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晚期青花龙纹梅瓶


  桂林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梅瓶300余件,其中明代瓷梅瓶246件,计有白釉、哥釉、哥釉青花、哥釉堆粉赭彩、哥釉五彩、蓝釉白花、酱釉白花、珐华彩、孔雀蓝黑花、青花等11个品种,可谓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其中青花梅瓶有215件,从纹饰上来看,题材可分为龙凤纹、花鸟纹及人物纹三大类。其中单独以龙纹为主题图案的梅瓶最为大宗,共计92件,这里将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龙纹梅瓶作一介绍。
  嘉靖时期
  嘉靖青花应龙赶珠纹敛腰梅瓶(两件)(图一)通高30厘米,造型典雅,铃铛盖,宝珠钮,盘口,短颈,丰肩,圆腹敛收,内敛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六层。盖面绘杂宝纹,盖壁一绘杂宝纹,一绘折枝兰草纹;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鳞波锦地三开光,开光内饰折枝花果纹,胫部绘海马山石,腹部主题纹饰为应龙赶珠,两龙昂首张口,展翅穿行于云海中追逐前方的火珠。釉色沉稳,青花蓝中泛灰。
  嘉靖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腰带盖梅瓶 高37厘米,该瓶(图二)造型别致,盖呈笠形,宝珠钮,广口,短直颈,丰肩圆腹,高腰粗长胫,至底稍外撇,矮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五层。盖面绘蕉叶纹,颈部绘卷草纹,肩部为如意云肩纹,胫部绘蕉叶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戏珠,两五爪龙昂首曲体,呈一升一降姿态于云海间相对戏珠。瓷质细腻,青花蓝中泛紫。
  嘉靖青花卷草龙纹颈直梅瓶 高27.2厘米,该瓶(图三)造型稳重,小盘口,直颈,宽硬折肩,圆腹渐收,胫略直,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如意卷草纹,胫部绘海马山石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海水之上,双龙扬须奋爪,龙尾呈卷草状,相向赶珠而行。釉色沉稳,青花蓝中泛灰。
  嘉靖时期的龙纹梅瓶共有6件,有应龙赶珠、双龙戏珠和卷草龙,龙的形象与同时期官窑器上的形象较为接近,龙头较小,额头较平,脸上肉不多,头上的毛发成束往上冲,五根脚爪分布均匀,好似风车一样,整体风格仍显得比较稳健。
  万历时期
  万历青花双龙赶珠纹敛腰梅瓶(两件) 高25.5厘米(图四),造型典雅,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腰部收敛,胫部稍外扬,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五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鳞波锦地三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腰部绘缠枝灵芝纹;胫部绘海马山石纹;腹胫部主题图案为青花双龙赶珠图,图中海水之上,双龙呈游龙状,昂首曲颈追逐宝珠,周身火灿围绕。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呈色淡雅。
  万历青花应龙赶珠纹细腰梅瓶高33厘米,造型别致(图五)盘口,颈略束,丰肩圆腹,细腰,胫部外扬,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贯套如意纹;胫部绘海水山石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赶珠图,图中波涛汹涌,两应龙曲体呈上升状展翅飞行于祥云中,相向追逐宝珠。瓷质细腻,釉色沉稳。
  万历青花莲池龙纹梅瓶 高31.5厘米,该瓶(图六)造型庄重古朴,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腹至胫渐收敛,至底稍外扬,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三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抢珠图,海水之上,莲池之中,一龙蜿蜒向上腾飞,四爪箕张,张嘴瞪目,一龙朝下俯冲,昂首翘尾,张牙舞爪,双龙相对,上下翻腾争抢宝珠。
  万历青花应龙赶珠纹大口梅瓶高26.5厘米,该瓶(图七)造型古朴敦厚,大盘口,粗颈,圆肩直腹,腹以下渐收,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四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胫部饰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绘应龙赶珠图,汹涌的海水之上,两应龙展翅飞翔,相向追逐火珠而行,龙头硕大,龙尾细长。釉面匀润,青花蓝中微泛灰。
  万历青花"明万历年造"款双龙戏珠梅瓶
  高52厘米,该瓶(图八)造型挺拔高挑,直口,直颈,硬折肩,瘦长腹渐收,胫至足稍外扬,平底。配钵形盖,盖内有止口。整器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六层:盖顶青花楷书"明万历年造";盖壁绘青花折枝花朵纹;颈部绘覆蕉叶纹;肩部绘璎珞纹;胫部绘江山祥云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戏珠图,图中双龙呈游龙状,曲颈展尾,一上一下,争抢宝珠。质地细润,青花艳丽,釉略泛青。
  万历青花双龙赶珠梅瓶 高27.5厘米,该瓶(图九)造型古朴庄重,盘口,束颈,丰肩,腹圆渐敛收,幽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绘蕉叶纹,肩绘龟背锦地_开光,开光内折枝花;胫部绘海马山石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图,双龙均呈降龙姿态,在火焰和祥云中,向下俯冲,奋力赶珠。瓷质细腻,青花蓝中泛灰。
  万历时期的龙纹梅瓶共计70件,均以双龙形式表现,有应龙赶珠、双龙赶珠、双龙戏珠、莲池龙等;尼的姿态也比较丰富,有游龙、升降龙,双升龙、双降龙。龙的类别有矫龙、应龙和香草花,形象各异。矫龙头硕大,脸丰满,额头突起,双目圆睁,多数张口吐舌,少数闭嘴的也是前颚突起,鬃发浓密;曲颈,龙身长,尖尾;龙鳞多数简化成锯齿形,少数仍画成鳞片状,背鳍呈锯齿状;四肢伸展,肘部有3~5根肘毛;多为四爪,也有三爪。应龙则多为扁头,额头较平,有角,曲颈,鱼形尾,背上有鳍,且画有二巨大的双翼,胸前有二对称的胸鳍,无肢爪。香草龙脸部形象与矫龙的大体相同,只绘两前肢,尾部绘成卷花状。总体来说,万历的龙纹改变了以前较为细致的描绘,笔法豪迈粗犷,草率随意,形成了自然简洁的新风格。
  天启时期
  天启青花双龙抢珠纹长颈梅瓶高28.5厘米,该瓶(图十)造型秀美,盘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贯套云肩纹,云肩内开光绘花朵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图,图中祥云缭绕,海水如烟,双龙呈升降式,龙身细长,四肢伸展,一昂首曲体,一屈首回望,相对抢珠。瓷质细润,青花发色蓝中泛紫。
  天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31.5厘米,两件(图十一)造型庄重古朴,盘口,束颈,丰肩圆腹,腹下部渐收敛,胫粗,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二开光,开光间以如意云头分隔,开光内绘花果纹;胫部绘青花倒蕉叶纹,腹部主题纹饰为青花双龙戏珠图,图中海水汹涌,山石耸立,祥云火焰缭绕,双龙呈升降式,张嘴瞪目,争抢宝珠。青花发色蓝中泛灰。
  天启时期龙纹梅瓶共计6件,此时的龙纹画得更为草率,双目呆滞,龙身细小,软弱无力。
  崇祯时期
  崇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41.5厘米,两件(图十二)器型高大,造型庄重挺拔,盘口,束颈,丰肩,圆腹渐收,足部稍外扬,圆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四如意形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胫部绘青花海马穿云图,间以壬字祥云点缀。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戏珠图。图中双龙一升一降,龙身粗壮,四肢伸展,五爪萁张,踏浪穿云,争抢宝珠。青花发色浓深。
  崇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27.5厘米,该瓶(图十三)造型稳重,盘口,颈细,丰肩圆腹,腹下部至底渐收敛,圈足。通体用铁线描笔法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卍"字锦地四开光,开光内绘花果纹;胫部绘海水祥云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抢珠图,双龙龙头硕大,龙身细小,仅二前肢,卷草尾,展爪曲体争抢宝珠,间以祥云纹点缀。
  崇祯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
  高26.2厘米,该瓶(图十四)造型稳重,盘口,束颈,圆肩,肩以下至底渐收,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层,颈部绘蕉叶纹;肩部为钱纹锦地四开光,开光内饰折枝花果;胫部绘海马奔驰于海水、祥云之间;腹部主题图案为双龙抢珠纹,只见海水之上双龙身带火焰纹,穿行于祥云之间,一昂首曲体,一回首展爪,均龙头硕大,龙身细小,尾呈扫帚状。釉色微青,青花浓艳,蓝中带紫并略有晕散。
  崇祯时期梅瓶共计10件,此时龙纹的苍老感更强,尾多画成扫帚状。
  中国是龙的故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的身份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智慧。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早在龙山文化陶盘上就见有蟠龙纹的装饰,当时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此后龙纹装饰逐渐增多,至宋代龙纹形象已基本成定式,大体为身作蛇形,身至尾渐细,四肢有羽毛,趾有三、四、五不等,龙首有角、发须等。此时定窑和耀州窑生产的龙纹瓷器作为地方向朝廷的贡器,龙纹也开始代表皇权的威严。元至元二年(1336)朝廷下令"禁服麒麟、鸾风、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龙纹则变成封建帝|上权威象征。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颁布了器用之禁,如《大明会典》二十六卷:"规定:凡器皿并不许用朱红、描金、雕琢龙凤文。"尼纹被禁止在民间使用。故此,明早中期民窑瓷器上不见龙纹。明代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朝廷统治逐渐衰弱,龙纹大量在民窑制品上出现。
  桂林出土的明代晚期龙纹梅瓶除少数有可能是"官搭民烧"的产品外,绝大多数都是民窑制品,这批梅瓶涵盖了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四个历史时期,具有纹样精美、时代气息强烈的特点,在绘画工艺上,线条流畅而又不失细腻之感;在纹样构图上,满密而不乱且富于变化,基本上包含了那个时代民窑流行的各式龙纹,集中展示了民窑冲破禁令后在图案装饰上的巨大变化,处处洋溢着冲破束缚后昂扬自如的气息。这种特色收藏在国内外博物馆是相当罕见的。
  (
网站目录投稿: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