况,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上级,不利于事业单位针对外部突发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员工的参与度低,创新潜能难以释放,会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通过事业单位建立柔性化的事业单位结构,形成扁平化的网状式结构,加强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有助于员工参与事业单位活动,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3.事业单位工作设计柔性化
  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是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员工的工作方式,但是标准化的工作内容,缺乏弹性,枯燥乏味,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员工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要将事业单位工作设计柔性化纳入改革的范围,通过制定丰富的工作内容、弹性的工作程序、增强工作内容的挑战性等将方式,将工作内容与事业单位目标、员工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员工的发展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此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4.事业单位激励制度柔性化
  现在事业单位中越优秀的人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希望领导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所以传统的物质奖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因此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要充分关注每个人的个性和发展状况、通过建立多元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满足员工的基本物质保障;还要根据不同阶段事业单位发展状况对优秀的员工提供培训、构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拓宽员工的视野;建立弹性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的福利清单等,不断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归属感。
  总之,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柔性化的管理方式,突出员工在事业单位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满足员工自身需求、全面激励员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文章建议事业单位通过制定弹性规章制度、构建扁平化的网状事业单位结构、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构建多元的员工激励制度等方式,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员工和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燕.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北方经济[J].北方经济,2012(18)
  [2]王习习.基于柔性管理模式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3(10)
  [3]韩厦,何朋.张明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3(8)
  [4]陆江东,陈萍.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3(8)
  [5]阮勇.浅谈柔性管理与企业文化[J].木工机床,2004(3)
网站目录投稿: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