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品味人生中


  原文地址:品味人生——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中)作者:
  《品味男女人生》 
  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和谐必要条件,是个人处理自己与他人、
  社会和自然关系的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是个人的一种处世心态;和谐则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也是必然指向的目标。社会和谐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宽容,是个体自身对外在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在其内心的一种反映。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宽容导致和谐,宽容实现和谐,宽容保证和谐。一句话,没有宽容就没有和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和谐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实现这些和谐的前提就是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以宽容之心来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社会之间,自己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求个人选择一种宽容的处世哲学。因此,早年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时说:"岂恕乎!"随后孔子又补充说,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的生活态度和修身哲学,也是儒家学说的基本内核。所以他的学生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因此,中华传统文明强调君子"和而不同",朋而不党的宽容处世之道。可见,儒家所以主张的宽容,主要是从道德角度来谈的,它以现实生活中个体道德上的不完善为基本假设,以从可以通过道德上的教化而达到"至善"的旨归。因而强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强调"人人可为尧舜"或"涂之人可为禹",这是儒家主张"德治"的基本依据,也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实现天下太平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下宽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再回到孔子时代,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在这里说了宽容的三个层次,这句话也是论语的最后一篇,非常值得一读了。第一层次,宽容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不懂得命运,不掌握命运的人,是不能成为君子的,君子必然是一个有宽容心的人,所以说,宽容首先是了解自己的人,这也是佛家说的内关照。了解自己的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按正确的道路走,学会走自己的路。结合现实我们开车子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最怕什么?怕前面有人突然变道,突然从一边拐到自己的行车道路上,这样子做的危险性极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想要不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要素,第一,自己的车子一同变道之前给在另一条车道上行驶的车辆足够的警示,比如,打灯,鸣喇叭等,让对方了解自己意图,避免误判。人在社会上其实也是一样的,想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做到心地宽,一定要让别人了解你的真实意图,避免利益误判,形成冲突,第二,要学会走自己确定的正确的人生道路,既便是要临时占用别人的道路也要给别人足够的警示,不至于发生冲突,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君子之道。保持一颗上进和快乐的心情会让职业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不管生活是什么样的,都要抬着头向前看,因为前方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只有快乐应对生活,享受工作带给生活的乐趣,那么才能把这件事情在做好的同时还保证这件事情的完美和高效,这也就是社会基本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由内向外的基本体现。
  第二层次,宽容是一个由外至内的过程。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点,这个礼是礼貌,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包括行为模式,面对各种事件时的反应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常用的词"宠辱不惊";礼的第二重意义在于价值观,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由其内在价值观决定的,"趋炎附势""仗恃欺人""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是对人的价值观决定行为模式的经典栓释;所以孔子说,人无礼不立,没有适当的外表形式的人,其为人不得到人们的肯定,为人失败,故不能立。道德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品质,他让你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不能够很清楚的解释道德,可是我可以解释礼貌,您可以用类似的手段去理解道德。礼貌是道德的一部分,礼貌并不是谈吐文雅,衣着得体,仪态端庄,礼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每一个人。就像有些时候和兄弟打成一片的时候,偶尔爆粗口并不是不礼貌的,一个礼貌的人会对着一无所有的乞丐微笑,如果遇见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陨落会低头,道德大概也是在你的心里的,阻止你做邪恶的事情,克服贪婪的念头,维系正义的品质。道德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人格标准,道德也是作为衡量一个人内心准则的东西,道德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对净化人们心灵,开启人们内心深处美好心灵的钥匙。同样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在生活中由外至内体现的过程。
  第三层次,宽容是一个识人识已的过程。问:何为智?孔子说,知人;问,何为爱?孔子说,爱人。知人,爱人是一个相互统一的过程,要学会宽容,首先要学会知人。曾有一个人去餐厅吃饭,服务生端汤上来的时候手指浸到汤里面了,他便说,你的手指到汤里了。服务生回答:不烫。不知其言,人与人便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之中,相互便不能理解与沟通,宽容便无从谈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语言,所以知言是知人的最重要环节,学会宽容从知言开始,佛祖拈花,伽叶一笑,这种心灵的领会与沟通是建立在长期的沟通与相识之中的。在论语中我们多次可以看到孔子对爱和智的论述,知言的目的在于知人,知人的目的在于尊重别人的感受,关怀他人,爱护他人。儒家对宽容的目标价值追求是很明确的,宽容的目标就是爱人!荀子说:"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敬天,爱人,儒家的爱从来就不是小爱,而是一种天地顺应的大爱,与佛家所称的爱"无我执"的爱一样,是一种天道之下的大爱。敬人,爱人,是一种自然而本能的反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地之造物造人,缺陷是一种美,有人直,有人委婉,有人聪明,有人狡诘。不完美的世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也如音乐中的和声,当三和弦到七和弦到九和弦时,不和谐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而越强烈的不和谐感就会产生强大的音乐推动力,把不和谐推向音乐的高潮。戏曲也是如此,戏曲的剧烈冲突从来就是戏曲的最高潮,也是各种矛盾解决的时间,对缺陷美的欣赏是儒家对宽容的爱的栓释。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之一
  宽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历代统治者在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方面,也多采取了极大的宽容态度。如汉代司马相如受武帝之命"通西南夷",招抚少数民族,便以"兼容并包"、"遐迩一体"为指导思想,并称这是武帝"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汉书﹒司马相如传》。正是这种兼容天下的胸怀,使汉王朝将不同民族,所谓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融合为一体,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宽容在中国文化思想中有重视人格修养的历史,宽容谦让是人格修养的方法,更是我国乐群贵和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和为贵的重要性。历史上许多宽容、谦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如"孔融让梨"、"将相和""娄师德荐才"、"李世民不计前嫌"、"六尺巷"……懂得宽容谦让的重要性,宽容谦让的能力,对于摒弃"唯我独尊"的自私习气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强调自身修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局限性。在不同的境遇中辨析宽容谦让的方法尺度,也需要有积累生活经验,需要不断摸索。宽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一种人际关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和睦相处。以"和为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问题。它的形成从炎帝神农氏发源,经儒家总结概括成学说,由统治者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再逐步转化为人们的观念、习惯,最后潜移默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几千年的灌输,几千年的渗透,"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潜质。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和"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运用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字,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治国安邦上体现得更为突出:理念"和平共处"、"和衷共济";风度"和睦相处"、"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和风细雨";能力"和气致祥"、和解、和谈、和约、和议等等。"和"文化已充分渗透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无处不在。"和"不是简单的综合、总和,而是多种矛盾的协调,是多种实力的平衡。"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理解有三个层面:最高层次是"世界和平",强调的是要互相尊重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通过谈判、沟通、协商、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华民族运用自如、行之有效的文化传统,更是处理现代国际事务的外交方略。其次最广泛的层次是"社会和谐",所谓"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西方交响乐的原理早就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准则,"大同小异"、"求同存异",强调的就是要重视和尊重个体差异,就是承认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差别,让这些差异、差别的各个成分相互协调地生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并且保持时空的动态的和谐状况。这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最后最基本层面是"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中,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遵循的是一种情感法则,这种情感法则由家人、亲人推及到邻里、街坊,然后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公德。因此,"和睦"既是一个基本层面,又是最高境界,"家和万事兴"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定律。(未完待续)(图片来自网络)2019.4.9
网站目录投稿:迎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