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总是情绪低落,焦躁易怒,无法集中注意力,精疲力竭,失眠,食欲减退,为了芝麻大的小事就大发脾气,没来由地痛哭流泪,对一切都毫无兴趣。"阿珍痛苦地述说。在经历了短暂的初为人母的喜悦之后,新晋宝妈阿珍似从云端跌入谷底。 阿珍的丈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妻子生完孩子之后像变了个人,以前开朗乐观的性格荡然无存,经常对自己发脾气,大呼小叫,对照顾孩子也没耐心。他很担心妻子会因为情绪激动做出伤害宝宝的行为。 经过心理医生诊断,阿珍患了产后抑郁症。 "怎么会这样!?"阿珍压根儿没想到产后抑郁症会与自己沾边。她与丈夫恩爱有加,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生孩子也在计划当中,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生活中也没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照理来说,一对感情好的夫妻生下了爱情结晶,应该是很开心才对啊! 然而世事难料,"产后抑郁症"竟猝不及防地找上门来。即使没有情感的困扰,没有挫折的经历,没有孕期忧虑,也不能幸免。 "产后抑郁"就像魔鬼一样,不但使新手妈妈深感痛苦,备受折磨,还使新手妈妈身边的至亲们深受牵连。由于新手妈妈的情绪波动起伏,常以指责和不满来回应家人的安抚与照顾,这使得身边人也感到受伤、挫败和无助。于是为了避免争执,他们只好远离。而这又使得新手妈妈获得的关爱和帮助更少,情绪愈趋低落和无望,形成了恶性循环。 就像阿珍的丈夫,开始时还对妻子体贴照顾,任劳任怨,随着妻子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开始觉得妻子不可理喻。有时又自责,内疚,不知道妻子到底需要什么,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完全不知所措。 产后抑郁是怎么形成的呢?归纳起来,产后抑郁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共同起作用并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理因素,比如基因遗传、激素失调、药物副作用、睡眠不足及疲劳等。而社会环境因素,比如夫妻关系冷漠或冲突、婆媳关系冲突、居住条件差、经济状况欠佳等等。而心理因素,比如个性特质求全责备,有歪曲认知和自责心理,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和情结。 其中生理因素是基础,社会环境因素是诱因,而心理因素是关键。心理因素是维持和加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单纯用药调节生理,或者改善社会环境,但心理因素没有改变,抑郁可能很难得到全面康复。但如果只改变心理因素,即使未对生理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改善,或许还可以阻断抑郁加重的现象。当然最好的方案就是生理、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共同得到改善。 心理因素中的歪曲认知对产后抑郁症的形成起到显著的影响。这些歪曲的认知,比如:完美主义观念,以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妈妈来要求自己。不恰当的比较:"为什么别人生完小孩身材还那么苗条,而自己却那么胖?""为什么别人那么能干,把孩子照顾得那么好,而自己却手忙脚乱,弄得一团糟?"。"应该"与"必须"的绝对化思维:"我应该一直都喜欢照顾宝宝。我不能有丝毫的厌烦。""我应该做一个完美的妈妈。""我必须做一个全能的妈妈,带好孩子,把卫生搞好,把家务做完。"等等。 产后抑郁的女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为自己的抑郁感到羞愧,难以接受患产后抑郁的事实。她们认为有了宝宝理所当然应感觉很幸福,目前这种抑郁的状态肯定说明了自己心底里不喜欢孩子,是自己不正常,无能,失控,甚至感觉自己是个坏女人或疯子。一些人对产后抑郁症的不理解和异样的目光,更加深了这些女性的自责心理。羞耻感与自责进一步导致患产后抑郁症的女性症状加重,以致迁延不愈。 产后抑郁的女性如果能接纳自己的抑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并非自己做错什么,以积极的认知替代不良的认知,对自己说:"我患了一种叫产后抑郁的疾病,我现在很痛苦,但这不是我的错,我可以通过治疗来应对这个疾病。" "我现在的状态是产后抑郁症的结果,我原本并不是这样的。""虽然现在很痛苦,但我会挺过去的,我会恢复原来的亲密关系和幸福感。" 采用这些积极的态度和思维替代消极、歪曲的观念,同时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公开自己的感受,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帮助,积极投入做产后抑郁心理咨询,只要做到那样,就能很好地战胜产后抑郁症,恢复原本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幸福。 原创作者:郑庆友 资深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心理学博士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