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 自治区第 ʮ 二 届 委员会 第 һ 次会议 第 0591 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 : 您提出的《 关于加强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提案 》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旗加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 截至目前,成功申报国家级、区级、市级 达斡尔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 项,其中国家级 国家级 4项,自治区级项目18项,旗级20项。其中手工艺类7项。 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走 在呼伦贝尔市前列。 一、精心 编制规划 。 编制达斡尔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各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规划及实施细则等。 2015年 制定颁布实施了 《莫旗达斡尔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条例》的出台,为保护、传承、抢救、挖掘和管理达斡尔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使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大 传承人保护 力度 截至目前,发展区级传承人 27人,旗级传承人121人,从事手工艺类42名。我旗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对全旗旗级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奖励,鼓励他们不断开展传承活动,弘扬达斡尔族民族文化; 积极 给民间艺人创造展示 、传承 技艺的 ƽ ̨ 。每年除通过一些大型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的机会外,还 以农村、社区、学校为载体, 积极组建民间非遗传承队伍 , 深入 开展 "达斡尔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 载体 ,确保民族民间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如我旗的文化馆、腾克、阿尔拉、哈达阳等乡镇均组建了自己的鲁日格勒舞蹈队,为基层非遗的保护、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广泛开展 非遗传承 活动 非遗保护工作重在传承,为此,我旗每年都组织一系列 民族民间文 体 活动, 以推进非遗的传承、发展 。每年 春节期间,我旗都举办乌春、扎恩达勒演唱会,召集老艺人进行演唱并传授演唱技巧。每年 6月28日,我旗都 举办斡包节 ,斡包节上进行乌春、鲁日格勒、扎恩达勒等文艺表演,同时还开展曲棍球、赛马、射箭、摔跤、劲力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每年我旗都举办春秋两季曲棍球基点校比赛,对全旗 13个基点校的曲棍球教学情况进行一次检验,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推进了我旗基层曲棍球运动的普及。 现在我旗每年都举办 "尼尔基之夏"广场系列活动、达斡尔民族服饰设计大奖赛等活动 ,在活动中,都将非遗项目进行展演 ,较好地 宣传了这些非遗项目,同时也 打造了民族文化品牌。 四、 全力打造 非遗 艺术精品 为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达斡尔族、了解达斡尔族文化、了解达斡尔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创编的歌舞集《达斡尔人家》、《敖勒 ・哈里》,大型歌舞晚会《飞翔・达斡尔》等节目先后走进北京保利剧院、宝岛台湾等地交流演出; 与此同时,我旗不断打磨现有的非遗节目,努力打造艺术精品。 2016年"鲁日格勒"舞蹈队,赴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达斡尔族独具魅力的"鲁日格勒", 在不断的创作和演出中,也收获了喜人成绩, 2015年"鲁日格勒"舞蹈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首届中韩文化艺术节,并获得金奖。2017年参 加第二届中国 ・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表演的舞蹈《鲁日格勒》荣获表演铜奖 , 彼此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不仅增进了了解、认知与友谊,且宣传了中国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的国外朋友来了解内蒙古,认识呼伦贝尔市,提高了莫力达瓦和达斡尔民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旗 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 将 继续加大挖掘、保护力度。积极开展传承工作。 申请拟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包括非遗展厅、活态展厅、民族手工艺制品展厅、非遗传习所、小舞台、大型资料库。 五、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我 旗 现有文化 馆 艺术 活动 中心 1 个 , 莫日根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瓦日登民族工艺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车传承基地,是民族工艺品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带动一大批从事达斡尔族手工制品的制作人才,并培育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这些民族商品为推进我旗的对外宣传、加强外界了解莫旗、了解达斡尔族文化起到了 积极 的作用。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 ,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