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大维 来源 | 公众号 良大师 "认知"这个词,不知道什么时候火起来的,但是普遍为大家接受。 而且一提起这个词,就让人感觉意味深长。 因此"认知层次决定命运"、"认知深度决定未来"等话题就特别受人待见。 但是"认知"到底是什么呢?却很少有人去定义。 如果你去查百科,会告诉你一段冗长的定义,让你感觉"认知"就是"受想行识"的全部,可这种广泛的定义,有什么用呢? 我们不妨把这个词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解读。 良叔觉得"认知"很大程度就是人的"归因"方式。 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后,你怎么理解这件事,就是你的"认知"。 简单讲,就是为"现象"找"原因"。 你觉得这事很容易吗? 对于一些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是比较容易的。比如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打雷。 但是在人文领域,则非常困难,因为没有绝对的答案,甚至没有真相。 你对现象的归因,只是一种猜测。 但是这种猜测,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主导你的行为和观点。 所以,我说"归因"即"认知"。 因此,划出你有可能犯的三个错误: 报复式归因 代表式归因 外推式归因 这三个错误人人会犯,非常普遍,我随手找了一篇观点文,来做案例教学。 一位财经作家刘Sir,写了一篇批判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文章。 文章开头便引入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一次他带两个外国朋友,在深圳COCOPARK的露天酒吧喝啤酒。 也就是说,他们这桌三个男人,两个鬼佬和一个中国男人(刘Sir)。 没多久,他们看到邻桌有两个白领靓女。 那种场合你懂的,撩人音乐下,微醺状态中,十目相对,秋波乱飞。 两个靓女竟然很主动,来到他们的桌台,和两个外国友人碰杯,可就是不主动和刘Sir碰杯。 据刘Sir描述,在外国朋友的提醒下,两个靓女才极不情愿地和他碰了一下杯。 但是,刘Sir在整个过程中明显感觉被当成了"空气"。 在描述这个故事的结尾时,刘Sir说,本来两个鬼佬提议,邀请女孩"出去玩",因为不难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于是当即制止了。 紧接着,刘Sir对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配合其他论据,痛斥中国人如何崇洋媚外。 这篇文章也受到众多民粹者的响应,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 我们不去讨论"崇洋媚外"本身论点的正确,仅仅从那三点归因易犯错误入手,来分析另外的可能性。 1. 报复式归因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刘Sir自感是受到了某种侮辱,作为一种报复,因此把这现象归因为崇洋媚外。 而男人受到女人藐视是极大的一件事,有野史就说,朱元璋夺取天下,就是受到某女的刺激。 当然,这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却很真实。 真实的地方在于,男人受到这种伤害,一定会报复。 就像刘Sir故事结尾的描述,不难看出一丝的恶毒。 难道主动来敬酒的靓女,就一定会和老外出去,"发生一些不难想象的事"? 你看,就是这样,人都是趋利的,别人只要伤害了你,无论ta是什么样的人,那么在你心中,ta就一定是坏人。 而会写字的人,就更狠点,往往给个污名化的帽子,比如"崇洋媚外"。 报复式归因是个普遍现象。 经常看我小随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只要我说起和外国教练的事,她就会留言批判,说外国人抢了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把他们赶出去之类的激烈言论。 我觉得有可能,她或者她的家人被外国人抢过饭碗,因此,作为一种报复,她才会如此归因。 2. 代表式归因 如何说服别人?最有效的方式是举证,也就是讲个案例,支持你的观点。 而不是摆出一堆统计数据,或者展示严丝合缝推论过程。 人类是一种感性动物,你让他们捐款给非洲地区,说非洲一年饿死多少人,他们无感。 但是,你只要摆出一张瘦骨嶙峋的非洲小孩照片,马上施者芸芸。 是的,人不善于识别整体,却很擅长觉察个体。 关于这点,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欧洲人民对中东难民的态度。 很多欧洲国家在推行中东难民政策时受阻,但是由于一张照片的出现,事件出现了转机。 就是这张叙利亚3岁儿童,偷渡溺死的照片,惊动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很多人对难民的态度。 代表式归因无疑是极具杀伤力的,因为受众对一个事件的情感深度关注,远远大于对这件事普通性的关注。 因此也会从这个点,推演至全局。 就如刘Sir的那篇文章中,酒吧一幕,让多少男人郁愤难平。 因为那两个女性对外国男性的示好,挑动了大家的神经。 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让你倾向把这起个别事件,赋予某种意义,比如:崇洋媚外。 3. 外推式归因 人在归因时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凡是好的事,都归因给自己,凡是不好的事,都归因给别人。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个人失败,往往会说时运不济,或者小人作恶。 但是,如果成功,就会诠释为自己的能力,而会无意忽略运气的成份。 为证明这个观点,《成功与运气》一书的作者说: 你去GOOGLE搜"顺风"两字,搜不出什么。但如果去搜"逆风"两字,能搜出一堆逆风跑步或者骑车的照片。 也就是说,当我们顺利时,会觉得这一切是应得的;当不顺时,却很容易把原因甩锅给外界。 正如刘Sir那篇文章,不就是把别人不向他敬酒,甩锅给了"崇洋媚外"吗? 如果向内归因呢,说不定有了新的发现。 会不会自己不够帅?或者是满眼的油腻让姑娘看着烦? 当然,这种向内归因是痛苦的,没有人愿意正视自己短板,倒不如,冠以"崇洋媚外"之类的污名,套牢别人。 避免了自我鄙视,还能引起受众共鸣,多好? 这篇小随,根据一篇文章,讲了三个归因陷阱: 报复式归因、代表式归因、外推式归因。 掌握这三点,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凡事不会人云亦云。 所谓独立思考,不就是最大程度脱离别人观点的束缚吗? 图片:图虫创意 作者简介:徐大维,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