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诫》 ——班昭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 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 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译文:我性子愚笨,接受力一般,之所以能得到先夫的宠爱,是依赖于母亲用以师傅一般的教导。我十四岁时嫁入曹家做妇,到现今已有四十多年了。这时间战战兢兢,时常害怕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给予夫家口实,为此让父母自己的父母蒙羞,使家里家外增添忧患。 我早晚劳苦,辛勤而不求显功劳,我的这个人粗心大意,哪懂得教导之方,非常担心孩子们没教育好不争气,辱没了家族的名声。 但是皇帝对我皇恩浩大,大量的金银,华贵的服饰赏赐于我,这并不是我所希望得到的。我儿子能自食其力,我不再为之忧虑。但是家中的女孩子们正当是到了该出嫁的时候,而没有受过好的教诲的影响,不懂得妇女的礼仪,恐怕会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整个家族。 我现在身患疾病,性命无常,想想你们这些女孩子,每每因此令我发愁。闲暇时作《女诫》七章,愿女孩子们可以用心誊写,但愿对你们有所帮助。唉!我要走了,你们努力吧! 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 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 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 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 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译文:谦卑柔弱是第一。 古人生了女儿三天,在卧室外榻边,以造土砖来,斋戒告慰先祖。 在卧室外榻边,这谁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个女孩是大家未来的主人(她在成年以后会主持家务) 而造土砖这是要告诉她(女儿),你主要学会如何生活,同时如何主导生活。 而斋戒告慰先祖,告诉先祖我们家又有一个可以担当主祭的人选了!三者都是女人的寻常道理,礼法的经典教训。 谦卑忍让,待人恭敬。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己。做了好事而不沾沾自喜,做了错事不推脱。忍辱负重,随时战胜畏惧。这就是所谓的与卑弱的下人相处做法。 晚睡早起劳作,不嫌早晚劳苦。亲自操持料理家务,不挑剔劳作的繁重或简易,做事有始有终,这些都是勤劳的表现。 面容端庄,品行端正,以夫君、家主为主,安静的有节制。不会无辜而戏笑玩闹,保证洁净的酒食,用以祭祀祖宗。这是所谓成为主祭关键。 如果这三条都具备,却还忧虑好名声不传扬,身上背负别人的误解和屈辱,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如果这三条都没有做到,哪里还有什么好名声。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 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译文: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有阴阳参配的道理,通达于天地万物神明之间,包含了天地间的大义,人伦的大节。这就是为何《礼记》注重男女之间的关系,《诗经》编著《关雎》的道理了。由这些言论看来,我们不能不重视夫妇之道呀。丈夫要是没有贤德品行,则无法驾驭领导妻子,妻子要是不贤惠,则无法服侍丈夫。丈夫驾驭不了妻子,就失去了威严,妻子服侍不了丈夫,就失去了道义。而所说的这两件事,它的作用道理是一样的。 观察现在的君子,只是浅薄知道妻子的妇道没有什么不可驾驭,她的威仪没有什么可以整理的,所以大家只是注重男子的教育。殊不知丈夫家主人不可以不明事理。礼和义不可以不存在呀!但光教育男的不教育女的,不也是掩盖彼此的礼数吗?《礼记》八岁开始教的书,十五岁学成。不可以学完了就当没有一样! 敬慎第三。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如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 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 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译文:敬慎第三。 阴阳性质不同,阳以刚为尚德,而阴以柔为体用。男女品行相异。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所以谚语说:"生男如狼,还害怕他懦弱;生女如鼠,还害怕她像老虎般凶猛。"然而修身不过一个敬字,而面对强者强不过一个顺字,以敬来修身,以顺来避强,女子的敬、顺之道,这是妇人的大礼。那么敬不是别的,敬是一种持久恭敬的态度。顺不是别的,是宽和、宽裕。 持久,就是知进退明事理;宽裕,就是要谦恭。夫妇之间过于亲密,终生不分离,在室内周旋,这样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轻薄怠慢。这样的事一发生,言语就会过分了,放纵恣肆就会产生侮辱丈夫的想法,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啊!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的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不可能不辩驳,争论辩驳一产生,就会有愤怒。这是因为不愿意恭顺的原因啊!侮辱丈夫不节制,就会紧接着有谴责呵斥,愤怒的情绪不停止,就会有发展为鞭打杖击。 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如果鞭打杖击,哪里有什么礼义存在;谴责呵斥,哪里有恩爱存在。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要分离了。 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 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译文:妇行第四。 女子有四行,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大家说妇德,不一定要聪明绝顶; 妇言,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妇容,不一定要打扮得鲜艳美丽;妇功。不一定要技艺精巧过人。娴静贞节,能谨守节操,有羞耻之心,举止言行都有规矩,这就是妇德。 言辞和内容都要有所选择,不说恶劣粗俗的语言。说话选择时机而说,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这是妇言。要经常保持身体清洁,衣服要及时地清洗干净,把衣服穿的整齐。不存污垢,着装打扮得体,这是所谓的妇容。专心纺纱织布,不喜欢戏笑打闹,能做好可口的酒菜,用来招待宾客,这是妇功。此四项,是女人的大德,而不能缺少的啊。然而只要有心,做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古人说:"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违,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 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译文:专心第五。 《礼记》说,男子有再娶的道理,女子没有同时服侍两个丈夫的道理。所以说,丈夫是天。天是不能违背的,所以女子是不能抛弃丈夫的。你的行为要是违背神祗的意志,上天就会惩罚你。你的礼义没有做到,丈夫就会怠慢你。 所以《女宪》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要得到丈夫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赖,妻子莫过于专心正色。守礼义纯洁,耳朵不听不该听到的言语,目不邪视,出门不能打扮得很过分,在家不能穿得太随便。不和品行不好的人来往,不要只看重门第。这就是所谓的专心正色了。如果行为举止轻浮,目光和神情游移不定。在家披头散发穿着随意,出门就浓妆艳抹,说不恰当的话,喜欢看不该看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不能专心正色。 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 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译文:曲从第六。 大家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这是想要人安定心志,专一不二的言论啊。小舅子和小姑子的心是不可以失掉的。事物有因为恩惠而自我离弃的,也有因为道义而自我毁坏的。 丈夫对你虽然怜爱,小舅子和小姑子可却不一定喜欢你,这就是所谓的因道义而对夫妻关系的深重伤害。但舅姑的心意就是如此,你奈何不了,所以只能选择逆来顺受。小姑子不说你的好,你最好听从;小姑子说你的不好,你更要顺着,千万不要争辩对错,争强好胜。这就是曲从。所以《女宪》说:"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和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分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授,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 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译文:和叔妹第七。 妇女能得到丈夫的钟意,是因为公婆对你的爱,公婆疼爱你,是由于小叔子小姑子对你的喜爱,由此推论,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推从或诋毁,全在于小叔子小姑子。他们的心丧失了就不可再得到了。都知道小叔子小姑子的心不可丧失,要像亲兄妹一样和睦相处,即使是相处不好也没有办法。自己并非圣人,哪能没有过错!从前颜子贵在有错就改,所以孔子夸他为人能始终如一,更何况女人呢。即使具备了贤惠的品行,敏锐的天赋,就能说不会犯错了吗!所以说家人和气才可以遮掩家丑,外姓、内姓相离则会家丑外扬。这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啊。 《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丈夫的兄嫂弟妹,虽和自己没有血缘之亲,但却有深厚的亲缘和情义,应该尊重他们。谦虚柔顺的好女子,一定能和婆家的亲人和睦相处。倘若你是个贤淑谦逊之人,就能依靠道义而和好,推从恩义而互施援手,有些许美德就能彰显出来,而一点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公婆都称赞你,丈夫更会嘉奖赞美你,这样就会好名声传于邻里之间了,父母也会感到光彩。如果你是个愚蠢的人,当着兄嫂自恃清高,对着小姑子持宠示骄,这样做,哪还有和睦!恩义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美誉可传!所以说没有了美德,缺点就会显现。婆婆愤怒则丈夫就会憋屈,使自己名誉受损,羞耻、侮辱都归于一身。继续这样,就会给父母增添羞耻,离开就会增添丈夫的负担。这是荣辱的根本,并且是好坏划分的基本点,不能掉以轻心。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谦顺。 "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女的行为准则。这两条做好了,就足以家庭和睦。《诗经》说:"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就是这个道理。 班昭简介 班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汉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班昭,身世显赫,祖父是广平太守班稚,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和儒学大师;大哥班固,是《汉书》的主要作者,是我国继司马迁之后又一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二哥班超,是一个投笔从戎的志士,两次出使西域,是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在父兄的影响和鼓励下,班昭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书,长大后,又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是班氏家族中博学的才女。 班昭14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丈夫就病故了,班昭便早早开始守寡,以后也不曾再嫁,然而不幸运的事接踵而至。 《汉书》这本书的写作开始于班昭的父亲班彪。遗憾的是班彪没有完成这本史书就死了。班昭的大哥班固为了完成父亲的未完之志,继续编著,他奋斗了30年,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远征匈奴。后来,步入老年的班超非常思念家乡,于是派他的儿子回到洛阳,替他表达了叶落归根的想法,然而奏章送上去3年,朝廷仍不加理会。 班昭想到大哥班固已死,二哥班超70岁还客居异乡,自己也孤身一人,于是对这个二哥产生一股强烈的依恋之情,随后不顾一切地给皇帝上书。上书的奏章中,句句丝丝入扣,真挚感人,合情合理,连汉和帝看完之后也心生同情,于是立即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终于可以告老返乡,班昭以其真诚及文采感动皇帝,助兄达成落叶归根心愿,在当时传为佳话。 班固死后,编著《汉书》这部巨著的担子就落到了班昭身上。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编著。好在班昭在这之前就参与了全书的纂写工作,汉和帝知道后特别恩准班昭进宫修定《汉书》。 班昭修书的地方是皇家藏书丰富的东观藏书阁,班昭在东观藏书阁里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著述,除将父兄所著部分分类整理、修订外,又补写"八表"和"天文志",这样,中国又一部伟大的史书《汉书》,在班家三四十年的努力下,终于由班昭整理完成。 汉和帝看了该书后极为欣赏,并让皇后和妃子们奉班昭为师,请她传授儒家经典。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得到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于是在朝中,因为班昭的丈夫姓曹,所以班昭被奉为"曹大家"。 在70多岁高寿之年,班昭写出了《女诫》,计1600字。《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科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