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在秋三月里,红衰翠减,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因此,秋季养生忌让"秋愁"上心头。 当然,秋风秋雨易使人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的情绪。在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委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此外,气候规律表明,每一次秋风秋雨,往往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活动,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温抑郁症"。 那么,怎样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呢? 现代养生学家们指出,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是起居要有规律;二是注意体育锻炼;三是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在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不过,"秋愁"既然是一种"心病",心理调节就非常重要。在秋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外出游玩,不宜去那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宜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硕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