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锦州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是任重道远,社会各相关部门应不断改进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大学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顺利就业,本文重点就锦州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做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困难;对策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无疑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一、锦州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地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持续成倍增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无论是省属本科的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医学院,还是民办和专科的几所高校毕业生其就业现状均不容乐观。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不少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但地方高校由于其区域性的特点,实效并不明显。根据渤海大学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连续两年就业状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但其毕业时就业率只有59%。可见,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的。为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地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地政府都会出台政策措施保护本地生源毕业生。而地方高校毕业生生源中本地生源占了相当大的数量,这部分学生大多都蜷缩在本地就业,他们到外地就业的压力也相对增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基本素质要求逐年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中小企业为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大矛盾"上:
  第一,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矛盾。一是锦州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新兴企业还未形成集群优势,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第二,高等教育设置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矛盾。一是目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与市场就业需求严重脱节。二是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是劳动服务型和低技能、低技术型岗位,岗位的工作收入也普遍偏低,难以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相适应。三是锦州市高校数量相对较多。全省除沈阳、大连外,锦州高校数量在全省排第三位,致使在市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加,进一步加重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失衡的态势,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局势。第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矛盾。一是追求精英岗位的意识浓厚,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中谋求到自己心仪的岗位。二是不愿意到县(区),特别是乡(镇)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创业的精神。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无人愿去;另一方面,面对的少部分待遇较好的岗位竞争无望,又没有勇气尝试自主创业,这也造成一部分大学生成了剩余劳动力。
  三、锦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一是要充分利用就业政策杠杆作用,发挥政府宏观调节功能。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发展路径应当以增加就业为主要调控目标,绝不是简单以失业率取代GDP增长率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而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竞争中充分涌流;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城乡广大就业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和职业安全、社会保障网络,并加强监管。在具体工作中,很重要的是完善对就业状况的统计调查,真实反映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对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积弊,要坚决铲除。二是要完善学校就业指导机构,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系列就业指导活动。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程序、就业技巧、择业心理教育及择业技巧指导等方面的指导,还要对特殊学生要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自己,理性选择就业岗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三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是吸纳人才和就业的"主阵地"。近几年来,锦州市一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大中型企业,把握就业难时机,多招毕业生储备,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分担了社会责任,同时也储备了人才。政府应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示范基地"的办法,制定配套措施,给予培训、实习等方面的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多做人才储备。同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中小型企业和各类用人单位,在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加大在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并给予适当的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社保补贴等优惠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四是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应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扩大一次性创业补贴享受范围、以命令的形式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等,并建立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简化相应事项的办理手续,同时建立完整的,涵括能力评估、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及后续跟踪服务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尽可能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捷的指导和服务,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并以此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四、结束语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政府、社会和高校还要从多方面探索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途径,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将就业与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有效结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晓梧.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主目标[J].人民日报,2015.
  [2]宁先圣.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策略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
网站目录投稿:紫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