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为书殿学士四年,所与居皆鸿生彦士。一旦诏下,怀吴郡章而东,门下生感惜是行,且曰: 吴中富士必有知书,宜为太守所礼者。及下车,阅客籍,森然三千。有钜鹿魏生持所著书来谒曰:"不佞始读书为文章,凡二十年在贡士中,孤鸣甚哀,卒无善听者。退而收视易虑,伏北窗下,考前言,成《兵要》十编。度诸侯未遑是事,将笈而西,求一言以生羽翼。"予取书观之,始自黄帝伏蚩尤,至于隋氏平江南。语春秋、战国事最备。磅礴下上数千年间,其攟摭评议无遗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贵人,宜有虚己而乐闻者。子盍行乎! 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铗,三五九九之伎,颛之而已。 《刘禹锡集》 【赏析】从文中"一旦诏下,怀吴郡章而东"数字看,这篇文章当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所作。亦即大和六年 (832) 至大和八年 (834) ,当时刘禹锡已有60多岁了。 此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一篇序来看待,也就是为魏生的《兵要》一书所作的序言。文章简要地叙述了自己认识魏生的经过以及为魏生作序的缘起,同时对魏生的《兵要》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对于那些掌握兵权的将领贵人,肯定是有很大用处的。 一般说来,为人作序多两种情况,一是谈该序的缘由,一是通过序来对此书议论一番。从刘禹锡的这篇序来看,两者都沾上一点,但其重心仍在谈缘起。对《兵要》的评价仅廖寥数语: "始自黄帝伏蚩尤,至于隋氏平江南。语春秋、战国事最备,磅礴下上数千年间,其攟摭评议无遗策"。除此以外,前面的大段文字几乎都在谈缘起。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有目的的。 刘禹锡的一生除了被贬的那20多年比较失意落魄外,在永贞年间和晚年,政治地位一直还是比较高的,文名也很大。文章开头所谓"所与居皆鸿生彦士",可见都与上层知识界交往,而作者通过对魏生《兵要》十编的叙述和介绍,似乎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 在每一个地方,在那些普通的、甚至下层的知识分子中,实际上都蕴藏着许多象魏生这样的人才,他们有很多闪光的思想,身居高位的文武贵人应该充分注意到他们。 若以此观之,此文前面叙述虽然详些,却也详在理中,后面对《兵要》议论虽然略些,却也略得合理。整篇文章自然也可说是详略得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