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自封的收藏家很多,但是,公认者寥寥无几。 无论是藏品的级别、数量,还是对艺术品的执著,徐其明都算得上是收藏大家。他的藏品于2011年3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专题陈列,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与收藏家合作办展,136件文物中,徐其明提供了95件(套)。这些藏品代表了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官窑经典作品,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曾评价徐其明的收藏为"所见到过的内地最好的私人收藏"。 从"鳗鱼大王"到"收藏大王" 胡润排行榜、福布斯排行榜上,连续好几年都高悬着徐其明的大名。徐其明是浙江慈溪企业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在浙商中极具影响力。 作为企业家,他得到业界广泛认同。他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创业史可以写成一部立志书供青年人汲取力量。1993年4月,徐其明创办慈溪市徐氏水产有限公司,经营水产贸易。1995年8月,又成立了慈溪市徐龙鳗业有限公司,拓展烤鳗加工领域。2000年3月,成立慈溪徐龙进出口有限公司,为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技术的进出口打下基础;同年8月,中国徐龙食品集团正式成立,下属十家子公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贸易、工业、农业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凭着智慧和坚持,徐其明和兄弟一路打拼,成就了今天"世界鳗王"的美名:在世界鳗鱼贸易中,每十条鳗鱼就有一条出自徐龙集团。 不满足于商界显赫成就的徐其明还有其他的追求与爱好。慈溪古代地属越州,这里诞生了绵延千载著名青瓷窑场:越窑。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名满天下,以上林湖为中心的浙北一带是古代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当地许多建筑工程都能发掘出一些唐、五代及宋代的器皿。1994年,沪杭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出土了大量的越窑青瓷,一次偶遇,徐其明就与这些古瓷器擦出了"火花"。随着兴趣的增加,徐其明越发沉迷其中,体会着收藏的无限乐趣。 当时在慈溪周巷,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古玩市场,每周六上午,藏友和文物商贩到此交易。只要有时间,徐其明都会来转上一圈,遇到中意的物品,从不犹疑。那时候的徐其明初涉收藏,还没有练就一双辨假识真的慧眼,没多久,家里的角角落落就被藏品塞得满满的。1995年前后,徐其明的鳗鱼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基本供出口。国外的生意伙伴来慈溪,徐其明都会非常兴奋地让他们参观自己的藏品。朋友惊讶于他的收藏,但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若想在收藏界有所建树,光靠充足的资金还远远不够,最需要提高的是修养与眼力。朋友建议去国外各大博物馆多学习。徐其明从善如流,在国内外公干之余,就到各博物馆参观,翻阅书籍。 随着不断学习,徐其明渐渐寻找到自己的收藏归宿,将"高精尖"作为选择藏品的重要条件。"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从2000年涉足国际大型拍卖会以来,徐其明购藏了约200件宫廷艺术品,不少藏品甚至填补故宫博物院院藏空缺。作为一个私人收藏家,藏品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水准,耗费的精力与物力可想而知。 徐其明的藏品有两大系列,一是元明清三代鼎盛时期制作,二是宫廷御用顶级精品。谈到藏品选择,徐其明认为,古代艺术品制作的顶峰时期是在元、明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那时艺术品制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这些朝代有较长时期的稳定局面,安稳的社会环境给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创造出的艺术品一改单调、乏味,更具生命力和艺术性,而宫廷艺术品还加入了帝王的个人喜好,聚鼎盛国力,精选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设计、创作。这样的作品,代表国家的最高成就,是存世稀罕的圣品。 2002年10月下旬,徐其明受香港佳士得邀请,赴港参加拍卖会。当时的情景,徐其明记忆犹新:"那时候的拍卖市场,远没有现在这般疯狂。记得当时我只举了三次牌,拍卖师就落槌了。‘独具慧眼:万野美术馆藏重要中国艺术专场的第527号拍品明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的起拍价是60万港币,我用80万港币成功竞拍。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值钱,加上佣金,付了95.41万港币(约合人民币101.13万元),将它带到慈溪。"回到慈溪后,很多朋友来看,他们不理解徐其明的所作所为,也看不懂一个盘子为何值这么多钱。徐其明追忆:"他们怀着好奇的心理到家里看,大都没有什么评价。那时候大家都忙于赚钱,对于相对超前的事物,不感兴趣。"有了第一次,随后的一切都顺其自然。频频出入国际拍卖会的徐其明,眼光愈发独到,出手也越来越稳越准。 徐其明对文物艺术品的热爱已至"痴迷",曾有不顾一切去拍卖会竞拍的经历。2003年9月,徐其明偶然得知美国纽约DOYLE拍卖公司将拍卖美国船王的遗产,部分拍品是慈禧太后赏赐的官窑珍品。徐其明与业内人士商量后,决定立刻动身。慈溪上海北京一纽约,徐其明一行日夜兼程地赶赴美国,飞机落地的时候,拍卖已经开始,路上又遇到堵车,等到达拍卖的酒店时,徐其明来不及换正装,身着便服进了场,一口气将自己喜爱的拍品竞拍成功。徐其明的惊人之举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评论中带着些许的尖刻。徐其明有些无奈,他本是位对形象非常注重的人,但是那天为了心爱的文物,着实顾及不上衣着这样的小节,这位被《纽约时报》评论为"穿着并不合体的蓝西装,戴着镶钻金表","每一次竞价都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塑料牌"的中国人,对文物艺术品是真的打心眼里热爱。 2006年9月21日,徐其明在纽约苏富比以203.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80.46万元)捧回清康熙尤侃款犀角雕仙人乘槎图杯,这一纪录保持了三年半。此杯是目前传世最大且有记载的康熙时期著名工匠尤侃制作的犀角杯。同年,他又购得一对万历款描金漆柜,高3米有余,单柜宽1.8米。此柜为故宫太庙流散出去的,百多年流转记载详细。当时,徐其明没有丝毫犹豫,100余万美元果断购下。 "警惕被狭隘的爱国情绪绑架自己的收藏"在徐其明看来,收藏的益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味;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外交流。"我们是做企业的,艺术品收藏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来推广。做收藏切忌盲目跟风,市场上炒什么就追逐什么,终会被市场淘汰的。收藏是一个时间、精力、财富、知识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频繁换手,或者以炒股票的方式运作都不是真正的收藏。" 时下,徐其明购藏越来越少,一是收藏框架已构建起来,二是市价让他看不明白。徐其明向记者介绍起现在到拍场时的感受:"有时一件拍品很多人竞拍,可是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拍品的价值,就是一味地举牌,把价格争到很高。我当年花40万美元能够买下清乾隆时期御制缂丝12扇一整套大围屏,每扇高326厘米,宽54 厘米,面积逾21平方米,以现在的市场价,可能连一扇都买不了,没法想象。我收藏有原则,对每件中意的拍品都有心理价位,如果超过,再喜欢的东西也不会冲动竞标。作为民营企业,挣得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因此,投入收藏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若收藏、企业发展有冲突,我都会以企业发展为重的。"如今的买家,更多是出于投资心理购藏,而非真正喜欢。他不排斥投资人,"如果一个拍卖市场中全部都是收藏家,大家都是只买不卖,那样的市场也只是死水一潭。市场中,投资者、收藏家各占一定比例,投资人过多对市场会有很大伤害,泡沫泛滥、浮躁不堪。"入行近20年,除早期替换过质量稍差的藏品外,徐其明的珍品一件没有卖过,即便有人出价上百倍,他也不为所动。 只买不卖的行事风格,让徐其明在收藏界的名头越来越响。虽然不出售,徐其明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与他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藏成果,让更多地人欣赏到古代文化的魅力。2006年5月,徐其明曾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瓷典——徐龙珍藏历代名瓷"专题展览。展览之所以"瓷典"二字冠名,是因为展品的年代贯穿晋唐宋元明清诸朝,且68件精品囊括瓷器史各时期的典范之作,传承有绪,久有定评。不少专家学者专程而来,包括耿宝昌先生。老人在看完展览后说:"这些藏品完全可以与故宫的一些藏品相媲美,有些甚至填补了故宫收藏的空白。"于是,老人力促徐其明去故宫办展。只是受制于场地和管理,展出设想没能成功。一次机缘,正在筹备重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从故宫相关人士及耿老先生处获悉国内有这么一位得到海内外公认的真正的收藏大家,且他的藏品完全能与国家博物馆最高艺术殿堂的身份与地位相匹配,慎重起见,组织业内权威专家团队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器物的多轮反复鉴定、论证,佐以器物为海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著名人士百年收藏的大量传承有序的原始档案资料,历时近两年的充分筹备,最终,有了开头的那次"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徐其明向以收藏大家为榜样,这些收藏大家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也有高尚的品德。徐其明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至今最需改进的是诚信。无论是拍卖行,还是竞拍人,都应该以诫为本。徐其明收藏的藏品有80%来自苏富比、佳士得这些国际著名拍卖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2009年圆明园兽首拒付款事件,徐其明有自己的看法:"从兽首价值看,只是圆明园大水法中的建筑构件,被外国人炒作到一两亿人民币,值这个价钱么?从个人来说,爱国之心要有,但诚信也要讲,在国际拍卖会上失信,对国家和国人都有影响。这件事发生后,我去美国纽约参加拍卖会,签证官认识我,他嘲讽地说:你干嘛要去美国,中国人不是不付钱吗?我马上就跟他说,次贷危机不是你们美国制造出来的吗?那你们美国不开银行了啊?不讲诫信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能代表所有人。有些人利用这种爱国情绪借机炒作,有商业利益诉求。作为收藏者,要有自己的心理定位,要权衡利弊,不要受其影响。" "艺术品终究都应回归社会的,我只能算是这些珍品暂时的主人,替大家保管。"徐其明有意在杭州东站枢纽中心及家乡慈溪,各建造一处综合体,在两地长期展示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的器物各50件,将这批珍宝与社会共享,作为对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延续。他忠告新生代收藏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价值洼地,对增加收藏信心很有帮助。收藏需要信心,但是信心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掌握的知识越多,越不会受他人的蛊惑和市场的影响,不要跟风随大溜,要耐得住寂寞,相信自己的收藏总有一天会笑傲江湖。" 目前,徐龙集团由徐其明儿子打理。他则有了更多时间专心收藏。这样的生活很惬意,每天的电话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徐其明和藏友交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幸福的定义,对徐其明来说,收藏就是他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