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痛的领悟从平庸走向神奇的创新之道


  本文,将从产品创新的思维分析,略为分析一些创新问题。
  "我们的产品是最棒的,相信我!"
  "技术一流,体验优秀,市场前景广阔"
  "用户不简单吗,送点东西就来啦。"
  "我们绝对是创新,投资我们是您的正确选择!"
  (关于产品常见的回答)
  无法想象全世界每天都有多少新品上架,有多少产品下架。
  远的不说,此刻打开手机应用商店:各家的商店里有多少款产品?仅手机浏览器就几十款。具体的数量我没有统计过,至少不止数百万吧,总感觉无穷无尽,手机怎么滑也见不到底。为了添加一个微信表情包,我打开了微信表情添加,进入了更多表情选项,用手机滑动了20次还没见底,还有"更多的"表情包在下面(你可以试试)。
  每天都有很多新产品诞生,僵尸应用一大堆,有些产品一开始就已经死了,只是尸体还一直"挂"在那里。
  引用臧克家先生的话,别有一番滋味,"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大部分产品不仅平庸,就连抄也没抄出范儿。
  培训界的老师最喜欢说一句话:要么创新,要么淘汰!<虽然他们自己从来没啥创新,还在万年不变的会销中年复一年。
  同质化的产品过多,一个不如一个,既没有新意,也缺乏卖点,就像手机上的浏览器,一模样,每天推送无数的垃圾信息,我痛恨手机浏览器,每次打开都很"恐惧",所以现在很少用,被标题党害惨了。
  什么流行做什么,这种做法如果处于趋势前沿还能够获取红利,处于尾部再进入的话,仅仅凭着模仿走不通。
  我曾经见识过一家公司的"传奇",也就是今年初的事情。
  在某次无聊的饭局上,认识一位新来的朋友,说是做技术的,具体岗位不清楚,介绍说技术总监(他公司有几十个技术总监),本来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把酒言欢之后,性格内向的对方渐渐放开了话匣子,这一聊才发现,他们的产品研发模式和经营理念是我未曾见过的。
  他所供职的这家公司就只干一件事情:市场上什么APP流行我就做什么,只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现开发、测试、上架,彻彻底底的僵尸应用。然后把这些应用放到市场上,靠着产品分类和自然排名操作截取一点流量。另一端,一些"能人"拿着这些应用全国忽悠投资。
  这还不算神的。让人超乎想象的是这家公司有上千名员工,80%是开发者,他们已经开发的APP有几百个之多!盈利模式简单粗暴,老板的理念也很执着:总有一款可以红!
  为了验证真实性,我当时就下载了好几个APP,有金融的、聊天的、支付的、农业的、商城的……只要能想得到的全部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结局更让人出乎意料:老板因金融问题被捕,而他的产品一款也没红。
  我们经常探讨消费者的忠诚度、品牌的粘性,似乎已经紧紧的锁住了用户,但不要自恋的认为消费者对你很忠诚,消费者是无情的,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看看现在三星,人气低落至冰点,电池爆炸是一方面,而三星这几年的产品创新乏善可陈,早已失去用户。相比之下,我对小米和锤子发布会更感兴趣,就算是讲单口相声也还有趣,而对三星缺少了期待。
  人们追随苹果的产品跟文化无关,苹果一直在领跑业界,凭着不断的创新缔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传奇。苹果在事实上统治了业界标准,今天的三星,颇有世风日下的意味。
  重温那句话:要么创新,要么淘汰
  创新不是随便想想点子就能得出结论,而是彻底改变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设计、改造产品,甚至成为"偏执狂"、"神经质",这需要勇气,还需要方法。
  抛开关于消费者忠诚度的假象和我们的自恋情节,到底如何才能在产品中实现持续的创新?
  当我们在谈创意、创新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方法论还是经验主义?还是先凑合着拼接一款产品出来,以后再打磨?
  没人愿意成为20/80法则中的大多数,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一开始就平庸的产品,结局注定平庸。
  如何创新,如何从平庸到传奇,是产品经理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一、错误的开始,注定的结果
  人不对了,换人,产品不对,真没得换了。
  大半年前去到一家金融公司参观,老总热情的把他们做技术开发的产品经理为我做了引荐,彼时他们开发了一款商城,我就问了对方一句话:"你们这个客户调研数据是怎么做的?"
  "还需要调研啊,都是套路!只要可以免费送点东西,客户大把的来!粉丝很容易搞的!"对方说完用蔑视的眼神瞟了我一眼就再也没说话了。
  看着这个20出头的小胖子,他的这句话如此似曾相识,我去过的公司,超过80%都有这样的意识,认为用户很好骗,花花钱搞搞活动就来了,可残酷的现实是:没有一家把用户搞起来的。
  有了错误的开始,注定没有结果。
  我有个习惯,只要是去过的公司,我会一直长期的、持续的观察他们的走向和产品状况。
  当这家"不需要做调研"的公司产品开发完以后,花了很长时间客户没做出来,市场知名度也没有,而最终产品经理写在报告上的理由是因为金融趋势不好,跑路的P2P公司太多拉低了整个行业信任度。于是,他们又进入了下一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中。
  那么,一款产品的错误是怎么开始的?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驴子运盐"的故事。
  某天,主人要求驴子背着很重的盐袋到河对面,当驴子踏入河中的时候不慎滑倒了。它踉踉跄跄站起来以后,突然发现袋子变轻了很多,因为盐融化了。此后,驴子反复的如法炮制,发现百试百灵。从此以后,驴子每次渡河都‘不小心’滑到一下。某天,主人把盐换成了海绵,驴子仍然驮着海绵下了河,可这一次终结了他的生命,沉重的海绵把它拖入了河底。
  大多数人,都是经验主义者。经验是人生财富,但不要把经验主义应用到产品中去,尤其是互联网产品。
  有多少次我们被经验主义所驱使者:离职后的头几天,早早的就起了床;医生没有根据病患个体差异抓药,错把耳鸣当做了感冒;我以为……然而……
  一开始错了怎么办?
  可能性有三种,一是推到重来改,如此,还有可能让产品换发活力,但很少人有勇气承担,这里不仅是利益问题,还是团队文化价值观。二是项目终止,个人利益可能会严重受损。三是做下去,虽然一定会死,但总有个交代,以后也好找借口。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如二战时期的德军就研发了很多看上去很厉害的产品。
  1914年8月,德军完成了史上最大的履带式重型移动炮台"卡尔臼炮",从外观上看就是一门超大短管巨型坦克。
  这款巨炮拥有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填装弹长1.991米,弹重1.7吨,配备指挥官1人,炮手18人,共19人。在实战中,巨炮需要俯仰手动水平操作,转动缓慢、操作繁琐。在每次发射完一发炮弹以后,由于巨大后坐力产生较大的位移,必须重新人工手动调整精度,耗时耗力。此外,跟普通坦克每小时50Km以上的时速相比,卡尔臼炮的移动速度每小时10Km,进入战场缓慢。
  显而易见,从震撼性来说,这门巨炮是可怕的,仅凭那恐怖的炮口就足以威慑任何敌人,而它的弊端更突出。车上只能携带两发炮弹,一发已经装填,一发在尾部,而随行的弹药搬运车,只能携带4发,在加上及其缓慢的移动速度,进入战场迟缓,这么巨大的武器,射程最长却只有6Km。
  这款产品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三次,分别是塞瓦斯托波尔、华沙战役、柏林战役,最后一次上场时德国失去了阵地,它成为了苏俄的战利品。这是一款一开始就错误的产品:机动性低、补给资源大、操作繁琐、体型巨大、容易被针对、反击战无用武之地(主要用于攻坚战摧毁重型工事)。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拥有完美的创新理念,就像每个写BP的人都认为自己的BP一定是最伟大的。但实际上,大部分都不切实际。
  到底如何才能实现有价值的创新,而不是从一开始就错呢?
  二、痛的领悟:产品创新规则
  人的大脑每天可以产生6万个想法,我们不缺乏灵感,更不缺乏创意。
  一款优秀的产品,不能够仅依赖灵感填充,它不同于艺术家,灵感来的时候立即就能够变成一幅画、一首歌。灵感和产品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
  我发现很多产品在成长中缺乏系统规则和思维,一个是依赖经验主义想当然,其二是省略了很多步骤,团队激情不在此讨论。我们常拿痛点和痒点来诠释客户的需求,这可能还不够。
  "痛点","痒点"都无法直白的诠释客户需求,"痛恨"才是真的痛。
  我常跟人说,我真不知道什么是痛点,痒点更不懂了,反正让我不爽的我就骂,让你不爽的你也骂,只要是让人骂的、惹人很的,就有可能的潜在机会。
  以前坐出租车,最讨厌的就是看司机脸色,你说往前多停10米在路口下,他极不耐烦的说你不早告诉他,然后凶巴巴地唠叨一大堆,这完全是拿着钱找气受,揪心。或是你非常着急去一个地方,一辆的士迎面开来,他却问你去哪儿,然后告诉你太远了他不去,你是否很不满?
  之所常用滴滴,是痛恨了的士服务,这是在我跟无数滴滴司机和的士司机对比来的。至少对于我来说,用滴滴不是方便的问题,而是对的士服务已经绝望。
  面对这么多痛恨的理由,产品创新的规则有哪些呢?从步骤来说有5步,每一步都包含了很多内容,在此不做过多展开。
  下面就以快捷酒店为例(仅做推导)。
  1.首先是提出假设
  假设想解决的问题是用户痛恨的、骂的、讨厌的。
  如很多快捷酒店,还称不上快捷。即使你在网上预定了、支付了,进门前还要登记,问长问短。说国家查身份证什么的,我们可是客户啊,国家对你的约束跟我没有关系吧,那是你的问题。
  如果在登记的时候,前面还有几个人排队,真的让人抓狂。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排队,酒店排队跟汽车、飞机排队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不是一个应该排队的地方。如果你是找妹(帅哥)去开房,那几分钟的等待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痛恨)。
  那这里的假设就是:如果客户不想排队,如何加快他的办理流程并满足身份审查?
  2. 然后是寻找创新机会
  灵感发散。
  怎么能够让快捷酒店真的快捷呢?
  A、不刷卡,刷脸;
  B、不刷脸、刷指纹;
  B、直接通过实名支付宝入驻;
  C、老客户自动进入,不验证,监控智能认证;
  D、每一间房门口设置身份证识别系统,凭身份证进入并点亮室内电源;
  ……
  实现快捷的方式有两大类,一个是提升办理效率,一个是非人工干预。
  3. 接着是提炼创意
  创意分为常规的和非常规的。
  常规的就是一些很容易实现的,而且在同类市场和产品中大家都有可能使用的方法。非常规的就是还没有人使用的,从未发现过的,有点大胆的。而创新大多来自非常规。
  常规的:
  A、优化前台人员软件使用效率;
  B、简化老客户入驻手续,快速入驻;
  ……
  非常规的:
  A、拍一张照片进行识别就能入驻;
  B、前台全部换成机器人;
  …..
  机器人(AI)和人脸自动识别可以成为新闻热点,值得考虑。
  4. 然后是整合方案
  把各种现实中可实现的组合起来。
  A、在房间入口设置身份证识别系统可以实现;
  B、前台设置机器人自动刷卡、读取、结账可以实现;
  C、指纹+人脸设备可实现;
  ……
  列出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的、自己能完成的(先忽略难度),能够整合、重叠在一起的。
  5. 最后形成创新方案
  将各种功能排序分批实现。
  虽然我对快捷酒店是个外行,但从入住者的的感觉来说,只有退房的时候才叫快捷,我曾经理解的快捷是如无人售票车一样的自助式快捷。
  三、神奇的产品从问题中来
  创意转换为产品,产品拥有创新,在整个过程中要提出很多问题,问题即是产品的原型,如果你有一张写满问题的白纸,如何创新就在纸上。
  以下是一些问题的浓缩。
  如果我们的产品(______),会怎么样?
  如:如果我们的酒店不用办理入驻手续,会怎么样?
  当我的产品摆到客户面前,客户会说(______)?
  如: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我们的产品跟竞争对手比较,使用者会说(______)?
  如:我一直用支付宝,为什么要换掉?
  这个行业中的老规则有哪些?
  此问题非常值得深思。规则越多的行业,体制越陈旧,越抵触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P2P与银行的争执可见一斑。罗列出自己的行业规则,一条一条去扒,惊喜就在其中!
  客户痛恨什么?
  我特别害怕打开小米自带的浏览器,还卸载不了。每次看到它推送的新闻就抓狂,标题党无聊至极:"美女逛街狂喷经血"、"朋友聚会时女方大胆献胸"、"没有男人,妹子一样嗨到爆"、"女人都想嫁的年轻总裁"…..
  谁能告诉我,哪一款稳定的纯净版浏览器好用,别像欧朋老瞎转圈的就行!
  我们想当然了没有?
  如上面所提到的那家金融公司,他们的产品是微商城(积分+现金购买)。这种产品过于泛滥了, 如果缺乏创新点又要考虑存活,也许采取暴力营销能够取得一些成效:使用海量的客户数据,通过强推+打折的形式强行转化一部分。但他们既没有客户数据,也缺乏营销方案,即便是转化了第一波,后续也会僵化。
  客户样本怎么说?
  产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体验和触觉,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库,做好实际调研真的太重要,可惜,80%的公司鄙视了这些方法,可喜,这才给了其他创新者机会。
  我不太确定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人不做实地调研了,凭感觉成了他们做产品、客户的习惯。一个人可以一整天面对着电脑而从未问问朋友对某某的看法怎么样。传统的纸面样本、对话样本、跟踪访谈都被抛诸脑后了,平庸也在情理之中。
  小范围测试结果如何?
  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恐惧、厌烦,那就绝对不会触摸他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宁可小范围试错,也不能全局失败!
  千篇一律的产品只能拼:人力、经费、资源。小公司操作小项目,在小范围内测试成本可控,简单易行,大多数时候身边的朋友就满足测试要求了。比如我一个朋友他们开发的流量充值系统,在我的手机上显示字体是透明的(BUG),既没花钱测试,又得到了我的关注,还发现了BUG。
  以上仅对一些问题做出思路拓展,具体到每一款产品再根据自身的特性来创建自己的"问题集"。
  后记
  我仍然喜欢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纸、笔、白板、访谈。
  家里的墙上挂着白板,这已是我多年的习惯了,而白板的神奇之处在于:很多毫无头绪的问题,总能在白板上找到神秘的答案。如果你遇到了困惑,可以试试看,先准备好多种颜色的水笔。
  一个产品的诞生,是基于产品特性(技术)、服务特性(服务)、客户特性(人群)、商业特性(盈利)等融合而成的,而创新更不能脱离用户。
  用户在哪儿?就在你家里、楼下、超市、商场、朋友圈里,你所要做的,就是每当你想出一些让你兴奋的点子时,听听他们的建议,一次又一次的去改变,去完善。
网站目录投稿: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