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其表现和反映是不大一样。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义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品质;培养 教育和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其表现和反映是不大一样的。大凡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康的心绪和情感、健全的意志、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品德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乐于学习和工作,情绪稳定而乐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及进取心,对生活充满信心,憧憬美好的未来。反之,倘若一个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则表现为思想沉闷,心绪低落,情感颓废,意志消沉且性格孤僻,他们想学又懒于学,思改却又难于改,内心自卑又不甘于落后。多项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率逐年升高,辍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义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如何才能使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构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和班集体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课堂上,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平等交流的和谐氛围。 一个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凝聚力的集体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集体成员之间的亲密、信赖和合作关系会对个体行为的改变产生显著作用,集体的民主气氛可以营造出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思想的心理环境。在这种健康、乐观的环境中,学生对学习生活才能产生愉快轻松的感受,对未来充满信心,在集体中,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正确评价自我,开发自我潜能。有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就应从侧面入手,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告诉他们: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你是独一无二的。如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引导其上课积极发言,参加体育比赛或文娱活动,主持主题班会等,使其意识到我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同时,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引导,教育的形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营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一行"的高品位的教育氛围。 二、转变思想观念,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十分重要。为此全社会包括家长、教师、学校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如把青春期的教育等同于性教育的认识转变为青春期的包括人生观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法规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转变无病即健康的片面认识,树立"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新观念等。家长、学生、教师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三、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青少年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使他们渴望了解有关生理、心理的卫生知识。为此,班主任要找准契机,针对青少年学生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向他们传播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关的话题,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面对早恋、挫折方面的内容等。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满足青少年学生想获得心理卫生知识的需要,提高其心理素质,使他们的心理、生理得到协调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各科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心理。 四、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同时也将班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纳入其中。 活泼、愉快的生活体验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有益。因为活泼好动本身就是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之一,也是他们身心健康的要求和表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为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愉快、欢笑、成功的活动机会。在活动中除了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意外,学生还能够释放掉多余的能量,缓解紧张心理,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资源。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可举行演讲、讨论、辩论、书法、绘画、棋类、球类、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广泛接触,可以培养他们在任何环境中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真诚地与人交往,在参与交往中培养其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并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集体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这些都能促进和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健康发展,使学生乐观向上,成为学习成绩好、生活能力强、富有创造性的强者。 总之,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尤其激烈,面对以信息为主流的社会,面对种种教育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了空前挑战。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社会必定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积极的进取,才能正确的面对失败与挫折,调整好自己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韩作黎.中学生素质教育阅读丛书·心理系列[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