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形式,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是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渠道。应着重从全方位、各层面探索挖掘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特殊贡献。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教育;经济发展;路径 一、推进集团化办学与产教融合,助推产业发展 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将区别于普通教育形式,将致力于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保证,实现中国服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样单独依靠职业教育自身的努力,很难很好的实现经济新常态的历史使命。根据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可以看出在未来的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职教集团建设将成为重要工作之一。 首先,创新职教集团发展新机制。顾名思义职教集团必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为了鼓励社会各界的积极加入与支持,必须遵循市场原则,实现参与主体的合作共赢和利益分享,从而有效融合产业链条与教育链条。同时实施一定的鼓励政策,激励国外教育集团、龙头企业以及跨国企业与有实力的职教集团建立更具实力、综合性、国际性的职教集团,不断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其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培养模式。职教发展必须密切与产业动向联系、互动,实现与企业、行业的联动,形成政产学研一体,产业与教育相辅相成。对于职教集团内的重点主体专业要实行"校内名师+企业行业专家"的创新培养方式,即"厂里校"、"校里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为教師设立挂职锻炼、培训的场地,同时在职教机构设立"企业行业专家指导办公室",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最后,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教育质量的保证,要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不断健全教师任职专业标准;不断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既可以在高校成立紧缺专业师资班,也可以主动、高薪聘任企业行业的顶级技术人员还包括一些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兼职或专题讲座[1]。大力鼓励落实专兼结合,畅通职教机构与企业行业的人才流动。 二、专业紧跟产业调整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人力资源也不断由第一和第二产业转移到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2]。" 这必然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出更艰巨的要求,必须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设置,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扩宽和提升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 2020年)》中的预测数据,"到2015年和2020年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要比2009年将上升约1900万和3290万,更为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劳动者,将会分别增加近540万和990万人[2]。"可以看出存在严重的人才结构性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主导型加速转变。应用新型人才和高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紧需和紧缺人才,因此,职教机构在前进中,在为国家、社会培养、提供人才的过程中,要充分认真理解经济新常态,时刻关注外部区域、地方的经济发展新动向,人才需求状况,合理科学地设置自身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完善农村职教服务体系,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 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就是新型城镇化,即城镇化与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的进程,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进程,二元城乡结构被打破,有关数据预测,截至2030 年,将有百分之七十的城市人口,以后20年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的比例增长,即每年将有14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3]。我国的高职生60%以上生源地是农村,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职教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责任和使命[4]。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专业计划于设置必须紧跟新型城镇化方向,向新城城镇化的新型行业、岗位靠拢。实时更新办学发展目标和理念,不断完善、健全地方所需的人才培养标准、评价标准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保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供给[5]。最后,丰富办学方式,实现多元化。要密切联系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受教育群体范围,丰富多元化教学方式,激活农村职业教育的活力[6]。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搭建人才成长成才的"立交桥"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立交桥",尤其是高新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各层次的培养环节,包括贯通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劳动者的教育长龙。即达成职业教育内部不同等级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在学籍、学历、标准、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完美衔接。打造中职、专科高职、本科应用型教育及至专业学位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教育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7]。为新常态下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聪英.论实体经济[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1-323. [2] 于志晶,刘海.中国职教梦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14,(21):46-48. [3] 李程骅.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认知[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02):5-10. [4] 杨冰.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0):44-47. [5] 新闻中心中国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DB/OL].http:// news.china.com.cn/live/2015-02/06/ content_31267477.html, 2015-02-06. [6] 黄聪英.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2):54-54. [7] 陈冬梅.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