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孝经现行本唐玄宗李隆基注那年他刚册封


  《孝经》是谁写的?争议颇多,南宋有人就提出了质疑,孔子被后人附会了!
  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给出了一个官方说明,孔子"七十子徒之遗言",大家都知道,孔子门徒72贤。《孝经》有了一个很硬的背景,成书时间很模糊,秦汉之际!时间跨度几百年,显然不是孔子写的。
  但是,这本书一经面世,引发了社会高层的关注,从西汉到南北朝。为《孝经》注解的人,有百家!最牛的一位是唐玄宗李隆基,我们现在看到的流行版本,就是李隆基注的,拆开李字,就知道为什么把全书分成18章 !显然,李隆基下了大本钱,组建了一个大儒团队,合力完成这本书的注解,否则无法形成经典。
  可是,唐玄宗跟世人开了一个玩笑。56岁时,娶了22岁的儿媳妇杨玉环!白居易在《长生殿》中这样写到"三月三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感天动地的爱情。
  以孝治天下,从唐玄宗开始!
  《孝经》的理论基础非常过硬,认定孝是上天的规范,源自孔子的一句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可是后人没有想到,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只是一个办课外班的私立学校的校长。孔子绝对不会认为,孝和老天爷有什么瓜葛,因为孝只是做人的底线。
  《孝经》的推销者,想到了更多的可能!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天下,却没有意识到,抢儿子媳妇也是不对的!
  臣民可以用孝立身,理家,却没有认识到,自立才是最大的孝,有本钱才能更好的行孝,古人一直挣扎在温饱线,是否《 埋儿奉母》成了艰难的道德选题。
  李隆基当然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他面临的挑战很残酷,大唐就是一幅虚幻的盛世图,开元盛世?仅仅是表象,李隆基自然最了解大唐的真相,"唐隆政变"的红利已经消耗殆尽,跟着自己起家的既得利益者,已经固化了利益大盘,堵塞了新生力量的上升通道。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已经把开元盛世变成了火药桶。
  《孝经》让李隆基看到了希望,第一次把孝亲和忠君联系到一起。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孝被神秘化了!自然有依据,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现实仿佛呼应了唐玄宗的想法,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让唐玄宗看到了剔除危机的可能,《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李隆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会,经过观察,觉得安禄山是忠诚的!
  李隆基开始了政治冒险,干掉了王忠嗣!没办法,政治家判断忠臣和奸臣的标准非常客观,有没有能力反,至于想不想反,这并不重要。
  王忠嗣一个人担任四镇节度使,"佩四将印,劲兵重地,控制万里,近世未有也"。掌握着唐朝最精锐的部队,多达26.7万人。
  可是,安禄山不得不反,没有了王忠嗣的压制,他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李隆基老了,一旦没了,政治清洗马上开始,就算杨玉环是亲妈,都不得不反。
  《孝经》的作用,就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和为君主服务,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被唐朝人捧为经书,到了南宋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以至于被看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南宋是一个小朝廷,不断的签署各种卖国条约,在时代变革的狂风暴雨中,南宋的帝王抱着《孝经》或许能够得到一丝丝的温暖和柔情。
  孝是人性的灵光,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是维系家族传承的力量。但是如果进入荒诞的宗教模式,就成了黑色的幽默剧情。
  雍正为了维护统治,大兴文字狱,写下"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都会成为死罪。后果非常的严峻,雍正十一年下诏征举士人,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就这样的一个精神病,居然以"诚"代"理",对程朱理学进行改造。以传统儒家"天人感应"思想为指导,利用"神道设教"进行政治统治。玩起了以孝治理天下的老套路,闭关锁国,压制人性,清朝走向了没落,造就了一个文盲盛行的国度,雍正这个皇帝后世有不少粉,可是他离奇的死亡,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仇人满天下。
  孝是需要传承的美德,但是扭曲的孝,就是一种荒诞的罪恶!孔子如果能够看到了这种任性的扭曲,一定会说"我不服!"
网站目录投稿: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