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不仅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更加是学生理解世界的启蒙方式。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语文本身过于工具化教学,也同时为教学模式增加了局限性。本文在人文教育的本质上进行分析,提出人文教育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改革途径,旨在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结合人文教育思想,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一、人文教育的本质 人文教育,是指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的教育过程。而其中目标在于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塑造。而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于世界人文社会的初步了解,那么语文学科就是学生对于人生观形成的启蒙老师。而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基于语文能力基础之上的,从对于社会普遍认知中以语文判断能力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于是非观念的客观评判,也是小学语文能够对其形成教育的早期影响。总所周知,小学语文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心,也是实现学生众多学科辅助学习的重要基础工具,但更加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认知社会普遍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而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尚未体现出人文教育的本质,其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1、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语文是人类接触社会加以思索的重要能力,而其能力的提升来源于语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其根本是人文教育的关怀体现。但是在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本身的教育内容,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仅以学习为目标的教育是空洞的,只有以育人为目标的教育才是新课标的重要思想进程。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以及健康成长的优秀学生,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应当以人文关怀为主旨,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深思的问题。 2、过于工具化的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的学习工具,是学生理解不同学科内容的重要方式,如果语文能力差,对于很多方向的学科进行学习都是困难的。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过于重视语文作为教学工具的体现方式。多数语文课程中,教师以文章内容和文字理解和教学重点,实质上忽略的文本内涵,并未将文内主旨与中心思想作为教学核心。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忽略了学生在思想层面的提升和发展,也同样违背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 3、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上,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虽然应试能力本身对于学习主体的影响有限,但从其根本中能够看到素质教育的发挥并不明显。多数语文教师并未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展开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而形成对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语文教学中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文章和词语,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教学效果,但本质上也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如果不能将其人文教育的理念进行深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不仅会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其未来发展,乃至成人之后形成违背科学真理的价值观。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改革途径 1、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语文教育的改革基础。能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出人文教育的本质,就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中能否以学生应用能力为基础,摒弃应试教育的影响。那么对于人文教育而言,其核心是构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为其成长环境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阶段。那么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如果将成绩优劣作为评价的基础,也就失去了人文教育价值体现。那么在教学观念中,一方面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于课程主旨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将理解内容进行反复深化,最终形成學生对于品德规范的价值标准。当语文教师能够以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现,也就真正隔绝了应试教育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发挥出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本质。 2、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和改革,首先应当树立在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而在这一阶段,语文是其认识世界表面特征的有效途径。而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育行为根本,那么青少年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何种问题,都是可以由语文学科加以部分解释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在教育内容之上,对学生加以人文关怀,时刻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课文内容的思想升华。 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中具备很多发人深省文章,通过不同的中心思想能够体现出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而语文教师应当以此为借鉴,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的思想价值进行深刻讲解,将德育教育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体现。通过文中内涵将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予以表述,从而为学生建立行为举止和思想层面的教育内容,发挥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功能。只有在语文课程中重视人文关怀才能切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形成以语文教育为基础,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途径。 3、注重课堂引导,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到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依赖性,能否摆脱这种局面,在于语文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发挥出教学主体位置。从根本而言,语文教学不是在教师学生学习文字和文章,而是在教授学生进行思考和应用文字的能力,通过语文思维模式的构建,形成对于语文问题和现象的思考,掌握相应的阅读、写作、以及表达等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人文教育的本质,应当重视学生应用不同语文功能的能力。也就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掌握对于文字和文章的能力。在这一层面上,语文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应当更为重视对于学生的引导过程,以学生思考为主要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新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先将本文学习的重点提出,将问题设置在学习过程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挖掘问题的本质,在形成一定思考和分析的时候,再由教师介入向不同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之后,语文教师进行评价,同时予以补充。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发挥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将对于不同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同时提升了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甲凤,西娟.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89-92. [2] 王琳.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的教学的实施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