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立德树人教师最需要付出的不是智力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前者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后者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第一也同样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树什么?主要就是树立人的品德和人格。"百年"才能树起来,足见其意义之重大、过程之艰辛。单从过程来看,德育不像知识传授、才艺培养,没有智育那样直观和便于操作。这也说明德育相对含蓄,更为隐性,工作难度也就更大。其实,德育工作说难也易。开展德育工作的路径千差万别,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耐心。做好德育工作,不在于教师有多高的智商和知识水平,而在于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耐心。
  回想自己的求学之路,授课老师的形象大多越来越模糊了,但那些曾经在思想上敲打过自己、启发浸润过自己的老师却时常浮现心头。还清晰地记得30年前,在简陋甚至落后的乡村初中,身患残疾的班主任陪伴我走过的一个个日出日落,挥之不去的是放学路上班主任的唠叨,那些"农村孩子要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家庭命运"之类的话,最终成为助推我成长进步的动力。
  班主任的那些"唠叨",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有些是似懂非懂的,甚至听起来有点儿逆耳。但班主任唠叨的神态却令我记忆犹新。虽然很难量化那些"唠叨"的价值,但那些话语就像农夫撒进田地里的肥料,不久就会发酵起作用。现在想想,班主任那些"唠叨",正是自己幼小心灵得以健康成长的滋养,是引导向善向上、鼓舞坚毅前行的力量源泉。
  当然,时过境迁,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宜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要从社会现实出发,与时俱进,提升唠叨的境界和技巧,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心谈话,做好思想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需要付出的不是智力,而是善良和耐心。否则,德育就无从谈起。当然,德育不只是学校的事,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密切相关。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力,同向推进,形成人心向善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网站目录投稿: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