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一度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季。近日,有教师打电话问我如何申报教科研课题,我问他为什么急着申报,他说因为课题研究可以在职称评聘中加分。这引起了我对现实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深入思考。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载体,在不少地方,课题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列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砝码,也因此出现了诸多不应有的教育问题。 问题一:课题研究过热现象。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质量应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根本追求。然而,现实中,因为课题研究在职称评聘中占有一定的权重,而且相对优质课、教学能手或者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课题研究更容易得分,因而,出现了课题研究过热现象,一些中小学教师不论有无教育科研能力,都会相方设法申请课题立项,甚至出现了一种怪象:有的教师教学成绩不佳,但却能够凭借课题研究优势脱颖而出,跻身当地名师行列,引起了众多教师的非议。 问题二:课题研究弄虚作假现象。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就在于求真。然而,现实中小学教育科研出现了形式主义泡沫现象,课题研究不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以提升教育质量,而是作为评优晋级的敲门砖,贪大求洋,弄虚作假。有的教师不管有没有研究能力,动辙申报国、省、市级课题,对校级课题却不屑一顾。有的课题有立项没研究,有研究没成果,有的研究报告七拼八凑,既没有理论成果,更没有实践效益。有的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但也想方设法在课题组挂名,因为课题挂名也可以加分。试想:这样的课题研究,背离了教育科研的本真,何谈科研兴教? 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因素是课题研究及论文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课题研究的功利性导致基层教育科研陷入了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误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而,近年来,多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文件中,明确要求以教学实绩为主,对课题研究和论文不再作硬性要求。这可以说是对现实中小学教育科研弄虚作假的正本清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在给校长的建议中曾说:"如果你想让你的老师不感到每天的劳动单调、枯燥、乏味,那就要引导他们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载体,课题研究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彰显育人特色。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正途。 破解中小学课题研究弄虚作假的问题,根本还在于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意义,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现实问题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真正发挥好课题研究在提升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应有作用。唯有此,广大中小学教师才会摒弃功利思想,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体验到职业幸福的快乐和科研兴教的魅力。 正如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所说:教育科研应当从光滑的冰面回到粗糙的地面。这是新时代基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