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的确是有机会称帝,她的权利鼎盛期基本已经成为一国之主。赵祯继位时只有13岁,根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宋真宗立下遗诏,让皇后从旁辅助,基本就是把行政权交给了刘娥。刘娥也是不负众望,将朝事处理的很好,功绩显赫。虽然刘娥有穿着象征天子的衮衣,但她并没有跨越这道界限,自立为帝。实际上刘娥不顾劝阻,一定要穿衮衣也是另有原因。 刘娥为什么不称帝 太后刘娥在宋仁宗生母死后突然宣布要在二月的谒庙仪式上身穿衮服祭祀太庙,此言一出,群臣纷纷反对,因为衮服是天子的服饰,太后要穿衮服,大家便都怀疑她想成为下一个武则天。但实际上,太后不顾群臣反对也要穿衮服,并不是要成为武则天,而是太委屈,先帝去世前,为了避免两宫并立,让仁宗生母去守陵,让太后辅佐仁宗,垂帘听政。 宋真宗留下这些遗诏便撒手人寰,而太后呢,为了保住大宋江山,她每天都兢兢业业的处理政务,辅佐仁宗,没想到仁宗却在知道生母一事后与她逐渐疏离,甚至开始猜忌她。 由于她一直不还政给仁宗,大臣们甚至纷纷猜测她要效仿武则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怎么可能不委屈,自己为了大宋江山每天殚精竭虑,却换来了各种猜忌。 就像仁宗说的,此时太后病重,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想穿天子衮服祭祖,也许就是想将十年临朝称制的功过告知先帝,告诉他自己没有辜负他的嘱托,而不是想成为武则天。 除了委屈之外,太后也是有怨的,自己将仁宗当做亲生儿子看待,十年如一日的悉心教导,难道养恩没有生恩大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凭什么就换来了这些? 换做一些狠心的女人,可能早就派人悄悄将仁宗生母毒害了,但太后忍了下来,不过她心里还是有怨气的,所以在仁宗生母去世后,命人将其草草下葬。 这件事也能看出来,刘娥虽贵为摄政皇太后,但骨子里仍保留着争强好胜,不能吃亏,爱吃醋的小女人情怀,当然这里的吃醋不是男女之情,而是想证明自己在儿子仁宗心中的的地位。 儿子的怨恨、群臣的畏惧,使谨遵先帝嘱托尽心辅佐幼帝的她进退维谷,呕心沥血却不被理解,只能向近宦哭诉心中的委屈与苦楚,这样的她着实让人心疼。 最终,太后刘娥还是穿着天子衮服去了太庙祭祖,但在临去世前,她拒绝穿天子的服饰,执意要穿皇后服见先帝,这一细节也使刘娥所有的功过褒贬都尘埃落定,令人感慨万千。 刘娥穿衮服的目的 刘娥如此偏执要穿衮服,一是"怨",二是"妒"。 剧中刘娥遵照先帝遗嘱,垂帘辅政,刘娥问过先帝,若仁宗知道自己生母之事,该当如何处置,先帝只一句"两宫不能并立"就死了。实际上摄政皇太后这个工作是先帝给刘娥挖了一个大坑啊。责任重大,操心费力不说,现在自己众人心中成了玩弄权术,掌控朝堂的女人。 现在皇帝长大了,自己在朝堂上大臣们心中的地位渐渐降低,刘娥自然心里十分亏的慌,干了十年的皇帝的活为何就不能穿一次,刘娥说:"吾临朝称制十年,每日批阅众卿奏章,处理国家大事,二月衮服谒庙,怎就万万不可"。实际上,刘娥在这里心里是怀有怨愤的。 另外让刘娥心生怨愤的还有一事,刘娥虽不是仁宗生母,但对待仁宗视如己出,但是自从仁宗从八大王那得知刘娥并非其生母,而是在皇陵为先皇守陵的李顺容,仁宗在刘娥面前不再像以前那般顺从温和。 仁宗深夜闯出宫见生母,后被拦下,又利用郭皇后端去李顺容曾经在宫中做过的果脯到刘娥面前刺激她,在朝堂上也开始和刘娥较劲,刘娥看到自己一直疼爱的仁宗突然对自己这般,简直心如刀割。 遇到这样的事情,换做一般皇太后,早就斥责仁宗不孝,派人暗中毒害李顺容了,但是刘娥忍住了。 在仁宗知道自己生母身世之前,刘娥对李顺容是有愧疚的,所以在吃穿用度上,刘娥从没有亏待过李顺容,但自从仁宗三番两次因生母之事和自己叫板。刘娥虽表面上宠辱不惊,但她对李顺容是有嫉妒的,嫉妒自己20年来为仁宗做了这么多事,却比不上李顺容这个仁宗没有见过一面的生母在仁宗心中的地位。 所以李顺容死后,刘娥不让其从西华门出丧,而是命人凿垣而出,草草下葬,由此可见,女人的嫉妒之心有多恐怖。而这时吕相前来劝说刘娥为刘氏一族未来考虑,刘娥当时更是气愤,嫉妒之心泛滥。 她说道:"我便不信了,一个宫嫔死了,如何下葬还能让我们母子反目不成?我养了他(仁宗)二十余年,衣食学问,什么地上没有尽心,我倒要看看,他要不要为了一个没见过几面的宫嫔,不念母子之情,灭我刘氏一族。" 而最后刘娥还是听了吕相的进言,厚葬了李顺容(在此之前,刘娥已经把李顺容升为辰妃)。 也许刘娥是被吕相最后一句话点透,仁宗对生母只是一个"愧"字。生时,病重时,仁宗都不能尽孝,如今死了也不能好好安葬,仁宗心中怕是要把这个"愧"转变成对刘娥的"恨"了。 这件事也能看出来,刘娥虽贵为摄政皇太后,但骨子里仍保留着争强好胜,不能吃亏,爱吃醋的小女人情节,当然这里的吃醋不是男女之情,而是想证明自己在儿子仁宗心中的地位。 刘娥做这些看似"荒唐"的事情,仁宗看的透彻。 在衮服这件事情上,仁宗此前说太后病重,此时想以天子服拜祖,也许是想将十年临朝称制的功过告知先帝。 实际上太后想把自己功过告知先帝是真,但穿衮服却很有私心。 从刘娥前几次朝堂上盛气凌人的态度来看,是试探自己在大臣面前还有多少威望,说话还好使不? 二是在试探自己在仁宗心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是站在大臣这一边,还是自己这一边,是否为礼制,全然不顾恩情。 剧中仁宗对晏殊说:"人之将死,把年轻时不敢做不敢想的欲念,终于敢丢出来,也是要看看朕对她是不是只有怕没有情分,是不是朕拿住了权,就丝毫不顾念她了。" 好在最后仁宗把此事处理的很圆满:把衮服稍作改变,少了配饰和佩剑,即遵循了祖制,又满足了刘太后的要求。 祭祀结束后,刘娥还政于仁宗,她像一个老小孩一样把一肚子的委屈诉于仁宗。 不久后太后便病重,仁宗陪侍在榻前,而刘娥死前突然用力撕扯自己衣裳,似有话要说,但已经不能言语,陪侍在榻前的仁宗不解,有大臣说这时太后不愿意穿着天子服去见先帝,仁宗这才明白,赶忙让人给太后换了皇后服饰,刘娥这才安然归去。 回看刘娥摄政十年,离帝王位一步之遥,但从未做僭越之事,一心为社稷劳烦,为求江山安宁,刘娥不得不霸气凌人,在朝堂与利益集团的群臣斗智斗勇,直到抚养仁宗成为称职的帝王。 她有委屈,却不能在人前说,他有嫉妒,原因是仁宗得知生母身世后对自己的疏远,他有害怕,害怕的是自己死后,仁宗为生母平反后自己会被冠以"武帝"一样夺权篡国的恶名。 刘娥外表强大,凭一己之力撑住了赵家10年的江山,朝堂风起云涌,唯恐稍有差错有负重托,死后亦无脸见先帝先祖。 但强大的背后说到底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先帝死后,便却无依无靠,如履薄冰,可以说十年无一日睡得安稳,尤其是死前所做种种看似荒唐事,荒唐言,却饱含着受了委屈的小女人的抱怨,剧中刘娥归去那一幕,说实话我泪目了。 只想说一句:实际上,刘娥此生为守赵家江山已经做得十分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