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场游戏规则不知道这些你就危险了


  进入职场,你首先要明白一些基本道理:比如,努力工作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但请记住绝对不是充分条件。默默的奉献精神不适用职场,如果你不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那就是在堵死自己成功之路。
  现代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机遇转眼即逝,若是日日苦等"伯乐"来发现,大好时机很快就灰飞烟灭。每一个人只有大胆地做自己的伯乐,才不会被埋没。如果在职场中,在与你的老板的合作中,你是"只知付出,不计回报",那么,你的职业提升恐怕就只能靠运气了。
  记住,职场就是利益场,那里有你不得不明白的游戏规则!
  职场混得好不好,技能与才干不是关键
  诸多技术纯熟的雇员,似乎对于公司具有很大价值,但是却每天都在被公司所忽视,与之相反,获得晋升机会的职员其技术未必出类拔萃,但他们花费了大量成本及时间,令公司认为自已远比其他人更值得信赖而已。
  当然,技能与才干非常重要。但是有太多的职场人自认为自身职位安全,完全是拜技能熟练且工作努力所赐。不过,一定没有人告诉你人事部门及公司主管们早已就"技能问题"研究多年,他们并未说出有效雇用的真实用意。为什么呢,这是出于安全考虑。探讨技能是一个主观过程,如果他们对员工提出"你的技能或才干不适应公司此时的需求",他们不会因此而起诉你。这种误导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员工过于强调技能,但是技能与才干根本无法保护你,也不是你未来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即使你在公司中属于技术尖兵,但是若得不到上层信任,也会面临失业危险,你的需求同样得不到满足,你同样会走投无路。信任基于公司对于你的理解。无论公司怎样评价你,理解才是决定你的职位安全与否以及你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因素。
  你感觉公司此刻会对你抱有怎样的看法呢,你的主管及高层领导会对你作出怎样的评价?如果你并未感受到自己拥有工作动力,不清楚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亦未曾得到应有待遇,那么公司对于你的看法也许远不如你想象中那般好。
  若要认清公司对于自己的看法,你就必须懂得如何去发现其幕后动机。这涉及你对于公司的真正保护对象、奖赏及价值持有怎样的认知,在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你亦可为自己竖起一面镜子,由此随时审视自己在工作场合中的行为。
  站在雇主的角度上审视自身行为,无论你的真实想法如何,自己平时的行为看上去究竟是不是一个支持公司政策、保护公司利益所应有的?你平日的言谈举止给予人的感觉究竟是对公司具有强烈归属感并充满激情,还是只关心自己工资条上的数字?在他人眼中你的行为与真实意图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差距。外界对于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职位安全系数。
  公司的秘密价值是形成其潜标准及潜规则的基础,秘密规则手册会告诉公司你究竟是不是他们值得继续投资的人,是否还值得他们继续信任。
  假如你正在为一家视"保护"为已任的公司效力,在一次职业课程中,你遭遇到上司的性骚扰,你声称要公开此事。当然,从法律上讲你完全有权利这么做,但是与此同时你却触犯了公司的秘密规则,为自己醒目地贴上了"公司的叛徒"的标签。
  对于公司而言,它完全可以利用合法手段处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使你仍然居于原职,但是你将永远得不到信任。在绝大多数公司,出现这种情况将意味着你的这份工作就此结束。而这件事之后,大部分公司必然会尽快将你清除。为了维护自己光辉的外表,他们必须这样做。他们绝不会因为维护一个将自身利益看得比保护公司利益还要重要的雇员,而将公司置于危险境地。
  然而,如果你选择私下处理此事,未使公司处于窘迫境地.亦不致令公司为之付出昂贵代价或耗费大量时间,那么你仍然可以继续安心地在这里工作下去。
  公司这类行为令许多人为之异常恼火,看上去也非常不公平。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仍然是站在雇主的位置上看待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也不会发表公开声明,使公司陷人困境之中,除非该问题确实非常严重,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决。同样,如果你身为既得利益者,假设你便是公司的大股东或是高层人员,也会采取这种做法。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通过烦琐的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其产生的负面作用要远远超过私下解决带来的不适感。即便绕过正式法律程序,公开解决依然需要耗费大量金钱.何况又会耗损高层领导的时间成本。他们所要做的是怎样使公司走向成功,而不是对两名员工之间的摩擦作出评价。
  如果经过正式庭审,更是会消耗掉公司一年甚至数年的利润。任何既得利益集团或者公司所有者均不会冒此风险。倘若你真正关心自己公司的安危,也不会采取这种做法。
  所以你必须使自己持有这样一种认知:要关心自己公司及其收益人的利益,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及感受,这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区别。
  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之,就等于为自己贴上"叛徒"的标签。公司不会再信任你,亦不会继续在你身上进行投资。倘若你已经陷入类似状况中,客观地询问一下自己,如果你是雇主又该怎样处理类似问题,如此一来你立即便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如何去应对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你将自身日常行为决策与公司利益联系愈深,公司对于你的印象就会越好,你在公司的位置便会越有保障。
  那么,你要如何才能看出自己这样做的效果呢?事实上,那些表面能够站在公司一方的雇员已经得到了认可 赞赏及升迁,即使他们的技能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或许我应该再打击你一次:能够得到晋升并非是凭借他们的技术或表现。
  诸多技术纯熟的雇员,似乎对于公司具有很大价值,但是却每天都在被公司所忽视,因为公司认为他们是自己潜在的风险,不再信任他们。与之相反,获得晋升机会的职员其技术未必出类拔萃,有些人甚至不清楚工作该怎样进行,只不过他们花费了大量成本及时间,令公司认为自已远比其他人更值得信赖而已。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学习工作技能。公司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他们所要寻找的是看上去能够全心全意维护公司利益的人,而其唯一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外在举动 日常行为。
  听公司的话,你也可能死得很惨
  诸多员工忽然发现他们已然被公司高层秘密地排除到队列之外。这些员工,在面对选择时并没有以公司利益为首位.因而遭到了惩罚。因为,自一开始就相信公司花言巧语的人就已经被职业生涯抛弃了。
  所有公司都存在秘密议程层面。它们潜伏在光鲜的公司假象之下,如果你能够穿越公司光亮的外表,便可以看清假象之下的本质,便可以发现公司声言的价值与真实价值之间的差距,同时亦可觉察出其实质举措与公开声明间的差异。
  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向其员工许诺,一定要使他们保持"工作、生活相互平衡"。在招聘过程中,他们对该计划大加褒扬,并声言希望应聘者能够按照要求,共同创造一种生活、工作相平衡的公司氛围,公司老总甚至公开声明这将是该公司的核心价值之一,并且公司花费极大的精力在口头上将其宣扬得头头是道。许多职员信以为真,认为公司确实是在推动它、支持它,因此非常激动,都在忙着将它融入自己的生活。
  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仔细地加以注意,他们便会发现为什么此事对于公司十分重要:保持领先、保持自己处于行业顶端、保持自己的产业居于前沿地位、将公司地位放于首位.无论为之付出何种代价。很显然,只要你略微深入地看一眼,便会明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将该计划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
  事实上,这乃是公司在大张旗鼓地改善自己的公众形象。这些信息本是与公司的根本价值相悖的:公司的根本价值本就要求尽可能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因此,如果员工希望保住自己的工作,这就是他们不该触碰的地方。
  最终,被奖赏的根本不是那些保持生栝、工作相平衡的职员,那些每周仅仅工作40小时的员工只能卷铺盖回家。公司的价值体系开始奖赏无论如何规定工作时间或是公司作出怎样的承诺,均将公司利益放于首位,继续做好自身工作的员工。
  许多加入"工作、生活相平衡"这一体系的员工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绩效评价不佳,被扣发奖金,失去了股份红利。诸多员工忽然发现他们已然被公司高层秘密地排除到队列之外。这些员工,在面对选择时并没有以公司利益为首位.因而遭到了惩罚。自该计划实施开始,那些相信公司花言巧语的人就已经被抛弃,而老员工则继续保持着对于公司谎言的警惕性。
  另有一家公司,与上述公司相比规模要小很多,员工人数大约只有50名。公司决定对自己的员工耍弄把戏,公布一些所谓的核心价值,其中的一条就是诚信。他们要求员工将这种品质应用于每天所从事的工作中与代表公司处理的每一次交易上,此项规定主要体现在新的绩效评价中,井且公司又将之钉于墙壁之上要求拭一遵照执行。但是只要该公可员工仔细注意一下,他们便会发现公司的生命线其实就取决于能否赢得合同,并且任何问题或原则均不能与此相违背,一旦合同丢失,诚信必然会被抛诸于脑后。
  当公司第一次因遵守承诺、诚信的原则而丢掉合同之后,相关人士的命运也就如同那份丢失的合同一般了。这些诚信者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认为公司只是基于他们的外在表现进行评价,而没有认识到公司表面所言与真正意图间的差距。
  处于当前这种获悉公司真实意图存在障碍的环境下,超越自身立场看清公司本意的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具备这种能力,你才能透过公司公开的面具认清问题实质。公司的真实意图与冠冕堂皇的外表完全大相径庭。正是由于未能领会公司本意或是忽略了公司言行不一的特点.许多职员无端地丢掉了自己的饭碗,又或遭遇公司单方面毁约。
  每家公司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与幕后动机等待你去发现,但以下几项动机目标则为所有公司共有。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准确地站住真实规则一方。
  动机一:商业机密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感觉你公开了任何他们不便透露或是与其不利的信息(即使这种做法是出于正义),他们亦会尽快将你驱逐出门。倘若你认为自身需求较之保护机密选首要动机更为重要.那你无疑是为自己点亮了红灯,你就会成为不配合公司工作、不被信任的对象。对于公司而言,"保护机密"这一核心价值远重要于其他任何问题。威胁到这一核心价值正是造成今天失业的罪魁祸首。
  动机二:丰厚利润
  我所指的是公司的金钱,而不是你的薪水。如果公司感觉你在金钱问题上将自己置于公司之上,那么对不起,你应该卷铺盖走人了。若要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公司与自己的金钱一视同仁。
  动机三:权威度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公司感觉到你不支持他们的政策,或是对职位不满,又或不去跟随他们的主导方向,那么你就会从这里消失。如果你是个爱与公司唱反调的员工,那么可要特别小心点了。
  动机四: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公司对于那些看上去萎靡不振、落伍或是易为生活问题所干扰的人,总是避之不及。他们认为使自己保持强势的唯一机会就是一直居于成绩曲线顶端,并不断前进。这种动机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危机感,亦是驱使公司不断进行新旧更替的主要动力。
  动机五:光辉的外壳
  公司非常欢迎无论处于公司内外均能够保持成功者形象及行为的员工。如果你表现出消极、悲观或是压抑的一面。公司便会寻找另一位他们认为能够创造出更加积极氛围的人取代你。公司对于"员工出现悲观及消极态度"的恐惧远比其他行为更甚,也绝不能容忍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它会毁掉公司精心维护的成功氛围。
  以上所列举的核心动机是针对于绝大多数公司作出的笼统论断,但是她们所服务的每一家公司都会拥有自己的一套规制度。为了能够切实保护自身及自身工作,你需要明确认清公司所隐藏的幕后动机究竟是什么。
  若要探清公司的幕后动机,就需要仔细观察他们推出的关键性决策及所涉及的相关价值(即便是他们未曾提到的,甚至是公开否定的,或者有悖于"正确政治"的问题)。
  不要相信那些看似真情灼灼的公开演讲,这些也许只是公司的一种理性举动,或者说是它的理想,但是你绝对不能按照这一理想大踏步前进,而应该自觉保护自己的职位。对于公司而言,这种演讲能够促使员工朝同一方向努力,但是公司真正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前进!并且要永远保持领先。想要保住自已的职位,你必须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
  试想一下,如果你并不是一名职员而是公司的主人,你最为看重的会是什么呢?如果此时CEO将一切重要文件交付于你负责,然后再向你移交钥匙,如果此刻这间公司已经属于你,那么你认为自己应该改变公司现状吗?作为一位新领导,你最畏惧的是什么?成功、保护机密、合同、前进动力以及支持,哪个又更为重要呢?
  如果此时由你全权处理这一切,你就会忽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以及巨大的责任感。而这正是你的公司老板每天均要体会的感觉。如果你能够切身体会到公司所有者的这种感受,便立即明白对于真正的决策者而言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什么才是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要维护的,同时亦会明白究竟是什么动力一直在鼓励着他们前行。最终,你便会懂得什么才是应该做的,而什么又是必须注意避免的。
  为什么公司不让你知道它的真实意图呢,如此一来你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完成预定目标,而且能够尽力去做一名颇具效率的雇员?答案是 不需要!
  公司隐藏这些秘密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撒气,更不是有意与你作对。他们之所以如此其目的就是自我保护。公司处于一个并不稳定的生存状态之中,依靠着自我倾斜地、机警地、合法地维护商业环境而存活下来。只要有一名心怀怨恨的职员一纸诉讼将其告上法庭.便会打破公司精心维护的一切商业环境。
  那不仅仅是针对公司所有者的一纸罚单.而是对于他们的致命一击。因为他们已经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其中。
  他绝不可能向一个自己都不甚清楚是否值得信赖的人摊牌。
  公司重要决策通常信赖那些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的人。如果公司将一切秘密开诚布公地告知于众人,它又怎样去区分哪些人天生就拥护公司利益,哪些人只是利用这一消息为他们自己的升迁开路呢?公司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企业管理者的员工,而不是仅仅将公司当做个人成功垫脚石的人,这种人绝不会为曾经任职的公司披肝沥胆。
  绝大多数雇员并未意识到这些秘密的存在,因此,他们进退唯谷,被公司玩弄的花招所迷惑,没有人看清花招后面的真实意图。
  聪明过头并非明智之举
  职员往往认为,公司正是出于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加以雇用的.因此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毫不吝啬地大提建议.畅言自身想法,但在公司看来,除对于现实工作不满外,毫无其他意义。
  难道公司不希望得到聪明的员工,借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准确地说,这样的公司至今为止尚未诞生。
  张阳明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他的工作生涯,他急于向老板展示自己对此行业以及所负责项目的了解。他是因为对此行业具有丰富经验才受到公司聘用的,并且这一领域对于公司而言尚很陌生。公司上司看上去对张阳明十分满意,在其入职的第一天便向他咨询问题,随即又告诉他,倘若有任何的建议,不要犹豫,尽可大胆提出。由于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张阳明严重误解了上司的意思。
  他发现该部门在组织方式、任务分配,以及项目执行上均存在诸多问题。张阳明自认为公司必然希望他能够将此提出。为了引起公司注意,他开始频繁地公开提出自身建议,急于获得老板的好感。不幸的是,他所面对的是一位极力使一切按部就班的上司,他当然不会对张阳明的建议产生兴趣。
  张阳明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上司不再重用他。令他更为诧异的是,上司非但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反而将他调往另一部门。他并不喜欢此部门,在这里张阳明一点技术基础都没有。处于这一陌生领域,张阳明感到毫无希望可言,最终导致自己的工作表现极为糟糕。一年之中一切完全变了模样,他初来时所期待的荣耀与机遇并未如约而至。
  职员往往认为,公司正是出于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加以雇用的.因此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毫不吝啬地大提建议.畅言自身想法;在会议上纠正老板的错误,为使事情发展更好而贡献另类策略,指明如何改进流程,等等。难道这也有错吗?
  自身尚未具备这种权力便做出如此举动,在公司看来,除对于现实工作不满外,毫无其他意义。公司并不希望你真正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除非对于老板你能够表现出足够尊重。无论你的出发点何其良好,在未曾赢得该权力时,只会令上司感觉到威胁,公司也会将你视为分裂分子。
  员工们总是希望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观点,最大化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经验.为公司面临的问题提供各类解决方法,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他们忘记了是谁在掌握自己职业生涯的生杀大权,如果上司感觉到你对他的位置构成威胁,那么无论你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亦于事无补。
  在你准备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不要将注意力从上司身上移开,不要认为自己会比上司更高一筹。即便你确实能够做得更好,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现。倘若自己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该放弃表现机会。公司只会鼓励那些利用自身聪明才智支待上司的员工,而并不欣赏凭借反对上司决策炫耀自身聪明才智,使其难堪的人。你的晋升需要得到上司点头方可.他不认同,你便寸步难移。因此,你的才华应该用以支持上司成就.而不是个人成就。
  表现自身聪明才智的合适方法:
  1.只有在被问到时才提出建议。永远不要自告奋勇,不要提任何问题并指明不适之处,只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2.如果老板要求你闭嘴,那就忘记刚刚说过的一切。倘若你成为了老板,你也可以随意而为。只要你依然是员工.你就必须按照他的命令行事,即使你认为或分明知道换种方式也许会更好。
  3.应记得对于上司此前的努力给予充分尊重与欣赏。就处事方法而言,每个人都会具有不同见解。因此公司必须安排一个人负责最后决策,他就是你的老板。所以他们一旦开始工作,你便必须尊重并支持其一切行动。除非老板向你征求建议,或者要求你帮助他们开始抑或改进其工作。
  4.如果你准备提出某事的整改建议,确定上司能够给予你足够信赖。你所提出的任何建议均应自"有利于用队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并非是个人荣耀。你的上司清楚下一阶段该怎样去做,怎样去补偿你 一个更好的职位在等待你呢。
  表现自身聪明才智并不是为了使自己"冒尖"或者引人瞩目,而是为了赢得老板永远的支持。
  一旦你成功证明自己足以值得信赖,并且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便会恳请你提出建议。这时你的上司们将会为倾听你的良策做好一切准备,并全力对其加以支持。
  努力和认命并不是升职加薪的充分条件
  努力工作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但请记住绝对不是充分条件。默默的认命奉献精神不适用职场,如果你不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那就是在堵死自己成功之路。
  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基础,但不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人们应该学会经营自己,这是成功的推进器。甚至有时候,表现自己更关键,特别是当你顺利完成一件工作后,让老板知道你的贡献更重要。
  越是大的公司,竞争越激烈,出人头地越难。现实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人在一个公司一干就是几年,为公司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得不到老板的重用。在现实社会中,光是埋头做事还是不够瞧的,想要有一番作,既要能埋头苦干,又要推销自己。
  有人将各种影响事业成功的因素作了如下的划分:工作表现只占百分之十,给人的印象占百分之三十,而在单位里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百分之六十。你工作做得好不一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晋升加薪的关键在于老板知道你的存在和你工作内容,以及这些知道你的人在单位里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大。所以,在适当的时机,找到表现自己的方式,巧妙地让老板看到你的努力,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及早得到老板的赏识。
  有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总有一天老板会发现自己的努力的。这些人犯了主观认识的错误。老板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做,很有可能忽视你的努力,如果你再不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那就是在堵死自己的成功之路。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郭嘉嘉近一段时间比较郁闷,原因是几个月前,公司进行人事调动,那些和自己能力、业绩不相上下的同事被提升了,调到更有发展前景的职位上工作,甚至前段时间刚进来的一个新员工也被调到了比较好的岗位,但她却是一没升职二没加薪,仍然是做一名小主管。
  其实,郭嘉嘉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但她的性格有点内向、敏感,还有一点不自信,在平时的工作中只顾着埋头苦干,很少与上司去沟通、交流。有些同事好心提醒她要多在老板面前表现表现自己,使领导对她有所重视,但她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这样有意地与领导接近不是很好,认为只要自己将领导安排的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了,总有一天老板会看到的。
  敬业、勤奋的员工是为任何一个老板所欣赏的,努力工作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但请记住绝对不是充分条件。默默的奉献精神不适用职场,有的时候想尽方法让老板知道你的努力。如果你只知道埋头苦干,即便是做了再多的工作,不知道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似乎等于没做一样。谁不想在事业上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想让自己得到老板的器重,升职加薪,就不要闷头做事,适当地表现自己。
  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是你的优势。我们也不能否认,很多人获得成功是努力打拼出来的,但是努力工作不等于埋头苦干。努力工作是你成功的基础,适当地表现自己可以增加你在老板心中的价值和地位。
  中国人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你能够让老板更早地注意到你的才能,岂不是更好吗?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员工,得到老板的赏识,不仅使自己的事业上了一层台阶,也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职场上你做了很多的工作,当然有权利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在职场上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首先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你才有让老板赏识的资本。人在职场切不可做一个沉默的智者,一副让人猜不透,不屑与人交流的样子,更不能做一个只会闷头做事不会为自己"叫好"的傻子。当然,这种表达要尽量委婉,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而得罪同事。
  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体现了一个人综合素质,需要情商。职场如战场,你要想找到理想的职业前途,要想打造一份理想的职业生涯,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悦,必须学会经营、推销自己。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需要精心地预谋。这样你的成功才会成为必然,让你在职场里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
  不要指望碰到伯乐,职场只能靠自己
  现代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机遇转眼即逝,若是日日苦等"伯乐"来发现,大好时机很快就灰飞烟灭。每一个人只有大胆地做自己的伯乐,才不会被埋没。
  在我们的职场生活中,凡是顺境时教导新人、欣赏其长处,或者逆境时无条件表示支持的人都可以作为"伯乐"。在职场中,"伯乐"通常指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比如招聘经理、上司。不过,职场"伯乐"的范围不止于此。能够帮你指点迷津的人从某种层面讲也是"伯乐"、职场贵人,同事、客户、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也许都能做到这一点,助你一臂之力。
  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对职场缺乏了解,对工作也不熟悉,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任务。如果有个"伯乐"在旁边指导,他可以帮助新人分析:你有A、B、C三条路可以选择,选择A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有什么要注意的情况;选择B会怎么样;选择C又会怎么样。事实证明,有了"伯乐"的领路,职场新人的"修行"将远比依赖自身尝试、磕碰的效率来得更高,而且会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千多年前韩愈就精辟地论述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人们知道了"伯乐"对"人才"的重要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众多"千里马"都渴望"伯乐"把自己挖掘出来纵横天下,正如俗语所言:"朝内有人好做官。",在"人治"的封建社会"伯乐"对于"千里马"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残酷现实让众多的"千里马"只有"骈死于槽枥间",一生碌碌无为,无所作为,实在是可悲、可叹呀!
  今天这个开放、民主的社会,"伯乐"可以让"千里马"少吃苦走捷径不容置疑,但是"伯乐"也已经不是"千里马"能否"出道"的决定因素了。每一个人只有大胆地做自己的伯乐,才不会被埋没。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机遇转眼即逝,若是日日苦等"伯乐"来发现,大好时机很快就灰飞烟灭。
  所以,假如你是"千里马"的话,要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把握好机会,做自己的伯乐,拨开层层的迷雾,喷薄而出。拿同样是娱乐圈的两个人来说,"小沈阳"因为"本山"师傅的慧眼识珠、亲切关怀、细心培养、热情提携一炮走红;曾经一文不值的周杰伦则是由于勤学苦练、矢志不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大红大紫,也就是靠做自己的伯乐取得了成功。
  其实,我更欣赏做自己的伯乐的成功者,因为那是"千锤百炼"得来的。希望"准千里马"们正确对待"伯乐"。 一个公司人上班上到无聊,便想到人生的虚无,从此痛不欲生。一天,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这个公司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公司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公司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小女孩和他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默默无闻的生活,悄悄的将自己身上的桀骜和乖戾一点一点抹杀掉,最终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点石成金的职场上帝之手是没有的。如果一定要寻找,它其实就是你自己。我们只有做自己的伯乐,不断发展自身潜能,从灵魂深处"钻探"出生命底蕴中的清泉,唤醒潜意识中的大智慧,使之焕发出超常的生命原动力。职场命运才会叹息着服从你。
  在职场中,别人是一面镜,你便是镜中的风景,别人是一堵墙,你便是墙外的世界,没有理由欺骗自己,没有理由否定自己,自己是一棵松,就该具有松的高大;自己是一座山,就该具有山的尊严。做自己的伯乐,即使自己是一道残景,也应努力让阳光撒落,不应因月亮被云暂时吞噬而否定光明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做自己的伯乐,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一颗闲适的心去从容应对人生的跌宕起伏。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做自己的伯乐,不断钻探出自己的潜能,我们终会拥有化蛹成蝶,迎向朝阳的那一天,那时候的你将站在职场制高点上无限光荣的真正领会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一天站错队伍,可能抹杀你十年的努力
  "站队"是一门艺术。选对了,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升职、加薪。选择了错误的队伍,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弃暗投明,二是黯然走人。
  早在大学时,读了几本圣贤书的我们,开始懂得"君子卓尔不群,朋而不党"的道理,轻易不和人走得太近,更不敢随便党同伐异。遇到不顺眼的也宽容以待,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可是,出了校门就是另一回事儿。职场上没有哪条路是只给你一个人修的,你还是要和那些你满心喜欢或者厌倦至极的同事们,并肩走很长的一段路。如果是水路,你们还要怒甩膀子以同样的频率划桨,同舟共济,以防翻船。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职场中,"站队"是一门艺术。选对了,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升职、加薪。选择了错误的队伍,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弃暗投明,二是黯然走人。
  为了避免站错队的惨剧发生,适当的思考很有必要 你是哪种类型的人?公司是哪种类型的公司?公司文化是什么风格?公司牛人都有哪些?升职达人有哪些过人之处?内部的圈子是怎么来的?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前,请勿蠢蠢欲动。
  站队的人,大抵分为两种:一是主动型,不管别人站成什么队形,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二是被迫型,别人都站好队了,就差你一个站在路中间,不动不行。无论是攻是守,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事风格往往截然不同。
  风格1 跟着感觉走
  很多人都是无意识中选择站队,顺其自然,站了就站了。他们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好恶,和合得来的人打成一片,合不来的人则避之不及。
  "我喜欢你这个人,我就乐意和你多打交道。我看不惯那个人,我就不乐意和他共事。老板分配合作任务,我第一个选择你,没说的!"持这种态度的人,总以为自己是哥们儿义气,不承认自己是主动站队型。事实上,如果你和某些同事的关系越来越近,和另一些始终疏离,那么,在别人眼里,你们就是在站队!
  如果你很强,你偏爱的同事也很强,强强联合,那这队站得没说的,您就等好儿吧!如果你很弱,你的队友也强不到哪里去,那么请你好好想想,为什么不尝试多和其他人合作?如果某人工作能力很强、富有创意,即使生活中有你看不惯的地方,但你照样可以从与他的合作中学到东西!至少理性点儿,别一味跟着感觉走。感觉往往会把你牵引到错误的地方。
  人的本能有两种;一是依附强者,为之效力;二是畏惧强者,敬而远之。要知道,不敢和强者合作会阻碍你变强,永远跟不如自己的人混,或者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混,你就很难有出头的一天。
  风格2 跟着大家走
  有的人属于人云亦云型,做人喜欢随大流。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沿着大伙儿走过的路前行,至少不会有大错。只是,任何事情你都会比别人慢一步,难以抢占先机。比如公司新来一位同事,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本来你有机会和她套套近乎,但你摸不清她的底细,所以只是故作矜持地对她点头微笑。当看到别人对她热情有加时,你才知道她是老板钦点的红人,是空降来领导你所在的队伍的。这时你再跑去嘘寒问暖显然已经晚了,谁让你一开始在那儿耍大牌?
  此外,每个人所处的职场位置都有不同,别人的利益不等于你的利益,别人的选择也未必适用于你。看清自己在公司的位置,看清你的职场贵人和小人在哪里,别一窝蜂似的跟着大家行动,除非你想当名副其实的跟屁虫。
  风格3 跟着利益走
  电影《无极》里,昆仑对大王说了一句话:"跟着你,有肉吃。"成为很多站队者的座右铭。其实,我觉得还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来自小倾城:"把馒头还给我!"大部分人好好工作,不过是为了赚吃饱的钱,以及赚到吃好的钱。因此,面对实打实的利益诱惑,很多人都会流露出倾城和昆仑的表情 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获得更好生活的渴望。
  职场上为什么要有站队一说?就是因为不同队伍的人,待遇大相径庭。我曾跟着一个善于为下属争取福利的部门经理干事情,同样是大学毕业生进公司,别人招进来的人起薪两千块,他招进来的人起薪就是两千五。原因倒不见得是那位毕业生多有本事 现在这世道,再有本事你也是一棵大白菜 而是这位领导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帮下属争取福利,他自己跑去跟人事经理谈起薪,并大力夸奖这个新人的悟性和潜力。
  这无疑是一位聪明的领导。首先,下属会感激他,全心全意为他做事 谁都愿意跟一个遇事能罩着下属的领导,最反感那种把功劳都揽走、把责任都推给下属的领导。其次,他争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不光是下属区区五百块的加薪,更多的是他的职场威信和江湖地位。通过这件事,公司同僚知道这个人会争,偏偏他是给别人争,你又说不着他什么,反会敬重他三分。
  还有一类领导是任劳任怨型。他自己是靠没命苦干升上去的,所以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下属。他不会在更高层领导那里耍手段讨表现,始终爬不到更高一层,他的下属也就更没有机会。跟着这样的领导,活肯定没少干,升迁就靠慢慢熬吧 你表现给他看,他却无法表现给高层看,这不是媚眼做给瞎子看吗?你更愿意跟哪位领导混,这不是明摆着吗?
  风格4 跟着形势走
  国家领导人教育我们,要与时俱进。这话用在职场上,就是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审时,就是审视公司的发展动态,只有对公司的现状和未来有着清醒的估计,才能明确自己更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比如你是做项目的,纵观大势后,判断快速消费品项目比IT项目更容易出成绩,快消团队的领导也比IT团队的领导更强势,那你就可以主动申请去做这个项目,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公司给你分配项目。
  度势,就是判断公司内部的人事形势。哪位中层领导最受老板信任,哪位领导和哪位领导正在闹矛盾,哪位领导可能要谢幕了,跟着哪位领导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看好了形势,站队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一头雾水。
  一本畅销的职场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站队案例。
  某跨国公司的高级财务经理崔西,不幸被卷入公司高层的派系斗争中。负责公司强势部门的销售总监试图联合外籍总监,干掉崔西的直属上司 深得老板信任的资深人事财务总监。为达到目的,销售总监开始向崔西频频示好。
  站队的时候到了,如果是你,会做何种选择?
  如果按照"跟着你,有肉吃"原则,似乎应该跟着销售总监走,但崔西可不这么想。她意识到,如果选择帮销售总监,即使胜了以她的资历也不可能坐上人事财务总监的位置,还要背上叛徒的骂名。如果帮自己的领导,胜了风光照旧,输了也算忠心护主。于是,崔西做到了任你百般诱惑,我自不为所动,要做到这点其实挺难的。结果证明,她押对了宝。半年后,销售总监被炒,帮他写好辞职信等他签名的就是他阴谋整掉的人事财务总监。
  让我们在恭喜崔西站队成功的同时,学习一下她总结的经典站队三原则:
  第一,站队不能只考虑眼前,要看长远。
  第二,不能只看好的一面,要预计到最惨烈的结果。
  第三,如果没办法作选择,站在自己原先的队列正确的概率要大。
  还要补充很重要的一条 当形势所迫必须选择队列时,切忌模棱两可,拖延不决,以后两边都不待见你。
  你是善良的好人,不喜欢办公室政治,但是,在公司做到一定级别,职场关系就像一张网,你躲不开也逃不掉。公司就是一棵事业树,我们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给它浇水施肥,无非是为了它多结几个果子,满足每个人的口腹之欲。工作和种树的区别在于,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选择和谁一起种树,有时直接决定了你分到果实的多寡。
  如果站队的时候到了,就别跟那儿瞎晃悠了,打擦边球是没有效果的,谁都不是傻子。甭管你向着谁,都要尽快做出决定。墙头草随风倒,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与其左右摇摆不定被两边鄙视,还不如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地选择你认为值得的那一方。
  职场就是利益场,你也可以利用雇主
  如果在职场中,在与你的老板的合作中,你是"只知付出,不计回报",那么,你的职业提升恐怕就只能靠运气了。记住,职场就是利益场,你也可以利用老板!
  职场如战场,造化弄人,每个人都在老板、同事、下属编织的"关系网"中求发展,都在利用与被利用的重重关系中奋力前行。行走职场,千万别一不小心被"利用"闪了腰。
  来到上海之前,凯琳一直在深圳一家化妆品公司,由于业绩表现出色,从一名普通的美容顾问做到了化妆品销售主管。凯琳的女上司一直对她的业绩赞誉有佳,而她也一直认为,女上司的认可是自己在这家公司得到良好发展的主要原因。女上司让凯琳相信,只要自己一直努力,转为正式员工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这样的大公司,正式员工同非正式员工的福利和薪酬相差非常悬殊。
  然而,就在凯琳觉得转正有望的时候,上司被一纸调令调到上海分公司任职。凯琳将面对新的老板,以前的努力一笔勾销,一切又要重新来过。
  就在调至上海工作的前一周,女上司忽然找到凯琳谈话。女上司恳切地同凯琳谈了到上海发展后的各种前景和规划,虽然一切要重新做起,但是机会却绝不比深圳差,而且她们从前合作的就相当愉快,女上司一再强调,非常欣赏凯琳的工作能力。只要她愿意一起跟过去,将为她争取一个转正的名额,并且承诺加薪。
  见上司如此器重,凯琳未来得及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跟随旧上司到上海一展宏图,成了凯琳满心的憧憬。
  然而,事与美好的前程却并未变成现实,来到上海后的三个月,老板不但对加薪的事只字未提,而且转正也杳无音讯。凯琳问女老板自己何时可以转正,老板回答说,转正名额没有了。
  此后,凯琳渐渐发现,原来老板带她一同来上海,目的不过是想要利用她的业绩和人脉,为自己在上海站稳脚跟找个帮手,其实不过是把她当做一个合适的垫脚石,做自己忠诚的随从而已。而自己却因此放弃了深圳熟悉的工作环境,放弃了已经打下的业务根基,只为了老板口中许诺的美好前程,结果却一无所获。凯琳的失望油然而生。
  凯琳觉得,自己被老板利用了。
  前路漫漫,何去何从?
  回想当初来上海之前老板为她勾画的美好前程,凯琳忽然觉得心里十分不平衡。自己放弃了那么多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何谈前程?还要继续当老板的垫脚石吗?自己一直是非正式员工,随时可以被公司解雇,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失去工作,究竟该何去何从?
  凯琳真的迷茫了。
  来到职场,对你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便是你的老板,毫无疑问,老板要利用你的价值,从而完成他的价值提升,达到业绩,甚至实现他个人角色的转换。
  那么作为员工来说的你呢?就不需要从老板身上获取价值么?如果在职场中,在与你的老板的合作中,你是"只知付出,不计回报",那么,你的职业提升恐怕就只能靠运气了。
  记住,职场就是利益场,你也可以利用老板!
  1、利用自己的基础价值。
  每个员工都是有基础价值的,那就是效忠。而这个基础价值,还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最常见的是真正的效忠,就是对上司完全臣服,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此后成为上司的马前卒,不管刀山火海你都先冲上去。
  而另一种则是表面效忠,也就是外表上都听上司的,也完全按着上司的话说,但实际上却有自己的方式,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利用上司。
  在这里要先明白,真正的效忠和表面的效忠,在上司看来几乎是一样的。很难有人能分辨出两者的区别,而就算能分辨出也无济于事,因为对身处高位者来说,每个人都随时会变,所以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价值。
  但对你而言,这里的差别就很大了。真正的臣服,代表着你将失去自我,再也不会为自己着想,一切都以上司利益最大化奋斗。
  只有表面的效忠,才可以令你保持独立性,而这份独立性,才是你将来利用上司的基础。
  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控型,习惯自己掌握自己命运,愿意自己思考未来的方向。而另一种是他控型,喜欢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愿意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将来。
  而我可以告诉你的,这世上绝大部分成功者都是自控型的,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只会去控制别人,而不愿被人控制。
  芸芸众生里的极大部分都是他控型,所以你可以看到,你身边的人里,很少有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他们被老板掌握,被市场掌握,被金钱掌握,被欲望掌握乃至于被朋友或者家人掌握。到最后却还要责怪命运不公。
  要做哪一种人,却是一件你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
  2、利用上司的喜好
  有了第一条的基础,你就可以琢磨怎么利用上司了。但有点需要明确,对上司的利用必然是悄无声息的,是走在钢丝上的技巧,决不能大张旗鼓,如果做的太过明显被人发现,那你的职场之路就堪忧了。
  其实上司并不在乎有没有被人利用,因为职场上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但上司却重面子,如果被下属利用这种事情公之于众,他们一定会杀鸡儆猴的。
  那怎么利用上司呢?自古以来,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利用上司的喜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贪财的,有好色的,有贪杯的,甚至有爱好工作的。但不管怎么样,是人就会有喜好,有喜好就可以被利用。
  但是,你决不可混淆"利用"和"交换"这两个概念。譬如说你给一个贪财的上司送了笔钱,然后换回升职。这不是利用,而是交换。你用钱换来了职位。
  什么是利用呢?譬如你上司最喜欢别人勤勉工作,而你利用这一点打击对手,使竞争者不得翻身。你无需付出什么,却可以让上司替你达成目的,这才是利用。
  明代嘉靖年间,徐阶和严嵩之间的斗争。而实际上,严嵩和徐阶两个人都是利用皇帝的高手(别以为徐阶是好官忠臣就不会干这种事,世界上所有大人物都不会真正效忠别人。)
  嘉靖皇帝热爱修道,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严嵩就经常利用这个喜好来讨嘉靖的欢心,使得他数十年屹立不倒。但谁能想到,徐阶最后扳倒严嵩,竟也是利用了嘉靖皇帝的这个喜好。
  嘉靖晚年,对严嵩开始不满,但始终下不了决心除掉他。徐阶觑准这个机会,买通了一个叫蓝道行的道士。这道士在给嘉靖皇帝扶乩做法时,留下了"分宜父子,奸险弄权"的字样,嘉靖以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旨意,便问奸险是谁。蓝道行趁机说是个下巴削尖高昂的人,会刑克皇帝。
  嘉靖对于道术之迷信,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个道士早就被徐阶收买,所说的话不是上天的意图,而是徐阶的意思。
  最后,嘉靖皇帝果然照着徐阶的想法,把严嵩满门除尽,一代奸臣严嵩也只能老死乡里。
  如上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的喜好到了某种程度后,真的会成为他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而这恰恰是利用上司的绝佳方法。
  只要你摸清上司的喜好,那剩余的工作就很容易了。凡是忤逆他喜好的人或事情,一定会遭到严惩。凡是尊重和跟随他喜好的人,一定会嘉奖。
  3、描绘美好前景
  坏的真话和好的谎言你喜欢听哪个?也许有人会选第一个,但绝不会有任何人会永远选坏的真话。
  因为人是需要被骗的。每个人,不管身处哪个位子,在特定的时刻都是需要获得心理安慰的,尤其是压力很大的时候,最希望获得的就是别人给他编织美好的前景。
  人还很容易自己骗自己。当一件事情面临选择时,人们都会设想一个美好的故事和一个糟糕的故事,但心里却已经偏向美好。
  谁不愿意自己越来越好呢?所有人的理想和目标都是远大的,美丽的,正面的。
  你的上司也是如此,他需要你编织最美好的前景,这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心理安慰。
  有人会把说好话当成谄媚,其实不然。谄媚是把黑说成白,把错说成对。现在的人都很聪明,只要没被权欲冲昏头脑,都能分出黑白对错,所以谄媚在大部分商业机构(不是机关)都没有用,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但把一件还很难判断未来走向的事情,往好的方向描述却不是谄媚。这几可算是一种心理安慰,譬如在高考发榜前,你父母对你说:"会好的,成绩会不错的。"这同样是心理安慰。
  而你真正需要琢磨的,是怎样利用这心理安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譬如说,当你上司需要完成非常高的指标时,你就可以为他描绘一张巨大而美丽的蓝图,告诉他只要这么做,就可以超额完成指标。
  如果上司接受了这番心理安慰,你就可以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4、利用上司之间的矛盾
  不太推荐大家使用这个技巧,如果前几条都属于入门级技术,那这条就是具有难度的高段方法了。
  利用上司之间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目的,首先就要对你上司的情形很了解,知道他们矛盾的症结在何处,也知道他们的要害在哪里。
  然后你必须确信,上司们之间不会互通讯息,而其他的同事也不可能知道你的真正意图。
  一般来说,利用上司间的矛盾,都需要你撒很大的慌,以造成两人更加剧烈的斗争,这才能够渔翁得利。
  在某些情形下这的确能得逞,但绝大部分时候只会造成反作用。
  我通常不建议人们在职场上撒谎,尤其是经常性的撒谎。这很容易给别人留下满口胡言的印象,一旦被盖上这个印章,以后就很难出头。
  而更重要的是,挑动两个上司的恶斗,而你却是个小人物,位置决定了你无法居高临下掌控全局。除非你有更上层的靠山,否则要控制住局面非常难。
  利用上司矛盾来牟利,最好的方法是做卧底。
  也就是表面上效忠于一个人,而背地里效忠于另一个人。这样你可以获得多重优势,让你在职场里比别人有更多的资源。
  但这真的是一个很挑战道德观的方法。
  不做推荐,不展开讨论。
  5、将上司绑上自己的战车。
  这句话或许会让很多人迷惑不解。向来只有属下被绑入上司战车,又怎么可能反过来呢?
  但事实无绝对,一个职场高手完全可以做到反客为主,将上司和自己牢牢绑在一起。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你长期对某个上司效忠,并获得极大的信任,乃至于整个职场上都知道你是上司的人。
  到这个时候,上司实质已经成为你的神主牌。不管你做什么,都会被当做是你上司的意思。历史上那些狐假虎威的例子都是这样发生的。
  别把"狐假虎威"当成一个坏词,在职场上,能够达到目标又不违法的方法就是好法子。
  可以利用上司的权势,这叫借势,同样是你对上司效忠的回报。
  那又怎么把上司绑进自己战车呢?譬如你犯下错,你上司必定有两个选择,或者是大义灭亲把你牺牲掉以保全自己。另一个方法是与你绑在一起,共同扛。
  如果你犯的错足够大,那恭喜你,一般而言上司都会选择第一个既是牺牲你保全自己。而这时候,你必须让上司和你犯的错误发生关系。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复杂,以你往常的立场,人们一般都会把事情和你上司联系起来。
  所以你只需要做点暗示而不用直接承认,这些暗示已经足够让对手的目标直接对准你上司。而你上司百口莫辩,他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迎战。
  当新一轮上司间争斗开始,焦点却已经不在你身上了。
  这是一个让上司来帮你背黑锅的职场技巧,但要注意的是,你必须非常小心的暗示,而不能让你上司感觉到,是你在故意陷害他。
  其实,当事情发生时,所有人都在怀疑和你上司有关,所以你只需要一点点的导向就可以,甚至是一声叹息,一个语气的犹豫,都可以让对方确信。
  基本上不用担心上司会被你拖垮,当焦点模糊掉后,高层的争斗又会和从前一样,陷入无穷尽的扯皮中。
  而你却从职场危机里脱身了。
  年龄歧视是活生生的现实
  公司信赖那些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员工,他们希望自己的员工思想超前、具备时代意识。如果员工看起来已然"落伍",他们则会担心公司也会随之落伍。记住,公司是很容易健忘的,职场中没有永远的功臣。
  公司不会直接提出你的年龄问题,但是一旦涉及晋升或退休,年龄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对此他们会找出诸多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但事实却是,许多公司利用重组、裁员、提前退休期甚至临时解雇,作为年龄歧视的掩体。
  我曾经目睹许多老员工被排挤掉,同时也曾见到许多年轻人员被忽略。然而,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年龄歧视并不是针对你的实际年龄产生的,而是受处理某事时你表现出的心态老迈与否所影响。
  事实是,年龄问题不会影响你的事业,除非你出现过什么过错,令公司将你的错误与年龄联系起来。此时你需要了解的是雇主究竟害怕什么,以及对此该如何加以应付。
  对于年轻员工来说,公司非常重视年轻雇员的热情、激情、新颖活跃的思维、旺盛的精力以及相对较低的支付成本。但是他们同样惧怕诸多问题,希望你能够避免这些状况出现在自己身上。
  避免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
  公司的主要决策者必然要年长于你,并且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所追求的时尚不会表现出令人愉悦的宽容。为了博取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你的表现必须令他们感到满意、舒适,而不是我行我素。这就意味着你需要避免穿着过于新潮的衣裤,避免俚语以及蓄留彰显年轻的长发(无论男或女),避免文身与佩戴过多饰品,避免在办公桌上摆设孩子气十足的饰品。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无论为之付出多少时间及经理,你都要与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保持一致。
  对于工作要极度认真负责。
  公司往往认为年轻雇员轻浮、易于分心、不负责任。因此,作为一名年轻职员,你必须极尽所能地表现出一副专心负责的态度。那么该如何去表现呢?提前15分钟来到公司,推迟15分钟离开公司,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准时、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最后一定要记住,圆满的人物应该以公司满意的方式完成,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标准。
  应该认识到热心的建议也可能被视作威胁。
  年轻职员总是带着豪迈的激情及伟大梦想登场,准备征服整个世界,至少也要重组公司。公司非常喜欢这份热情,但是同时也会被其他因素所吓倒。你不能在自己尚未具备改革权力的情况下,便疾风骤雨般地改变自己认为需要更改的东西。你应该通过尊重公司高层决策、学习商业流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借以赢得必备的权力。倘若没有经过上述准备,你的激情只会被视作威胁。
  作为一名年轻员工,潜在的等级制度会令你处于不利位置,但是对此你也只能顺其自然。年轻职员即使已经具备相应能力,并曾做出过一定贡献亦无法成为主管,这毫无道理可讲。幼稚的行为及外表往往会成为年轻职员进入高层的障碍。
  对于老员工来说,公司十分看重老员工的经验、知识、专业精神、协调性及稳健的性格。但同时也会担心老员工过多,公司会因此失去机动性,思想停滞不前,并会为老员工的健康问题感到顾虑重重。
  注意保持一个健康的形象。
  担心健康问题是公司针对老员工产生年龄歧视的首要原因。你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一问题影响自己的工作状况呢?非必要情况绝对不要请病假,在工作场合中不要谈论自身健康问题。听起来也许会令人感到有些震惊,如果有可能,年纪大的员工尽量将自己的病假次数控制在公司限定范围的一半以内。当然,这会使老员工感到非常郁闷,但是千万要牢记一点,无论法律怎样规定,年龄歧视已然是铁一般的事实,保持一个积极的形象对于保护自己的工作,可谓至关重要。
  不要被时代抛弃
  一定要确保自己走在技术及商业潮流的前端,尽量避免发表过时言论,诸如"在我那个时代"、"我就是不善使用电脑"或"我已经追赶不上当今潮流了",等等。公司信赖那些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员工,他们希望自己的员工具备现代意识、思想超前。如果员工看起来已然"落伍",他们则会担心公司也会随之落伍。
  塑造一个良好形象。
  公司认为员工的外表是其思维的外化方式。穿着过时衣装会被人做是思想过时。不要佩戴一副70年代的眼镜或是身穿十年之前的服装,无论你在工作上的表现如何优秀,过时的外在装扮,都会令人感觉你非常落伍,因而你便会当作阻挡公司前进的绊脚石。倘若你不清楚老板对于自己此时的外表持有怎样看法,那么可以请一位设计师帮助自己评估一下衣着装扮,或是请他帮助你塑造一个全新形象。而在工作技能方面,每间隔五至六年进行一次创新即可。倘若尚有其他疑问,记住!要在成为主管以后才可以留有白发。
  成就只代表昨天,到新环境就要从零开始
  如果人们让昨天的成就如铁一般死死裹住自己,便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把过去的事情都清空、归零,我们就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把过去"归零",我们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鸟那样轻盈地飞翔。
  一位媒体朋友,因原单位不景气跳到另一家媒体,却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由于两家媒体的性质和方向截然不同,她以为根本不可能有啥交集,就随口抱怨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还炫耀似的说:"以前我们单位经常组织大家出去完,同事关系亲如一家。"
  没想到,她以前的媒体做了一个选题,恰巧和他们正在策划的选题思路一模一样。这下好了,从老板到同事都认为是她告密的,觉得她是以前公司派来"卧底"的。现在,她已沦为公司边缘人,不得不准备下一次跳槽了。
  在职场中,常有这么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炫耀以前的往事,拿现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相对比。他也许并不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无论是在同事还是公司领导听来,这无疑都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是不讨好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人物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到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益处。
  现代公司犹如店铺,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与你同事的人们有可能在这里做了五年以上,更有可能三年内换过五家公司。对于你身边的同事,你真的很想了解他们吗?
  和同事朝夕相处,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你必定会聊起别人的陈年往事,或者自己的光辉历程。和同事聊得开心,你甚至有可能把八辈子老底都抖出来 老实交代大学里追过几个女孩,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多少,和现任老婆的恋爱经验 也许你认为这和你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些好玩的八卦谈资,不会令你的职场魅力有丝毫减分的。
  下面的谈话内容,才是值得细细推敲琢磨的呢。
  "我以前的公司人才济济,海归啊、MBA啊,遍地都是,我们团队的人都特别牛,为了搞定一个大项目,大家两天两夜没合眼 "这是自夸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过?他家的待遇如何?你为什么决定转行呢?"这是八卦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东家福利特别好,逢年过节什么都发,哪像现在啊,就算我离开了,以前同事聚会还经常叫上我,大家感情还是很好。唉,真怀念那种温馨的人际氛围。"这是多情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那家公司,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对员工是赤裸裸的剥削,没有半点人性。"这是无脑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自夸也好,八卦也好,讲话是你的权利,但最好考虑后果。自夸多了,会让人感到厌烦--既然你以前公司那么牛,你干吗还要跳到这里来;八卦多了,别人会对你加强戒心,谁愿意跟一个大嘴巴什么都说呢;追忆往事多了,别人会觉得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满现状牢骚不断;抨击前东家力度大了,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认为你不易交往和相处。
  其实,很多人都在跳槽,但一个行业的圈子往往就那么大,晃来晃去碰到的可能都是熟脸。就算你换了新公司,也会莫名其妙地和前尘往事攀上关系。所以,说话一定要留口德,给自己留够回旋的余地。
  以往的日子包含了多少个明天,昨天又有多少失败和成功的事情发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是人们应该记住,无论在逝去的昨天,你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你都不必为匆匆而过的昨天牵肠挂肚。
  也许有的人会因为昨天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但昨天是喜,明天也许是悲;昨天是甜,明天也许是苦,但昨天不代表今天,更不代表明天。人们应该学会把昨天的辉煌放到一旁,把经历过的成功抛到身后,不要陶醉在昨天而失去向前看的冲动。
  如果人们让昨天的成就如铁一般死死裹住自己,便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让昨天的成就如美酒一般灌醉自己而不能精神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一个人只关注昨天的成败是相当愚蠢、相当糊涂的做法。这种被动工作的心态必然挡住了你的去路,遮住了你的天空,扼杀了你的自由与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人的成长呈现了一种阶段性的特点。在任何一阶段,人们都要有合适的定位,都要从零开始,充分地认识自己,这样才会有更高的价值。
  当你通过自身努力,这个过程就是充分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的过程。但是,你不能因此轻视别人,而是应该寻找自己在这个阶段还存在怎样的不足,把这些经验带到下一个阶段中。
  昨天的成就可以为继续前进积攒信心。在职场上取得了成就,人们应该为自己而感到喜悦,用这分喜悦不断地去肯定自己,用信心武装自己,在工作中就会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信心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你的价值在无形中增长,这是以往成就对你的最大帮助。
  昨天的成就也许可以给你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但却不代表你下次一定可以成功。人们要始终保持一种起来和终点的意识。昨天的成就意味着你到达一个终点,也意味着你又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其实,人生每一站,都有值得纪念的过去,更有意气风发的开始。有些话,如果不知道能不能说,那就最好放在心底不说至少也不能在公司里乱说;有些事,不知道该不该问,那就给对方一个微笑就好。把过去的事情都清空、归零,我们就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把过去"归零",我们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鸟类那样轻盈地飞翔。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我们以"归零心态"去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时,我们就会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新成果。
  什么样的职场人,公司永不会抛弃
  一个被公司重用的成功的职场人,一定会具备几处过人的特质。这些特质让你的领导无法忽视你于不顾,让你成为一个公司不可缺少的人物。
  职场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什么样的职场人公司永远不会抛弃呢?粗略归纳一下,大约有十二种人是不会被公司抛弃的:
  1.有主见
  凡事都向老板请示,不负责任或害怕负责任的人,通常都缺乏创造性,所以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更不可能为老板分担工作,甚至去做一些富有建设性或创造性的事情。而那些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是有创造潜能的人,他们给老板们带来的收益是高附加值的。
  2.尊重上司
  永远不要忘记你老板的时间比你的更宝贵。当他交给你一项特殊任务时,请记住不管你正在忙什么,老板交代的活更重要。如果他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正在打电话,请马上挂掉。让老板等候哪怕一秒钟时间都是一种缺乏尊重的表现。当然,如果,你正在与客户谈一笔重要的生意,那么你在接电话的同时,要对老板的出现作出反应。用目光交流,用嘴形告诉他你正在与客户谈生意或快速写张纸条说明一下。
  3.穿着得体
  衣着得体,修饰得当,并具有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公司职员的衣着,特别是高级职员的衣着与周末体闲时的随意和摩登恰恰相反,它是保守和反摩登的。如果你的穿着像一名高级经理,人们在与你交谈时便会不自觉地把你视为一个重要的谈话对象。
  4.冷静始终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从容冷静的人,往往会赢得荣誉。老板和客户都非常欣赏那些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能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如果你始终保持从容冷静,那么一旦发生问题,你也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而且能在老板和同事面前变得精力旺盛,工作起来有条不紊,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职业能手。
  5.当机立断
  一旦你成为决策者,做决定时要快速而坚决,不要优柔寡断或过于依赖他人意见。小心谨慎地权衡意见、及时迅速地作出决定是成功决策者的必要条件。
  6.任劳任怨
  将"那不是我分内的工作"这句话从你的字典中删掉。当老板要你接手一份额外工作时,请把它视为一种赞赏。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考验,看看你是否能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些不愿做额外工作的雇员,事业将停滞不前或被那些任劳任怨、热情而勤奋的同事淘汰。千万不要对你的老板说"不,我没时间。"那听起来就像你不愿服从他,你应用"我真的很想做这项工作,但是你想让我先完成哪一项工作呢"来回答。
  7.承担责任
  一旦工作出现失误,要快速对情况作出评估,制订出控制损失积极的可行性计划,然后直接找老板告知问题所在以及你准备采取的解决办法。绝不要没有准备好你自己的建议就带着"我该怎么办"的问题去找老板。
  8.乐观开朗
  没有人喜欢满腹牢骚的人。人们更愿意同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交往。在你最沮丧的日子里,也要向老板和同时显示出你最快乐的一面。
  9.敬业爱岗
  表现为干一行爱一行,而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常常"跳槽"的人,就很难讲敬业了。从一般情况看,爱"跳槽"的人,对企业自身的相对稳定和管理工作,总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自然不受老板们欢迎。
  10.有一技之长
  有一技之长本身就说明个人素质,尤其是在职业素质上超过一般人,如果能够创造一个恰当的环境,他仍旧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甚至成为老板们的得力助手。就价值而言,这些人的含金量高,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依托。
  11.综合素质强
  现在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比较灵活的"三资"企业与私营企业,用人比较活,喜欢特别的、有潜质的毕业生。
  12.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人才
  "来即能用,用即能战"。企业普遍欢迎有较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而专业性强的科研部门则希望毕业生有独立的思想,"能提出问题"。
  总而言之,老板和客户都非常欣赏那些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能出色完成工作的人。那些不愿做额外工作的雇员,事业将停滞不前或被那些任劳任怨、热情而勤奋的同事淘汰。在职场中,总会有一些人被抛弃,而总有一些人则永远不会被抛弃,借鉴以上的十二种人,那将对你受益匪浅。
  ——本文摘自:《每天学点职场学》 宇琦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网站目录投稿: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