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一套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方法,心理学把它称作防御机制。 这些方法,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应对环境问题时,保持下来的,具有习惯性的特征。所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就看看他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便一目了然。有位谨小慎微的年轻人,他平时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顺从听话,儿童阶段,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在学校认认真真读书,学习也比较优秀,平时比较追求完美,会为一些小小的失误而自我责备,曾经有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不敢回家,让父母好担心。 进入青春期,他经历了一段单相思,他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让一个靠得住的哥们转交给那位女生,结果哥们带回信息,女孩子看了很"讨厌"。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自那以后,他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晚上睡不着时以手淫自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也因心情沮丧而开始下滑。慢慢地,他觉得自己为她痛苦没有必要,决心要忘记她,就能够安安心心地学习。 其实,他们是同班同学,天天见面,怎么做到能够从记忆中抹去呢?所以,他开始恨那女孩子不应该拒绝自己的感情,如果自己没有遭遇拒绝,也就不会发生手淫的坏习惯,学习成绩时好时坏极不稳定。 就这样,他把"引起手淫归罪于曾经拒绝自己感情的女孩。所以,他随时提醒自己必须要忘记她,否则觉得自己太不争气"(从记忆中抹去-无法实现的要求,也是强迫性观念的开始)。几年过去了,这种强迫性的观念不仅耽误了他的高考,而且一直影响到现在的正常工作。白天,只要想到那位女孩子,头脑就会走神,常常出现差错事故,扣工资或者违规操作致伤身体的事,频频发生。 可见,追求完美,逃避责任是强迫症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追求完美是强迫症者的人格基础。通常,他们在人生的早期,都经历过严格的家长管理与教育,在他们头脑中有一个曾经为之受到高度赞扬的形象(好孩子与好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处在动荡不定青春期),一旦发现自己身上也会存在某些问题时,就会产生极端的焦虑情绪。出于为了维护完美的心理需求,往往在归因上逃避责任,强迫性重复的观念(或动作-反复洗手、反复关门、反复检查、反复数电线杆等等)随即出现。虽然,他们也知道,这种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就是无法控制。强迫与反强迫观念与(动作)只是能够暂时地缓解内心的焦虑,但是,他们以坚定地捍卫"完美"形象为宗旨,不失采取非理性思维保持强迫性的观念(或动作)。只是,他们心中太忌违现实中的不完美了。 心理治疗的过程比较复杂,强迫症者有超常的智慧与自己(或者咨询师)辩论的能力。所以,设置疗时不适宜短程。首先,要让他们充分接受人类自身不完美的现实(常常遇到阻抗)。其次,适当地处理早期经历中追求完美的家庭教育理念。再次,重要的是让他们在面对失误时,如何承担责任与客观的归因习惯,建立理性的逻辑思维(或观念),在新的生活情景中加以运用。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