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给职业规划师和教师的参考资料职业规划导师还是职业


  给职业规划师和教师的参考资料
  职业规划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那时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个体一生中的职业变化不大,所以职业发展心理学家更多采用" occupation "和" vocation ",中文翻译为"职业"。相应地,针对此的工作即为职业规划。那时的职业规划,主要任务就是以工作要求为导向的人员匹配过程。它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工作要求的品质,那么工作会最高效,工作着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有成效。注意此处用"成效"两字,说明所有的衡量都是以工作产品为导向的。
  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职业,那就是个人为追求其特殊目的,而从事的活动过程中所承担的所有职位、角色的总称。从这可以看出,职业是工作角色的总和,其目标是为了通过产品生产的实现,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特定目的。也即,"职业"更多地是处于对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这个层面上的。
  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述,人的需要是从生存、安全、尊重、归属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逐层满足的过程。就宏观社会而言,社会对"生存"与"安全"的追求要求把人当作生产产品的机器,去推动社会物质的充足和丰富。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发展,人的职业规划,也就成了产品生产导向的"安排规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物质总量的巨大积累,人们开始关注更广泛领域的人需求满足、开始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开始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个人选择从事哪种职业将直接影响他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间接影响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人们开始关注从职业中寻求尊重、归属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而这,也就是"职业"开始向"生涯" (Career) 的过渡。而且随着职业稳定性的降低,人的高层次需要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加以满足,必须从人的各个生活角色中得以体现。从而关注于物质产品导向的"职业"观念,开始让位于以人为导向的"生涯"观念。
  职业突出的是事业或某个具体的行业,而生涯更注重发展性,强调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职业变化过程 ( 龙立荣 , 提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时,最早提出职业到"生涯"的转换。之后,生涯发展的内涵逐步被广泛认可。牛津字典里生涯的本意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即表示为人的人生发展道路,或发展途径。"生涯包括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但同时也涉及其它非工作或非职业的活动,亦即个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的活动与经验 ( 林幸台, 1987 )。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生涯进行界定。其中 Super 的生涯界定更能形象地说明生涯与生活的统一: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也包含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等。后来薛恩 (Schein) 在 1978 年时,更加宽了生涯的广度,说人生的生命历程,是由三个旋律所交织、激荡而成的,这就是:①工作、职业或事业;②情感、婚姻或家庭;③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身心发展。
  也就是说,生涯的成功,必须包括着广泛的满足感。有一项针对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以及一些成功专业人士和 90 多位高级主管的研究表明,持久的生涯成功包含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求:①意义:感觉自己对所关心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②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愉快或满足;③成就:你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人苦苦追求的类似目标;④传承: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取得成就以帮助他人获得未来成功的一种方法。而且这四个方面又必须是在自我、家庭、工作和社会各个领域里都有所体现的。总之,生涯规划,应该是对生活满意感的全面规划。
  曾几何时,生涯规划演进成现代人必修的人生学分之一了。在美国,有一本以生涯规划为主题名为《降落伞的颜色》 (The Color of Parachute,1983) 的书,曾是销售史上仅次于圣经的第二畅销书。由此可见,中外人士对于生涯规划的重视可见一斑。无可讳言,我们一生中,最精彩的时间和岁月,都投入在"工作"上。因此,工作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所以,关注生涯的发展,其实就是关注人生活的满足与幸福发展。
  当然了,上面介绍说明的是国际背景下的理念变革。就我国的实际发展而言,"职业规划"的兴起也才是近几年的事。而且之所以这个"运动"被推行,也是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改革为"国家指导、自主就业"的制度,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开始走向人才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并且与此对应的,全球目前普遍存在着就业紧张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教育部统计, -,毕业生在 6 月份的初次就业率每年以 5 个百分点速度下降。而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 为 212 万人,较上年增加了 67 万,增幅达到 46.2% 的高峰。 毕业生为 280 万, 为 340 万。这是我国"职业规划"初动的力量来源。
  总之,这种"职业"层面的满足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巨大使命。于是"职业规划"开始兴起。其初衷也是为了以"职"为容器,去寻求或塑造可以容于此容器中的人。也就是说,在当前我们的"生涯规划"还只是社会的一种说辞,其内涵上还是以"职业规划"为实质的。比如,有许多打着"生涯规划"的讲演都是请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来现身说法,分享他们如何在工作上出人头地的经验。
  那么,在此提出一个在我国似乎尚属超前的观念是否有意义呢?回答当然是"有意义"。原因之一、现在广泛存在于学校的就业指导,都是以就业率为导向,努力在把毕业生推到一个个职位的"容器"中。但是,这种初期的"就业"之效,往往会因为这个"容器"并不能带给毕业生以"生涯"的满足,从而产生"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使得企业单位人员流动频繁。更甚之,这种流动往往都是起因于盲目的"生涯"不满足,而且依然是以"生涯"不满足为段落。这种盲目性带来的社会与个人的浪费,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能够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生涯"的内涵,并且从更宏观的"生涯"角度去衡量职业,可能更有目标性。比如,毕业生如果认识到,工作并不是全部,生活里还要有情感的满足、婚姻的满足和家庭的建构,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人自我成长与身心发展。那么,他们就可能会更慎重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流动性,以一种平衡和谐的追求去"经营"自己的职业发展。如果,学校的老师认识到生涯的广泛内涵,他们更可能会早一些从发现学生的追求、发掘学生的潜力等诸多角度,鼓励和帮助学生早早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追求,而不至于到了毕业时都纷纷不知所措地自欺"先就业,再择业"。
  其二、全面的"生涯"观念的引入,也可以很好地引导社会大众科学地看待自己的职业选择。比如前面举例说明的"成功人士"的现说法,其实都只是个人"成功"的可能性而已。而且,这些成功人士的所谓成功,也可能只是限于工作领域。而这都与全面的"生涯"成功内涵有差距。由此,从生涯的层面看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是需要听众去鉴别,并有选择地模仿和学习的。另外,在社会上还有一些生涯规划人士,并没有从广泛的生涯内涵给来访者指导,更多只是落脚在"规划"层面,使得规划成为一种外在决定的"专家建议"。当然了,这些建议中包含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也可能会给生涯困惑者带来立竿见影的生涯发展。但是,基于前面的分析,如果生涯被局限在职业指导,那么一些选择方面的"冒险"之后,消极的后果却可能引发更大的生涯困惑。要认识到,如果一旦"投资"失败,惨痛的教训只能自己承担。而如果一个人明了生涯的内涵,那么他就会综合全面地考虑自己的选择,最终做出自己可以负得起责任的积极选择。也就是说,从生涯的角度去思考,来决定职业的定位与选择。
  既如此,那么需要很好地推广"生涯"的内涵。新兴热门职业预测表明,在 21 世纪,职业规划师是热门职业。但是,只有社会大众都能够有一个全面的"生涯"自我认识,"职业规划"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否则就只能是单方向的职业指导而已。文章引用自:
  职业规划导师还是职业规划师?
  职业规划导师还是职业规划师?
  关于家长的角色定位:1.职业规划导师, 而不是职业规划师;(越早开始越好,起码高一就应该开始了)1)为什么要规划?有的家长会认为我这个标题太夸张了,为一个16-18岁的孩子做职业规划?是不是太早了?其实不然。我反而认为,现在许多家长思考最多的,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请各位想一下,我们送孩子上大学、读研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他们能通过大学以及以后的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将来能从事一个有发展前景、稳定、收入好的工作,从而拥有一份真正高水准的生活,这才是我们送他们年复一年地学习的目的!大学教育其实就是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大学只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起点。
  帮助和指导孩子树立他们未来人生的目标,设定清晰和可实现的努力方向是您作为家长不能推卸的非常重要的职责。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的,但却是最重要的角色(职责),也是在孩子未来人生中回想您和家人,最会感恩或产生遗憾的关键点。这项工作要是完成的圆满,孩子人生的起点就有可能比较高,这往往是他们在后期虽然付出成倍的努力,也很难完成的任务。
  举一个我们身边的案例,一个朋友的孩子,是北京×中的,在高一学校组织的参观北大开放日的活动中,听了北大老师介绍各个院系的学习内容和毕业去向以后,当时就立志考上光华管理学院,自此三年,动力十足,家长根本不用操心,最后心想事成。
  如果盲目追逐名校,不考虑自身条件的未来定位时,又会是什么情况呢?就拿清北来举例,是的,可能您的孩子在全北京可以排到前500-600名,具有了冲击清北的实力,但是,要是您的孩子想考他们的清华经管和光华管理学院,这样的排名是不行的!而且,您要考虑到,以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进入同一所学校的同学,在选专业、以及未来在学校生活中,境遇往往存在很大不同,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目标设定得低一点,让孩子以靠前的名次进入高校,这对于孩子备考时的心态,进入大学以后的专业选择,都会有更大的余地。以冲击清北的实力,报考人大、复旦的王牌专业,又会是什么情况?(仅是举例,没有贬低任何高校的意思)
  2)如何成为规划导师,而不是规划师?
  孩子有可能成为他(她)想要成为的一切,必要条件之一是他(她)真心想成为。
  有些懒惰的家长会说,我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自己决定吧。请原谅我这么说,是的,这样的家长是懒惰的,因为,除去极个别能力超强的孩子,一个16-18岁的孩子,在选择职业方向上,显然能力是不足够的,而对比他们,您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了,加上您对社会的了解程度,您的能力显然高过孩子,在这个时候,家长应当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在对孩子那么多年的教育中,您也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性格、擅长的领域有所了解,知己知彼,导师的角色,您责无旁贷。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当目标成为你自己的目标以后,动力才会更强更持久。您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学习,他们是在为他们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学习!您应当如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完成对自己的定位,选择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心智和精力的工作。
  有些家长说,我不知道怎么选专业?我自己的工作很普通,我不了解,在这方面,只要您真心想做,应该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您!您可以:1.借鉴他山之石,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进行了解;2.从各种渠道,了解比我们领先二三十年的国家,例如美国,在他们那里什么行业的前景较好,结合我们的国情,作出您的判断;同时参考日韩,港澳的发展,应该八九不离十。3.在您帮助他选择了一些专业方向以后,您要花时间多与孩子沟通,让他自己从中选择一二,再进一步了解,最终达成共识。可以带他们参观目标大学,同老师和同学做面对面沟通,大学的校园与中学完全不同,气氛也不一样,很容易进行正向刺激。当孩子拥有了他心中的目标以后,他才会拥有自觉学习的源动力。
网站目录投稿: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