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前两篇文章中介绍了目标计划思维和高效任务法则,本篇文章则重点讲解任务时间管理的六个等级,三篇文章构成一个高效逻辑链"小闭环":计划思维七步分析法→高效任务三大法则→任务时间管理六个等级。如图下: 计划思维七步分析法 高效任务的三角法则 高效人士 工作同样任务多,事情多,但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处理方式! 倘若你忙死累死,说的错? 比如,A可以用1.5小时完成这5件任务:洗衣服→煲汤→做饭→泡茶壶→拖地,妥妥的轻松搞定,干得漂亮;而B做饭→煲汤→泡茶壶→拖地→洗衣服,则需要花费3个小时,疲惫不堪,抱怨连连! 这个就是弱者和强者的区别! 生活事务都如此,那么B在工作中也不好不到哪去!比如: "下班了,B你怎么还不走!","你先走吧,我还有报表和日志没有弄完呢!""哎!你可真够磨蹭的……" 这一整天,时间妈妈都去哪儿了? 工作任务多,事情多,有些人常常被搞得团团转,焦头烂额,手忙脚乱,没有效率。但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为什么时间总与有些人过不去,不够用? 问题的症结出在哪? 不懂得任务的时间管理!天地人有三才,时间、空间和人,时间是一切万物流转的主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间有着气息,彼消此长。 当你懂得了时间的意义,不让时间来管理你,而是你来管理时间,你才能实现理想中的我,从弱者变成强者!为什么不呢?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本质就是时间逻辑,是指在处理工作任务时,知道自己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别整错了! 东北人管这叫别整叉劈了。 文雅点说,就是《大学》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 为什么你要学会高效任务的时间管理? 一个人的工作成果,不以时间的跨度来衡量,而是最终以时间的效益来评估。实现人生的愿景,先从小目标开始,不论是定它个月薪1万,还是年薪100万,或是挣它一个亿,终归为大于细,要从一个小目标、几个小任开始。 别让整天的"忙得要死"的小事情,虱子多了不怕咬,变成你一种低层次的勤奋努力。 时间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 这取决于你如何管理时间,时间就如何"管理"你。高效工作=时间管理=机会成本+健康成本=幸福人生 在这个加班成标配,工资靠熬夜来实现财富最大化的时代,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多数人不得不从事繁重的、或是自己不情愿的生产劳动。 拒绝苦干!蛮干!瞎干!人不是八爪鱼,也不像哪吒那样有三头六臂。 时间管理最终目的是,你能获得他人赏识的机会成本和减少透支自己的健康成本,实现人生的愿望,获得更多人生幸福的体验。 当工作驯服了时间,生活是尊严体面的,给你快乐;当时间驯服了工作,生活是卑微无力的,给你痛苦。 工作再多,也不要整天埋怨,因为不止你一个人如是如此!工作再累,也不要整天抱怨,因为没有人会无条件替你干。拒绝平时感动自己的努力都是低水平的勤奋努力,学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人生才能收放自如! 如何高效管理时间,人生的盛年从弱者变成强者,拒绝任务无序才是关键! 谁能把工作的各种任务安排得越有逻辑秩序,谁就能成为时间管理的强者! 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很多,比如《吃掉那只青蛙》、《聪明人都是清单控》、《时间管理黄金法则》,等等。但无疑例外都是"一个意思,多种表述",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吃掉那只青蛙,猴子管理法则,这些清除任务的方法隔几年就翻新一次。说实在的,吃掉那只青蛙,青蛙多可爱啊!为什么要用这种比喻方式呢?起码个人觉得很"倒胃口"! 而最为流行的是,史蒂芬·科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进行时间上的任务优先处理。 四象限法则 坦白说,你不觉得这个还是有问题吗? 念念"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再念念"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急、不重要不紧急",您不觉得这像绕口令一样吗?你不觉得纠结、拧巴、别扭,很容易把人绕晕了吗但很少人去质疑它,RAP饶舌的概念似乎很华丽,但这个概念衍生出的时间管理工具实操性并不理想。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四象限法按着事件的「重要紧迫的双重意义性状」来分类,且属于一种抽象思维的概念,作为一种工具论来说,并不利于识别、记忆和实操。而我们作为一个发明象形文字的国家,更适合具象思维解决问题。 在传统文化中描写处理事件的成语很多,且画面感很强,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一个更具有实用性,便于大脑理解、记忆和识别,单线逻辑层级的时间管理工具,帮助你在工作中任务多,事情多的状态下,忙中有序,实现高效时间管理。这六个任务等级的成语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