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魔术》是一本由[英] 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著作,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魔术》读后感(一):有谁还记得那个"蝙蝠侠"大战"金刚狼"的故事? 电影原著小说《致命魔术》编辑手记 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上映时,在他的宣传海报上,有几部电影提醒导演的业绩,《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但有一部同样重要的电影被忽略掉了,那就是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休·杰克曼联袂出演的《致命魔术》,而且斯嘉丽·约翰逊也是影片的女主角。当然演员阵容是表面的东西,故事才是非常烧脑而耐人寻味的。在那个还没有大谈推理和悬疑的年代,这部电影充满了悬疑惊悚的味道。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给诺兰兄弟提供了非常好的故事基础,他们的改编是非常成功的。 《致命魔术》读后感(二):致命魔术 看这本书是一开始是因为诺兰的电影《致命魔术》。原著与电影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最大的差别就应该是电影切去了关于博登和安吉尔的后代,剧情更加紧凑些,个人认为这也使他显得更加经典 。当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有不同 :安吉尔在原著里显得更温和一点,而电影里把博登塑造成男主,而安吉尔则略显咄咄逼人。 标题是"致命魔术",实则致命的不是魔术,是人心。魔术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魔术师从手中变出一只鸽子,观众们不会深究他是如何制造假象,而是拍手叫好。因为魔术之假而美好才是魔术师与观众的默认合同。 而对于书中两个伟大的魔术师却不是如此。在博登的书里面也提到,魔术可以分为6种,其中一种有关瞬移,而瞬移对于有双胞胎兄弟的博登来说更容易。而安吉尔本来可以朝其他魔术发展,却因为博登,独独要和瞬移较真。最终一个没了兄弟,也无法演出,渐渐褪去光芒;另一个死了本体,分身像孤魂野鬼一样在世间游荡。 简单地把致命魔术归结为攀比心理酿造的残局显然是不妥的。换个角度说,即使最后博登的兄弟没有死,安吉尔也没有死,魔术一样是致命,因为生命不再是自己的生命。就像金林福一样为了变魔术,一生都跛着脚走路,为了魔术打造自己,不是为了自己而变魔术。正如《地狱变》里面的良秀最后画《地狱变》痴迷到一定地步的时候,连自己女儿的性命也不管不顾了。 《致命魔术》读后感(三):结局细思极恐 看了很多评论,发现大家都没有提到引出故事和结束故事这条线,也就是卫斯理和他弟弟心灵感应,让结局细思极恐。 我也是看了电影,看了影评还觉得不过瘾,又找来原著看。其他的大家都说了很多,小说最后部分是精华所在,我说说看完后我最不能释怀的部分。 故事一开头就是卫斯理(其实是博登家族后代),和自己的弟弟有心灵感应,所以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弟弟。但通过各种途径查找都没有找到弟弟存在的证明。由于工作关系来到安吉尔家族祖宅,感应到弟弟就在这里。然后引出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最后以救出弟弟(其实是自己的分身)结束。 既然卫斯理和自己的分身有心灵感应,那安吉尔和自己的分身是不是也有感应呢?!那些分身全都成了不能腐坏的尸体,灵魂是不是还住在里面?另一方面,之前由于博登的捣乱,导致传送(复制)不完全,身体和灵魂分离,也就是说,在完全传送(复制)的情况下,身体和灵魂是一起复制传送的。 安吉尔在洞穴里让卫斯理留下,他应该就是被自己分身灵魂感应留下的。用特斯拉的仪器复制的人,灵魂会永生,身体会死亡。所以安吉尔的灵魂活到了现代,而失去灵魂的身体没过多久就死亡了,那具身体不是因为失去灵魂而死亡的,而是特斯拉的仪器辐射让其得肿瘤死亡的。本来复制完全的话他马上就该死亡,由于复制传送不完全,才让那具身体又活了一段时间。 想象一下,在山洞里,几千个灵魂困在不腐的尸体里, 《致命魔术》读后感(四):魔术是人性的另一种表现 近日,有幸读到一本具有神秘感的科幻小说——《致命魔术》,本书是英国科幻名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的著作,克里斯托弗·诺兰经典电影的原著小说,拿到这本书时,首先我被具有神秘色彩的扉页所吸引,这里讲述了什么?和魔术又有什么关系?是要揭示魔术的窍门儿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引领着我把它读下去。 小说共分五个章节,前四章节中每个人物都以日记的方式讲述一些事情,从这些人物的日记中能看出,每个人的情感都颇为丰富,从自己的角度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读者,我感受到的是同样热爱魔术事业的两位大师级人物,因为种种误会,以至于相互拆台、诋毁,甚至是伤害。是什么让同样优秀的人不顾一切这样去做呢?我想这也魔术师付出的巨大代价,也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吧。 任何能够做出成绩的事情都会牺牲很多,付出一定的代价。更多的人根本无法接受同行业中比自己有优势的另一位强者,莫要说小说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是如此,谁能希望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人性有时候体现的就是那么直接,毫无隐藏,也许这也是人们的自动防御反应吧。 看到小说的最后,心里有些酸楚,看看小说中的人物结局,不是很美好,幽灵似的人物,活在阴暗处,活在痛苦中,活在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世界中,回头看看,这是他想要的吗?不,不是。可是又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恨?嫉妒?好奇心?都有,人非圣贤,真正能抛却七情六欲的少之又少,贪婪、情欲、地位、名誉、自私、好奇、嫉妒等等,足够将一个看似很正常的人变成另一个人,结局自然不同。 魔术充满神秘,却不是真的难解,只是运用各种小手段,利用某些科学原理"迷惑"着观看者,有时观看者也能够参透其中的小奥秘,只是不愿揭露出来。本来魔术就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带给观看者一种视觉感受,不是为了表达什么,也不是为了彰显表演者地位的高低,无论多么优秀的表演者,最终也要回归到平常的生活中,平淡、无欲无求,才能生活的泰然。 魔术再完美,也离不开现实的平淡,完美、华丽谢幕后,才是一份平常、真实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不应该被魔术中的完美所打扰。 《致命魔术》读后感(五):是人性还是魔术致命 诺兰的电影《致命魔术》,很多人都听说过,也有很多人看过,都被诺兰的拍摄手法惊艳、折服。 我花了将近三周的时间才看完这本书,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所著《致命魔术》,小说在读的过程中更引人入胜,因为小说里的文字秒i额更加细致,通过文字更能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更能体会到两位杰出的魔术师博登和安吉尔在互相明争暗斗的过程中带来的紧张感,文字描述细腻且富有感染力。读了东野圭吾的很多悬疑小说,同样地透过小说揭露人性,普瑞斯特的这本《致命魔术》更多地让读者领略到了高手过招的紧张和刺激,小说中的谜团和悬疑让读者时常会屏住呼吸,想要一探究竟。作者普瑞斯特也曾与今年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共同入选"英国二十位接触青年小说家"。 小说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博登的后代收到一本自己的魔术师爷爷写的自传,发现谜题;第二章,魔术师博登的自传,结束于安吉尔鬼魂的复仇;第三章,安吉尔的后代项博登讲述自己童年关于机器的可怕回忆;第四章,魔术师安吉尔的日记,出现鬼魂安吉尔;第五章,后代们发现最后的真相。作者制造悬疑的方式就是将所有资料完完全全呈现在读者面前,自传和日记,两个至关重要,互为补充的文本,而读者要推测背后的逻辑需要自己去参与构筑,只有读到去啊哦最后才能完全拼凑起来,结尾处的揭秘给人巨大的震惊,让读者震颤不已。 博登和安吉尔本都是伟大杰出的魔术师,可是因为彼此的误会逐渐加深,互相拆台。不疯魔,不成活,人性最终泯灭在狂热之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安吉尔说:"我们为什么要变魔术?其实,观众都知道我们的把戏。现实残酷惨淡,没有奇迹,没有魔术。但是,如果你能愚弄他们哪怕一分钟,让他们信以为真......你就会看到奇特的景象......难道你不知道吗?那是,观众的表情......"安吉尔和博登都成功了,纵使倾其所有,纵使孤身一人,黑夜里的魔术舞台因他们的存在亮如白昼。不论何时,人性总书记最真实的存在,亦正亦邪。正是因为二人的嫉妒和求胜欲望,驱动着自己设计圈套让对方掉入,让这场游戏环环相扣,节奏紧张,在这场较量中彼此的人性都得到了极好的展示。最终,致命的不是魔术,而是人性。魔术伟大的地方在于自我牺牲,但他们同时牺牲的还有自己的善良人性。 愿你我都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善良和纯真,不要因为任何的恶泯灭了善的人性。 《致命魔术》读后感(六):秘密 我知道秘密是维持生活的工具,我不想揭露它们。--题记。 作为一项历史悠长的古老艺术,魔术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奇妙的魅力,或许是因为其中蕴含着魔术师努力突破现实桎梏、违背客观规律也要带给观众独特体验的决心吧。而这样的决心背后是魔术师的别出心裁的巧思。如果之前有观众对于魔术师有着轻慢之心的话,那么就请来阅读这本获得过世界奇幻文学奖及布莱克文学奖的《致命魔术》吧。 一名普通的记者安德鲁•卫斯理驱车来到一座庄园,遇到神秘女子凯特•安吉尔,由此引发出发生在两人祖上的一段恩怨交缠的故事--出身截然不同却各有苦衷的艾尔弗雷德•博登与鲁伯特•安吉尔由于截然不同的原因都爱上了魔术这项技艺,他们对于魔术的理解不同,导致了最初的分歧,之后的彼此中伤加深了愤恨与嫉妒,也在彼此的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两个命中注定的对手,用魔术作为彼此较量的工具,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作者用纯熟的技巧,游走在几位人物的叙述之中,并且将真相巧妙地穿插进文字之中,将真相指向绝对令人难以相信之境,待你接纳了一层神奇之后,作者却又为变幻出更加奇异的可能,应该说作者也是一位高超的文字魔术师,在利用障眼法、巧妙的隐藏之后,最后指向了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深深忧伤的结局。 看完这样一本书,会对魔术师这一职业刮目相看,在人类久远的历史上,魔术师的职业古已有之,周代成王时,就有人能吞云喷火,变龙虎狮象之形,而距今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已经对魔术有所记录。魔术是一种突破时代认知与人类想象力,为大众带来快乐的艺术,同样魔术师也是一个最令人悲伤的职业吧,因为他们穷尽一生去努力创造幻象为苦难中的人们带来美好的短暂忘却痛苦的幻觉,自己却生活在永远无尽的追寻中,突破自己的想象力,也想要破解他人创造的谜题,所以博登与安吉尔两位伟大的魔术师在与彼此的角力中,将这些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一切——幸福、自由、婚姻、生命——这是对于人性嫉妒的证明,还是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作者将魔术与人生结合得异常紧密,在这个悲剧的故事中,也能看到人性的正直与苦难,扭曲与成长。 不得不说,魔术最令人难忘之处就是其中蕴藏的不可解的秘密吧,那是属于魔术师的不可言说的默许协定,也是魔术师用一生去守护的使命。或许就是因为这份坚持,令身处其中的人物命运格外跌宕起伏,也格外荡气回肠,因为信念而保守着秘密,也因为这份秘密而孤独地生活下去。这是属于魔术师的秘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致命魔术》读后感(七):小说比电影更精彩 魔术,真能致命吗?当初看到这个书名我也很是好奇,后来了解了下魔术的历史,魔术失误致命的案例是确实存在的,比如表演徒手抓子弹而死亡的程连苏、表演活埋魔术不幸窒息死亡的约瑟夫·伯勒斯等等。不过现代社会那么注重人权,况且科学技术又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魔术中出现致命的失误是越来越小的。或许作为吸睛的题材,《致命魔术》这部惊悚小说会如此的畅销,并且好评连连,也能成为原因之一吧。 这部小说,曾在2006年改编成电影,好评如潮。2011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曾出过实体书,让影迷可以一览原著风采。只可惜在豆瓣短评里看到,辽教版的排版不尽如人意,以致我迟迟没有入手。最近听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了同一译者的新版本,有幸得到一本,痛快之极。迫不及待拆开塑封欣赏一下,此版纸质厚实,印刷清晰,字距行距舒适合理(新版386页,较旧版304,多了不少),排版看得出来很是用心,目录都是配合插图螺旋状排列的,挺有创意的,是理想中的版本,耐读宜藏。 作为英国科幻名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代表作,世界奇幻文学奖、英国布莱克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本书通过一件神秘莫测的"杀手道具",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天才魔术师的宿命恩仇。他们在对方表演魔术时诋毁对方,互相拆台,甚至模仿并篡改对方的作品。在相互追逐、欲毁灭对方的过程中,安吉尔找到特斯拉帮忙。发明了一台危险的转移仪器,让他的魔术表演登峰造极,却将活生生的人推向深渊,产生了蔓延世代的可怕后果。 与电影不同的是,原著在叙述方式上更加引人入胜,采用了后人通过阅读魔术师回忆录的形式,抽丝剥茧,逐渐地将我们引入到那个魔术角逐的年代。在阅读这些日记时,我们或许会觉得琐碎零散、剧情拖沓,但倘能坚持到最后,看完故事的结局也会有更多的惊喜。阅读的节奏虽然缓了,对历史真相的好奇,却更加吸引我们的目光。所以,倘若你没看过改编的电影,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品读原著,一定会有不错的阅读体验。 《致命魔术》读后感(八):当人性带上了"魔性" 魔术好看吗?当然好看。其实每个人都知道魔术肯定不是真的,所以每一次有魔术表演的时候都想着要一定要盯紧了,一定要看出其中的端倪来——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每次都根本看不出来一点漏洞。魔术师就像是孙猴子在"变变变",匪夷所思之间,就能够"变"出他想要展示给观众看的东西来——却根本看不出他到底是在哪里使了"巧"劲!表演魔术、看魔术的各得其所当然更好。但是,两个魔术师,如果因为钻了牛角尖,出也出不来,而且变本加厉、手段升级,终于不可收拾的时候,本来只是游戏性质的魔术,也不得不变成一件"致命"武器了! 不同于预想中的认为也许不过只是又一次恩怨情仇,解除了误解就会和解,没想到《致命魔术》还会"更上一层楼"——它是科幻小说,它想表达一个更深层次的意思。魔术,因为未来科技的加持,从而为魔术增添了更加难以想象的魔力——倘若鲁伯特·安吉尔和艾尔弗雷德·博登这两个天才魔术师之间,只要有一个没有陷入执著,也许就一笑泯恩仇,大家相安无事!但就因为有了"但是",虽然年轻的博登在一开始铸成大错之后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充满了懊悔之情,将近一个月都在痛苦沉思之中度过",也试着写信表达歉意——但无济于事,出身贵族家庭的安吉尔不肯谅解,反而决心以牙还牙……于是,两个天才魔术师就此杠上了! 两个天才的魔术师之间互相拆台,诋毁对方的表演,模仿并篡改对方的杰作……甚至安吉尔还不惜动用间谍手段,派美女助理打入对方的阵地,以便窃取机密!双方的疯狂对抗甚至到了想要毁灭对方的程度!就在常规的对抗手段用之殆尽之时,安吉尔找到了爱迪生的对手、美国电学大师特斯拉前来助力,于是一台格外危险的"转移"仪器出现了,在让安吉尔的魔术表演达到巅峰状态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把两个天才的魔术师推向了深渊!仇恨,真的就有这么大吗?!真的就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吗?! 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代表作《致命魔术》曾经获得了1996年的"世界奇幻文学奖"以及"布莱克文学奖"并在2006年的时候由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改编并搬上了银幕。借用魔术以及那个时代最炫目的科技力量,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百年前的可怕故事。电、鬼魂都登台亮相,那一种执著都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那个时候,表演这魔术的水平虽然越来越趋于登峰造极,却也正一步步酿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是由当事人通过自述的方式来讲的——而读者,能够以一种上帝视角,注视着悲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却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止! 表面上看来,这是两个天才魔术家之间的对抗,是或者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奔命东风的技术对抗;但实际上,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却是人性的迷失、乱向!魔术的魔力固然神乎其神,本质上却仍然只是一场游戏——表演魔术的人清楚,看魔术的人也终究会明白;但当这一种游戏误入歧途、变了质的时候,人性也就带上了可怕的"魔性",双眼从此被蒙蔽,既看不清远方,也看不清自己,还会把对方看得更坏。于是,更大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幸好,鲁伯特·安吉尔和艾尔弗雷德·博登的后代愿意平心静气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最终的结果其实也非常好——读者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倘然很久很久之前,两个天才魔术家之间也能够这样的话,虽然这个故事不会有了"以后",那倒也不失为一件足够幸运的事情…… 《致命魔术》读后感(九):科幻外衣下的人性 和许多《致命魔术》读者一样,我也是在许多年前因为看过了诺兰的同名电影而被圈粉了的小伙伴之一。电影在诺兰的镜头下和金刚狼与蝙蝠侠的精彩演绎下,把博登和安吉尔这么两个宿敌争锋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也找到这个机会读一读原著,结果才发现诺兰对于小说的更改还挺大,电影最大限度的突出了视觉效果和情节悬念,但是对于两位主人公的改变比较大,因此我还是比较庆幸读到了普瑞斯特的原著,让我对于这么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的理解不仅仅停留于商业电影的层次。 这个故事同众多悬疑和科幻小说一样,从始至终的曲折跌宕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字里行间所营造出的紧张悬疑气氛让人时刻悬着一颗心,是情节制胜的悬疑小说中的佳作。而除却这些常规因素之外,《致命魔术》里对于人性的描述和探索,是作者通过构建这么一个故事之外想要表达的潜台词。 最让我着迷的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年代,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世界,科技的跳跃式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不可思议,本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时的维多利亚时代。在出现电影艺术之前,工业革命的冲击,带来旧劳动关系的土崩瓦解,大量的产业工人在城市中涌现,不比传统贵族,歌剧舞台并不能吸引他们在工厂之外的闲散时光,于是新奇神秘的魔术表演便成为当时雅俗共赏的最炙手可热的表演艺术。这是一个没有不可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人类欲望无限膨胀的时代。而对于科技的进步的无限遐想则为小说提供了绝佳的基础,科学天才特斯拉的发明成为安吉尔与魔鬼签订卖身契的桥梁,自此,这个惊心动魄的"四个我"的故事才缓缓展开。 关于情节,为了保持悬念我不能多说,我读到书中两位伟大的魔术师由职业性的互相看不惯,到恶意竞争,再到最终结局,我读出来了人性的丑陋,每个人内心都有私欲,每个人也都有秘密,魔术师也不例外。但是作为一生佯装没有秘密的魔术师,他的秘密就会更加致命,这个致命的秘密终将会吞噬掉掉自己,而这一切的起源却又是起初心中那微不足道的私欲,如此往复成为一道死循环。 博登和安吉尔人性的纠缠,前者是外在的白天与黑夜,而后者则是一次次的分裂和再分裂,这些都是人性的歧途,直至一切幻灭。热爱没有错,可是当热爱中夹杂过多的私欲之后,眼前的一切应该都已扭曲,而可悲的是,无论台上的他们还是台下的我们,明知真相,却依旧愿意相信假象。 《致命魔术》读后感(十):人生不易,全靠演技 看了两遍电影,今天终于把原著完整的读了一遍!不得不说,诺兰大大的改编显得更为故事更为连贯。 不管是电影还是书,里面那个中国魔术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魔术成功,他宁愿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表演,使得自己原本强壮的身体在旁人看来那么的弱不禁风,原本健康的下肢硬生生被他演绎成坡脚……有了这一线索在前面做铺垫,后面一切不寻常毫无道理的事情,就都会变得有意义!至少我们的男主角是这样想的… 电影和书中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影中的人物更加冷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博登和安吉尔之间互揭老底,斗得你死我活。但是书中更侧重于心理描写,他们毕竟也是人,也有软弱无助和后悔的时候,比如博登曾经写了悔过书,想要讲和;又比如安吉尔隐忍不发选择退让;安吉尔一度心灰意冷想要退出魔术圈等等,可是时机不对,老天爷让他俩无法和解。 看完致命魔术,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才会让人在一件事情的坚持上有惊人的毅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这种执着、或许用固执一词更为妥帖。为什么?博登兄弟俩为了魔术,共用一个身份;安吉尔则更是歇斯底里,宁愿杀死"自己",并且宁愿死一百次!为了魔术,为了演出成功,究竟值得吗? 但凡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比如当今中国那些成功人士,哪位不是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什么?奢华的背后又是什么?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道理我们都懂。 就连普通人,又何尝不是戴着面具生活呢?我们总是在上司面前谨小慎微,在同事面前任劳任怨,却总是把最坏的一面展现给了最亲的家人。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推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最容易发泄的出口就是自己的孩子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你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答案就是一个字:装!装作很喜欢看他涂鸦、装作很喜欢听他拉的像屎一样的曲子、装作很有耐心的和他玩耍…可其实内心深处分分钟想撕裂眼前这个捣蛋鬼,经常用亲生的随我来麻痹自己… 人生不易,全靠演技。为了生活,我们总是时时刻刻在展现自己的"演技"。也许这并不是坏事,每个人都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都想拥有上司的信任、家庭的和谐,却反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一篇文章说,很多人经常开车回家,到楼下了反而不愿意上去,而是坐在车里发呆,一呆就是好久好久。为什么不愿意回家?上班已经够累了,一天都周旋在上司、同事之间,回家还要面对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甚至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和孩子发脾气…也许只有在车里,才有属于自己真实的空间,才可以喘一口气。 书中所描写的不论是博登两兄弟,还是安吉尔,都是极端人物,极端事件。他们没有喘气的时候,他们穷其一生都在追寻魔术,他们愿意为了魔术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所以才会发生那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使得魔术产生了致命的结局,哪怕是看到书的末尾,仍然被惊悚的一塌糊涂…… 最近超火的网剧《白夜追凶》,恰好也是双胞胎兄弟共享同一身份,来调查一桩灭门惨案。他们和书中博登两兄弟实在太像,为了一模一样,可以在自己的身上亲生打造同样的伤口。哥哥的白天弟弟的黑夜,都展现了不同的味道。可是就像主题曲唱的那样: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兄弟俩发生矛盾,弟弟说每天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连放个P都要自己控制音量,继而摔门而去。但是我觉得哥哥才是生活在黑暗中的那个人,阴沉压抑无法喘气。也许博登兄弟也会产生分歧,也会吵架,但他们最终还是共享同一身份,就像白夜的最后,弟弟代替哥哥被拘一样。 可是为了达到目的,选择换一个活法,这大概不是人能够做到,对,能做到这一点的确实不能算是个"人"!太残忍,对自己太残忍了!安吉尔用了特斯拉的超级机器,可以每天复制自己,每天忍受电流将自己打散成单个细胞再重组,那种痛苦使得他自己都害怕。但是为了魔术为了成功,他不仅可以忍受,还要杀死自己的分身。面对一模一样的自己痛下杀手。究竟他能够确定,杀死的是"本我"还是复制品吗?一切都无所谓了,最后站在台前,结受观众掌声的人就是安吉尔!他享受着这一切,他很快乐,哪怕他已经死了一百次,哪怕他要亲手埋葬自己,他依然很快乐。 很恐怖不是吗?不管是书还是电影,仔细回味一下,细思极恐。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就是最好,但是好的尽头则是深深的恐惧。 来看看这本书吧,不论是对主人公深刻心理分析,还是突发的反转结局,亦或是致敬特斯拉(那个时代的又一杰出人物,只有他才有可能制造这部机器),都值得一读!但是真的细思极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