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100元票样 第一套人民币50元票样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挂牌仪式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隆重举行。此时,在远方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战场上,大决战的隆隆炮声正在宣告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同时也像是在为未来新中国的中央银行典礼而喝彩。同日,人民币在石家庄市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县正式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成立 在人民币发行之前,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并各自发行货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流通范围较小、种类繁多的区域性货币和地方流通券。这些货币大多源于抗战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原先的割据状态被打破,各区之间物资交流、贸易往来增多,新形势要求各解放区统一财经政策。 1947年3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南省武安县(1949年划归河北省)冶陶镇召开。为了统一思想,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 董必武带着夫人和孩子从陕北一路东行。当他们走到山西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时,所带的干粮吃光了。警卫员跑到一个小店买烧饼,但店家不收陕甘宁边币,甚至连公家开的商店也只认晋察冀边币,最后只好空手而归。孩子饿急了,董必武的夫人只好用一块新布料换了两个烧饼。这件事使董必武深切体会到货币统一的必要性。 同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以统一华北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指导各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开展。办事处驻地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距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驻地西柏坡约两公里。办事处工作人员有五六十人,对各解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个精干的机构,肩负起了战时"财经内阁"的神圣使命。 董必武在起草《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时,就将"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列为规程的第五条。中央批准后,华北财经办事处便开始酝酿筹建中央银行,并开始考虑新货币的设计和印制问题。 经过一番考虑,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鼎丞)、邓(子恢)商议建立银行的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 当时毛泽东率中央机关正在陕北转战。接电后,他和周恩来、任弼时仔细推敲,回电说:"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儿?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自然而然,后来由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就叫人民币。 1947年冬天,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一座农家小院的门前,挂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成员们的工作是搜集各解放区货币发行政策、发行指数、物价指数和设计人民币票样等。 毛泽东两次拒绝在货币上印自己的像 根据董必武和南汉宸的指示,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开始设计人民币票样。大约在1947年11月,设计出来的票样送到夹峪村后,南汉宸立即呈报给董必武审定。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董必武题写的。他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特地沐浴更衣,怀着无比庄重和虔诚的心情,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六个字。 那时候,中共中央还在陕北。毛泽东得知票样上印有他的像后,致电董必武,不同意钞票上印他的像。理由是,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也要等将来他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拒绝在货币上印他的像。第一次是在中央苏区,黄亚光设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货币时就准备用他的像。那时毛泽东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然而,毛泽东在审看票样时却说:"我的像不能用,我没有这个资格。"谁有这个资格呢?当大家犯难时,毛泽东出了个主意:可以考虑采用列宁的头像。这就是列宁的像出现在中国红色货币上的原因。 经过一番思考,董必武要求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应尽量体现人民性质,反映工农业生产。人民币的风格就此定调。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开始与世界接轨,1988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上,出现了毛泽东等已故领袖人物的肖像。 由王益久和沈乃镛设计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图案为车水灌溉和矿山,反映工农业生产;20元券正面图案为矿山采煤和工人推动煤车,反映工业生产;50元券正面图案为毛驴车水和矿山工厂,也是反映工农业生产的。 印制首批人民币,毛泽东赞不绝口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上,讨论了由董必武起草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纲要草案》。刚开始时,鉴于当时西北和山东还在进行激烈的战斗,与会代表认为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时机还不成熟,决定金融货币统一分步实行,在一年内先实行各区货币的互相流通,再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但时隔不久,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连连败北,其经济形势更是岌岌可危,蒋家王朝出现了提前总崩溃的迹象。 经济必须与政治、军事步调一致。新的形势,促使人民币必须提前发行。 1948年4月,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迁入石家庄市中华北街l1号联合办公。7月22日,两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南汉宸任总经理,胡景法、关学文任副总经理。9月,华北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人民银行券于明年1月1日发行。今年的三个月为准备阶段……我们这次发行是统一货币,整理发行,不是币制改革。"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人民币的发行不是币制改革呢?因为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在搞币制改革,由金圆券取代法币,实际上宣布了法币的崩溃,从而引起国统区民众的恐慌。 此时,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已改称华北银行第一印刷局。根据华北银行总经理南汉宸的指示,第一印刷局进行了生产总动员,全厂上下迅速投入到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工作中。华北银行第一印刷局生产的第一套人民币,有10元、20元、50元三种面值。 首批人民币刚刚印出,票样就立即被送到了西柏坡,由董必武面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对崭新的人民币赞不绝口,兴奋地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做主!"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人民币在各解放区印制 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当时,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正在进行中。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之初,人民币的发行范围是华北、西北、华东三区。由三区银行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区域性银行,人民币还是区域性的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当日即发行了10元、20元、50元三种面值的人民币。12月7日,《人民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我们解放区的货币正在配合着战争的胜利,迅速扩张它的流通范围,并把蒋币驱逐到它的坟墓里去。" 除晋察冀边区之外,东北是最早参与人民币印制工作的解放区。 东北印制的千元券特点突出:一是票面规格不同,长宽比例关内为2:1,东北为2:0.8;二是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壹仟圆"不是董必武题写的,这在第一套人民币中是特例;三是背面无"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四是在第一套人民币中首次采用了水纹钞票纸;五是钞票号码与罗马冠字左右位置与关内相反。 除上述1948年版的1000元券之外,佳木斯厂还印了1949年版甲种1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和乙种100元券人民币。在河北涉县悬钟村的原冀南银行印钞厂,生产了1948年版5元券人民币,正面图案为帆船。该厂改称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后,印制过1949年版的20元券,正面图案为农民打场。 在山东的北海银行印钞厂,后来改称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印刷局。在第一套人民币中,主图案大多为工农业生产或风景名胜,唯有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印钞厂印制的10元券和50元券采用了人物肖像。 2007年9月,笔者曾到上海采访钞票中工人的原型杨琦。杨琦回忆说:"我那个时候在北海银行印钞厂制版部,工作是雕刻制版。钞票里的农民叫翟英,跟我一样是制版部的雕刻师。在山东临朐的一个小山村,我扮工人,翟英扮农民,在野地摆姿势任画家画了一个星期。最初我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锤子;翟英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画完后,上级审查,把枪去掉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大决战的隆隆炮声中,人民币问世并开始在解放区发行。红色金融工作者接管旧金融机构之后,迅速利用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印钞设备印制人民币。 人民币在祖国大陆一统天下 中原解放区是人民币扩展的最早地区。1949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北海银行抽调人员组成南下支队,代号"青州纵队",先在山东青州集训,准备接收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国民党金融机构。培训结束后,青州纵队开始南下。同行的有一支由三四十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满载人民币以供南下部队解放南京、上海使用。4月25日,青州纵队从扬州过江,两天后到达丹阳。在这里,又进行了培训,为接收上海作准备。 一天,邓小平和负责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骆耕漠乘吉普车从南京到丹阳,直至深夜才到。邓小平和骆耕漠饿急了,到街上找吃的。餐馆早就打烊,只看到一个馄饨担子。吃完馄饨,骆耕漠将一张崭新的人民币递给小贩,问:"钞票你愿意收吗?"小贩高兴地说:"这个票子值钱,能买好多东西,大家都愿意要。不像国民党的票子,只能当草纸擦屁股。"邓小平听后对骆耕漠说:"这就是人民的心声!" 押运人民币的车队向上海进发,其时大雨倾盆,千军万马将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这时陈毅的车队开过来了,大家纷纷让路。陈毅看到运钞车,特别允许运钞车编入他的车队。运钞车队深夜沿着苏州河进入市区,当夜抵达金门饭店,第二天就接管了国民党的中央造币厂和中央印制厂,第三天就开始印制人民币。 1949年12月底,原华南解放区的南方人民银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区分行,其分支机构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系统。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7月23日,海南军政委员会发出通告,宣布琼崖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票券停止流通。人民币的流通区域扩展到天涯海角。 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 1951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政务院的命令,对收兑东北币和内蒙古币作出了具体规定:"因为内蒙古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内蒙古人民银行地方流通券的兑换期限将延至7月底。人民银行为照顾内蒙古人民,特印制了一部分有蒙古文字的人民币在内蒙古地区流通。"同日,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十七条协议",西藏政治制度暂时维持现状。这样,藏币得以继续在西藏地区流通。 1959年,达赖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武装叛乱。平叛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藏币终于成为历史,人民币由此跃上世界屋脊。至此,人民币在祖国大陆一统天下。