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有作为的企业管理者,做到一定高度,特别是有机会帮老板拎包时,都会感慨有劲使不上的纠结和郁闷,很多人有这个困惑,我就想把自己过往做得成功的案例,以及研究的结论,与年轻人分享,算是抛砖引玉,帮到他们走出困境,做回最好的自己。" 最近,福布斯的财富杂志,评选出了2018中国最具能耐的公司治理与决策水平男女一哥。腾讯的马化腾及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得到了这一最具老板管理水平的殊荣。也是不容易。 要说马化腾,因为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有境外的投资者,股权法律关系相对稳固,一般没有太大的风险,只要经营班子,按照董事会的战略框架做事,老板多尊重职业图队的意见,能把生意做到投资人预期的水平,老板的公司治理以及决策水平,自然也就出来了。老板是不需要有太大的魄力,以及一个人拍板话事的。因为,公司治理以及决策,本身已经十分严谨。 但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比如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因为公司有国家投资的成分,股权是比较复杂的混合制企业。老板一方面要搞好公司治理,团结班子,做好决策,抓住市场,另一方面,还有腾出一定的精力,来处理好政府这块相对控股的股权关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需要大的智慧。 一、从集体股权到混合制股权的合理合法的玩法 我们说,一个企业,如果一开始,就是老板自己拿钱,或借钱玩起来的,无论做多大,或出现什么问题,都是老板自己的事,应该讲,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比如广东顺德美的的何享健,比如开始出口做得很火,后来有点走下坡路的格兰仕微波炉(可能中美贸易站一打,日子更不好过),还有福建最大的靠贸易起家的陈发树,公司治理及决策水平,好与不好,还是在于他们自己。 其实,最具本事体现公司治理和决策水平的,当属那些把地方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老板,能够抓住时代的机遇,鼓动地方政府先行一步,在有一定政策风险的情况下,对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改制,进而完成国家相对控股,境外投资者参股,经理人持股的混合制企业改制过程,资产价值从初期的1元1股,几年下来,几个拆分,就变成资本市场100元1股的上市企业。公司做大了,合法合规了,老板和管理层也发财了。可谓一举三得。 据我所知,在广东、浙江以及福建,有很多这样的读过书、有想法、懂政策和法律,又懂政府运作,更知道经理人需要什么的开明的老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个个资产洼地的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一夜之间,变成资产香饽饽的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这是真本事。 二、条件成熟后的资产项目重组嬗变计划 很多有历练的工业企业制造大王,比如李书福,比如李东生,比如张瑞敏,比如董明珠,他们都知道,制造业无论何时都有饭吃,都不会死掉,因为,市场蛋糕够大,很多东西,比如面板,比如汽车,比如空调,都是刚性需求。他们深谙此理。但光是有这个自信,以及规模效应,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既有本事把制造做到炉火纯青,精益求精,又有能耐延展打通产业链,并从资产快速膨胀的长远考虑的老板,积极游说政府拿出土地及真金白银,或超低息贷款,或政府背书海外财团联合贷款,企业出技术和设备,支持企业投资1-2个百亿级的有资本溢价的制造项目,不仅迅速投产,发挥制造效益,实现一部分自产自足,一部分提供到市场。 像这种如资本孵化器一样,有政府支持的项目,如果不懂政府的想法,以及时机的把握,只知一心做企业,一般老板是不容易得到的。也只有那些懂得自己的企业,现在还有饭吃,但背地里,早已瞄准了那些有增值想象空间项目的有远见的老板,他们硬是沉得住气,可以把一个项目,用心经营10-20年,等有了盈利,再一次性分拆上市,那就是一个特大的香饽饽,至少20倍或更高以上市盈率的资产价值。想想,制造再怎么赚钱,也抵不上这种把制造收益和资本项目收益,加在一起的赚钱模式,还有什么比几何倍数的收益来得更快啊?! 什么叫资产重组嬗变计划?这不就是最厉害的无任何风险的,坐享其成的嬗变计划。 如果一定要我说上几个人的名字,我看,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李书福,李东生等,都有这个大的本事,他们是真正撑得起中国民族工业脊梁的一群斗士! 三、开明的老板都懂得用未来的钱(期)权奖励经理人 现在的中国企业老板,都知道奖勤罚懒,激励进步。但奖励经理人,也有个三六九等的。都是分钱,效果却大不相同。 有人总结说,普通的老板,用现金奖励人,做不到即刻滚蛋,没有废话;聪明的老板,用奖金和业绩提成奖励人,一年业绩下来,如果拿不到,则知趣地走人;智慧的老板,却是用期权和股票分红奖励人,每年都搞一次,只要责任到位,业绩到位,考核到位,你分配的期权比例及股票比例的分红,就像割韭菜一样,每年都有一次大的进账。 尽管都是老板的钱,但你要知道,只有最后的一种奖励,才是老板高明的做法。因为,期权及股票的分红,都是事先确定一个价格,如果股价到期做不上去,或业绩不佳,股票分红很少,就有期权及股票打水漂的情况及风险,就是一张空头支票。这种事后收益的分钱安排,需要全员同心协力,协同效应,才有可能大家都分到钱,也是一种吊胃口的诱人方式。我之前效力过的公司,有一年,大家很卖力,最后股票期权拿了很大一笔钱,看老板都很开心,因为,是公司赚钱后的奖励收益。 可能今天的老板,为了开发,为了市场,为了人才,各有各的奖励方式,我不敢评价,谁是最好的方法。但我觉得,智慧的老板,若真想留住一批人,给他机会,给他压力,胡萝卜加大棒,优胜劣汰,以股票期权的方式,对付经理人,或许是个比较奏效的稳妥的不错的方式。 四、相对封闭的自有财务资金融通经营模式 常常听老板们说,手上有钱,没钱,做事底气差很远。特别是企业运转的钱,牵扯老板的神经,是老板的命,一点不假的。 但过往,有很多老板在自有资金以及借贷资金的使用和处理手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多半传统的老板认为,资金是老板一支笔由财务调拨,才能花钱使用的。如果产品滞销,仓库积压严重,或卖出去,收不回来钱,资金不能正常回笼,没有钱买原材料,员工工资发不出,他一定是很着急的。 一般情况下,他会选择两种办法:一是发动市场人员,加大销售力度,或通过降价、赊销或其他市场方式,尽可能快速消化积压产品,回笼资金;二是继续找银行借贷,哪怕提高负债率,也要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转下去,活下来最重要。 很多时候,有两种情况: 一是胆子小的老板,都是自己的钱在做企业,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企业。很多老板是不敢去银行借钱,哪怕做得很好。因为,借钱是要还的。这样的企业,十几年下来,着实稳健经营,没有风险,但企业看不到快速成长。 二是胆子大的老板,因为一个人说了算,又没有财务团队帮他,完全不懂得风险。就不怕向银行借钱,市场好,拼命地扩大再生产,一味地抓机会,搞投机,等希望赚多一点。但一夜之间,市场变了,产品卖不动了,于是,仓库积压严重,降价、赊销都没人要了,资金回不了笼,到期的银行借款还不上,企业很快资不抵债,说不行就不行了。 实事求是地说,这两种老板,都不是懂财务的和善用钱财资源的精明的老板。 真正的厉害的老板是,既善用自己的钱,又懂得把借来的钱(包括现金、商业票据及承兑汇票)的成本及风险,分摊到下属经营者身上,再以高于借贷成本的业绩要求,对下属企业实现资源与业绩挂钩的一揽子考核的方式,用专家的一个时髦词语,叫做"EVA"业绩考核。 通俗地讲,这个"EVA",就是你借我多少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之后不但要连本带利还钱,还要用你借得钱,取得应有的同比效益。 就看你敢不敢借了。多半下属经营者都是敢借的。因为,他没有钱,就做不了事,做不了事,就要换将,年薪收入和高额业绩奖金都没有了。只有搏命用钱生钱了。 但这种"EVA"考核的玩法,需要一个专业的财务团队,才能玩得起来。我就见过这样一个企业的"财务结算中心",老板专门从银行高薪挖了一个银行出身的处长,负责这摊子具体操盘业务,在老板的一个心腹副总裁的直接指挥下,这家伙确实厉害,几年时间,就把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运作得仅仅有条,资金头寸及效率,在行业是有口皆碑,确实一把玩结算的好手。 而老板则是一心一意想公司发展大计,基本不想财务的事,整天忙于融通政策及社会资源。这种老板,你说他不做大,都说不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