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通过"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本文就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改革 工学做合一 小组竞赛法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现状,急需一体化课程改革 通过职业院校学生现状的调查发现,职业院校学生较之普通大学生,有着起点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不知道来学校干什么,对职业院校抱有成见;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等。这些现状虽然是学校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但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给职业院校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把那些沉醉于电脑手机、贪爱玩乐的学生转变为热爱学习、崇尚技能的学子。 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促使院校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 面对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硬"目标,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促进企业良性高效发展。选择到职业院校求学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是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提升人格的需要。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是怎样把学生变成勤奋工作、醉心技能的劳动者和有坚定信念、高尚人格的大国工匠。一体化课程改革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成为解决职业院校问题的必然。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工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模式可以让应试教育的学子找到自信与方向;学校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用的有机对接,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体化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应用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教材 教材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学习任务,而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相关教材的扶持,因此,一体化课程配套教材的编写尤为重要。要以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为基本原则,按照"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建立工作任务表→工作任务模块化(细化)→模块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任务评价"的教改模式,编写一体化的教学教材是院校一体化课改的必由之路。院校可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座谈交流或安排专人担任课程专家并到企业调研,对一体化课程教材进行设计,实现工作岗位向学习场景的转换,根据每个工作项目进行工作方法变换,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使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 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和改造传统的教学场所,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授课又能进行实操的教学场所。如可对院校已有的传统实训场所进行完善,创设既有课堂教学必需的黑板、计算机及投影设备,又有足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训操作工位、设备及工具,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以及两者的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一人一岗的学习工作要求。如结合实际以不超过30人的小班建制,配备2名理论与实习教师共同组织完成一体化教学的项目工作任务。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收到良好成效。 3.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更新教职工教改理念。面对企业管理理念、工艺、技术、设备及用工需求不断更新、变化的机遇与挑战,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源于思想固化。院校要通过集中宣教、深入学习、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教师了解并掌握院校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方式方法和操作流程等,转变教师的职教理念,尤其要转变院校管理人员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认知,逐步在全体教师中建立"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一体化课改理念。其次实现"教师一体化",让教师在校是教学行家,在企业是岗位能手,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融合。为此,院校必须根据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需求,认真研究与分析学校实施一体化课改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年龄结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等,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制定规范化、制度化的特殊人才培育、引进政策。力争外部引进企业高技术专业人才或高级技师到院校授课指导,内部培养选拔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使他们能够很快融入一体化教学的角色,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逐步提高一体化课改教师在专业教师总数中的占比。 四、职业院校一体化课改的创新实施 一体化课程改革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就业安置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在现实的应用中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创新实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点 如何把学生的"厌学"变成"乐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一个重要课题。一体化教学本身教、学、做一体,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青年人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小组竞赛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分组,选出组长和组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技能竞赛或工作实践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得当是重点 教学内容过少、不充实,会造成学生的懈怠和懒散,而教学内容过多,会使学生囫囵吞枣,使后进的学生学习吃力,进而丧失信心。所以教学内容要选得适中,可以用宽裕的时间细细打磨,使大部分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使后进生能掌握,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深入提高。同时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际对接,使学生提前进入自己的工作角色,在工作角色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 3.人人过关原则是难点 众所周知,每一个班都有后进学生,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能保证大部分学生过关已经是很不错了,而确保人人过关难度很大。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为了这百分之百,教师没有理由不做到尽心尽力。所以,班主任要做好管理和思想工作,任课老师要做好辅导工作,组长和同组的同学要做好帮扶工作,要设立进步奖项等,要在制度、管理、思想教育、情感交流上全方位协调配合,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一体化课程改革对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都有较大帮助。对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将课程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技能操作中讲授理论知识,在任务运用中学到技能本领,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企业和社會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景容.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