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一、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四条对教书育人是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里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承认学生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有的方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扬长避短,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孔子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因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能够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但是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即使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他们的身体素质、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个人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又必须因材施教。
  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1、照顾集体教学和重视个别差异要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具体分析他们成绩低下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对症治疗"。如有的学生头脑迟钝,思路狭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比较低,要多用直观的材料,启发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基础差,知识缺漏多,失去学习信心,要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以新带旧,弥补知识缺陷,增强学习信心;有的学生好动、贪玩,缺乏自制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有的学生懒于思考问题,经常抄袭别人作业,要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精神,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勤奋努力,克服困难,自学地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上学期任教的班中有一个平时爱调皮冒尖的男生,平时家里紧张也不大管教他,每天脏兮兮的,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老也完不成,看见他就想转身,有时对他也就没个好脸色,他的成绩也就更是一团糟,提不上来。经过一番反省,我发现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平时对他多是批评指责,对他的关爱在何处?猛然的醒悟,让我对他关心起来,首先觉得应该多去了解他,从而帮助他。首先对他的家庭做些了解,面带微笑,主动的和他谈话,问他有没有要帮助的地方,上课回答问题也点他的名字。刚开始他很不相信,对我怀有戒心,如果回答对时鼓励他,兴奋得脸都涨红了,慢慢的他上课也注意听讲了,作业也能完成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同学们也都和他亲进了。总之,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重视发挥他们的潜力,可以适当扩大知识面,适当提高要求,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
  2、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3、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
  此外,我们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网站目录投稿: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